侯树文 科技日报记者 王 春

疫情期间,人工智能技术在影像辅助诊断、分级诊疗、远程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对疫情防控立下汗马功劳。疫情过后,AI医疗业内人士更加关注,AI医疗技术能在医疗服务、辅助诊断和医药研发等方面守住阵地,持续开花结果。

医疗AI要解决的并非一个场景,而是全院级别覆盖各个科室的系统应用,需要医院专科医护、医学专家、医院信息化部门、人工智能企业的共同参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召开在即,记者探访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以下简称儿中心)的呼吸内科诊室,“上海市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小儿呼吸内科病房(智慧示范病房)”坐落在此。在这个“很AI”的儿科病区,一个针对小儿肺炎疾病辅助诊断场景应用就集合了全国十余个省市17家医疗机构和多家AI科技企业的联合技术攻关。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医疗导诊机器人首先走到一位患有肺炎的患儿病床前,一位医生手持一款智能听诊器在这名患儿背部的四个点分别停留了9秒,随后在显示屏上得出了了80分的分析结果。这时旁边的医生就可以判断出这位小患者已经达到出院的要求。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疗辅助机器人落地应用  图/王春摄

别小看这个简单的医疗AI场景应用,其背后却是人工智能技术与专科医学知识以及软硬件技术的结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为该项目建立了用于深度训练的儿童生理音数据集和智能识别模型;制订了数字生理音采集、标注、识别、管理和评价等一系列方法;研发包含软硬件在内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智能听诊器——云听系列,其元器件100%国产化。

据介绍,经测试,云听智能心音识别准确率超过91%,智能呼吸音识别准确率超过86%,其性能优于国内外其它同类产品,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1/3。目前,云听G100型数字智能听诊器已获欧盟CE二类医疗器械认证,每年销往欧洲、西亚、南美洲等20多个国家。云听G200型及儿童版G-210型听诊器的多项技术专利已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在上海市11家医疗机构小儿呼吸疾病临床辅助诊治中,应用例数超过6500例。

“儿科依然是中国健康服务领域的短板。”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副院长赵列宾介绍,2020年中国每千人口仅有0.69名儿科医生,每年80万医科毕业生中只有300人成为儿科医生。“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在于AI技术在场景的落地,为临床创造真正的价值才是其本质,只有创造价值才能缔造AI在健康领域的未来。”

除了儿童生理听诊智能辅助系统,智能导医、智能导检、智慧辅诊项目还赋能基层医院的辅助诊断。作为一项基本技术,听诊在儿童重大疾病筛查、常见病症诊断和疗效评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心音、肺音等生理音领域。但是部分基层医务人员对此项技能的掌握却不尽如人意。

对于基层医院,儿中心团队综合运用语音识别、医学自然语言处理等一系列AI技术,先后研发了儿科门诊智能问导诊、智能诊前检查、智能辅助诊断以及智能康复随访系统,实现了基层儿科智慧就医的闭环管理。据悉,该系统先后在儿中心以及上海东部儿联体基层单位应用,测试对象超过25万人次,覆盖90%儿科常见病,导诊准确率和诊断精确度均接近95%,精准引导社区家长就近看病。

记者了解到,针对专病的临床病例如何利用小样本数据实现深度学习?医疗数据质量低标准化差如何为临床决策提供支撑?如何跨越人工智能技术与医学专业难以逾越的知识壁垒?是当前阶段AI医疗面临的难题。

智慧交接班大屏  图/王春摄

儿中心智慧交接班的大屏上,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导管情况、氧饱和度等数据得到清晰的显示,这是医生护士交接班的关键信息,也是森亿智能智慧交接系统的落地场景。据了解,儿中心根据医生工作、医护交班、科室管理3种不同场景分别部署了森亿智能开发的辅助决策、质量管理和智慧交班系统。

目前,人工智能行业正处于从单一场景到系统化场景的过渡阶段。森亿智能相关负责人表示,森亿智能凭借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已经实现了ICU重症、儿科、呼吸科、产科等多个科室应用落地。未来,还将形成多科室、多病种间的融合发展。#人工智能#上海市#儿童收藏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疗辅助机器人落地应用  图/王春摄

别小看这个简单的医疗AI场景应用,其背后却是人工智能技术与专科医学知识以及软硬件技术的结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为该项目建立了用于深度训练的儿童生理音数据集和智能识别模型;制订了数字生理音采集、标注、识别、管理和评价等一系列方法;研发包含软硬件在内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智能听诊器——云听系列,其元器件100%国产化。

据介绍,经测试,云听智能心音识别准确率超过91%,智能呼吸音识别准确率超过86%,其性能优于国内外其它同类产品,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1/3。目前,云听G100型数字智能听诊器已获欧盟CE二类医疗器械认证,每年销往欧洲、西亚、南美洲等20多个国家。云听G200型及儿童版G-210型听诊器的多项技术专利已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在上海市11家医疗机构小儿呼吸疾病临床辅助诊治中,应用例数超过6500例。

“儿科依然是中国健康服务领域的短板。”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副院长赵列宾介绍,2020年中国每千人口仅有0.69名儿科医生,每年80万医科毕业生中只有300人成为儿科医生。“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在于AI技术在场景的落地,为临床创造真正的价值才是其本质,只有创造价值才能缔造AI在健康领域的未来。”

除了儿童生理听诊智能辅助系统,智能导医、智能导检、智慧辅诊项目还赋能基层医院的辅助诊断。作为一项基本技术,听诊在儿童重大疾病筛查、常见病症诊断和疗效评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心音、肺音等生理音领域。但是部分基层医务人员对此项技能的掌握却不尽如人意。

对于基层医院,儿中心团队综合运用语音识别、医学自然语言处理等一系列AI技术,先后研发了儿科门诊智能问导诊、智能诊前检查、智能辅助诊断以及智能康复随访系统,实现了基层儿科智慧就医的闭环管理。据悉,该系统先后在儿中心以及上海东部儿联体基层单位应用,测试对象超过25万人次,覆盖90%儿科常见病,导诊准确率和诊断精确度均接近95%,精准引导社区家长就近看病。

记者了解到,针对专病的临床病例如何利用小样本数据实现深度学习?医疗数据质量低标准化差如何为临床决策提供支撑?如何跨越人工智能技术与医学专业难以逾越的知识壁垒?是当前阶段AI医疗面临的难题。

智慧交接班大屏  图/王春摄

儿中心智慧交接班的大屏上,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导管情况、氧饱和度等数据得到清晰的显示,这是医生护士交接班的关键信息,也是森亿智能智慧交接系统的落地场景。据了解,儿中心根据医生工作、医护交班、科室管理3种不同场景分别部署了森亿智能开发的辅助决策、质量管理和智慧交班系统。

目前,人工智能行业正处于从单一场景到系统化场景的过渡阶段。森亿智能相关负责人表示,森亿智能凭借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已经实现了ICU重症、儿科、呼吸科、产科等多个科室应用落地。未来,还将形成多科室、多病种间的融合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