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针#

吃晚饭时,女儿捧着手机打游戏,似乎面对眼前的"美食"毫无食欲。我敲打碗筷,示意她先结束晚饭再玩手机。"哎呀,你别管,我打完这局吃饭!"老公突然扮演"保守派"对我说:"咱们家又不是住海边,你管这么宽干嘛?随孩子怎么玩!"

女儿不屑道:"就是,吃你的饭,别管我啦。"我对她下达了"最后通牒":"立刻吃饭,否则一个月内不许碰手机。"女儿心有不甘,对我大喊:"你凭什么管我这么多呀!""我是你妈!我不管你,你能长这么大吗!"女儿放下手机,将自己关进房内,不和我说一句话。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登台演出",家长扮演的便是"指路人"的角色。起初孩子和父母是一种依赖关系,但随着自我意识的成长,孩子便觉得父母没有权利管教他们。在他们眼中,自己和爸爸妈妈只是"同居关系",并非是"上下级"。

但在父母看来,小孩子缺乏行为规范意识,如果管教不足,很有可能会踏上"犯错的不归路"。在责任感的驱使下,家长便会凭借主观判断,对他们各种行为加以管教。

行为自由被父母各种管教,孩子感觉失去了自由的权利,他们不明白为什么父母要管所谓的"小事情",便会怒吼"你凭什么管我"。很多家长听到这句话之后,都会大喊一声:"我是你爸爸(妈妈)我不管谁管?别人会管你吗?身在福中不知福!"

这句话给了孩子一种暗示:我是你爸爸(妈妈),我们可以管教你。然而孩子却误认为这是父母的一种"示威",从而产生叛逆情绪,为了"自由"和父母顶嘴争吵。

当孩子说出"你凭什么管我"时,家长要如何回应呢?可以说这3句话。

第一句话,"你是我的宝贝,我当然要管你"。

思想家罗曼·罗兰曾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

这句话和:"我是你爸爸(妈妈),当然要管你"有什么不同呢?区别便在于"身份强调"的问题。前者强调"你是我的宝贝",后者强调"我是你爸爸(妈妈)"。孩子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其实都需要父母的安慰,这句话便表明了家长的态度,告诉他们"你是家庭的核心,所以爸爸妈妈才会管教你"。

听到这样的"暗示",孩子内心也不会感到排斥,反而会觉得一股暖意流遍全身。那种被人关爱的感觉,会使他们认同父母的话,并且乖乖听话。

第二句话,"因为我们爱你,才会管教你"。

诗人泰戈尔曾说: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有时候小孩子会主观评价父母的行为,会对各种管教贴上"故意刁难"的标签。当父母的管教行为过于"偏激"时,他们便会趁机质问父母"你们凭什么管我"。我们说出这句话时,一方面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另一方面告诉了他们:爸爸妈妈没有恶意,只是因为爱你,希望你快乐成长,才会管教你。

第三句话,"如果我不管你,你会变成什么样子"。

当父母问出这句话之后,可以暂时保持沉默,或是做自己的事情,给孩子思考的空间。想象出缺乏父母管教会变成的模样,他们的思维不断延伸,没有人关心他的成长和学习;无法解决温饱问题;没有零花钱;有可能会犯错误。

将这些结果全部思考之后,孩子会发现被管教的好处,懂得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他们也会收敛脾气,和父母友好相处,做听话的乖宝宝。

寄语:小孩子好似飞翔的鸟儿,父母则是清风和树林。通过各种管教,将他们前方的乌云吹散,使其看到蔚蓝的天空。疲惫之时,孩子也会"归林休息",感受父母爱意和家庭的温暖。你家宝贝可曾说过"你凭什么管我"?你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