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察工作人员在企业检查危化品的数量和品类。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日前,东莞市委、市政府公布的《关于东莞市落实广东省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情况的报告》(下称《报告》)指出,在2018年9月广东省第三批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东莞市开展环境保护督察中提出的反馈意见已推动落实整改。

截至2020年5月底,整改方案制定的37项整改任务中,已完成10项,基本完成并持续巩固提升的7项,达到时序进度并持续推进的17项,需加快推进的3项。同时,省环保督察组督察期间交办的281宗群众举报问题,已全部办结。

4个国省考断面全面达标 九成市考断面水质同比好转

2020年前5个月,共和村、旗岭、泗盛、樟村断面已全面达标,综合污染指数同比分别下降52.1%、60.4%、44%、57.5%,水质均持续好转;81个市考断面中90%水质综合指数同比实现好转……

《报告》显示,在2019年7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面改善的基础上,其中4个国省考断面已全面达标。此外,6月5日发布的《2019年度东莞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9年,全市2个城市饮用水源年度平均水质类别达Ⅱ类,主要江河水质有所好转。

东莞地处岭南水乡,依水而居,因水而兴。

过去40余年,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沛的水资源,助力东莞经济腾飞,但也给水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而截污次支管网短缺正是制约东莞水生态环境提升的关键因素。

截污次支管网建设就是通过建设和改造位于河道两侧的工厂、餐饮、居住小区等污水产生单位内部的污水管道,并将其就近接入铺设在城镇道路下的污水管道系统中,并转输至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自2016年东莞全面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以来,截污次支管网建设也成为了东莞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战场。

截至2020年5月底,东莞全市已建成截污管网超过6300公里,污水处理规模达360万吨/日,完成排水地块污水接驳5592个,完成市政地下排水系统雨污错混接整改1.48万个,完成重点排水户雨污分流1.35万个;完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建设项目41个并投入运营;建成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项目41座;4家零散工业废水处理中心基本完成技术升级改造并实现处理水量和排放口水质在线监控建设。

同时,黑臭水体及内河涌整治不断加强,城市建成区22条黑臭水体基本完成整治并初见成效;全市累计完成内河涌污染综合整治266条,入河排污口整治15033个。饮用水源保护深入推进,16个位于一级保护区内的违法建设项目、建筑物和153个自查违法违规项目已全部完成整治;制定《东莞市“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完成基础信息调查和水源地上报,形成《东莞市“千吨万人”乡镇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报批稿)。

空气质量同比改善10.7% 全市公交百分百纯电化

“黑面舞者”黑脸琵鹭,因其扁平如汤匙状的长嘴与琵琶相似而得名,这一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不久前首次现身东莞境内。截至2020年4月,东莞共记录到鸟类268种,其中包含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8种。鸟类“新面孔”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莞邑大地,与近年来东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蓝天白云净土,昔日的“世界工厂”美丽羽化。

东莞重点聚焦臭氧和PM2.5协同控制,逐年出台蓝天保卫战工作方案,提出2019年36项强化措施和2020年32项强化举措,持续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2019年,除臭氧外,各项主要大气污染物指标均已达国家二级标准,PM2.5完成省考核目标;着力控制煤炭消费总量,2019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为1372万吨,比2018年压减约134万吨。

今年以来,东莞市积极组织各级各部门全力攻坚蓝天保卫战,重点围绕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以及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生活源四大领域治理等方面,全面推动实施蓝天保卫战强化举措。为推动移动源污染治理,东莞实施轻型汽车国Ⅵ排放标准,目前全市已实现公交100%纯电化,并开展了油品监督检查,全市抽检覆盖率超过80%.截至5月31日,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0.7%,细颗粒物(PM2.5)浓度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9%.

在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的同时,今年1—5月,东莞臭氧浓度不降反升——臭氧浓度为1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1.8%.对此,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张永聪表示,臭氧浓度上升、达标率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

“臭氧前体物是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我市污染物排放量基数大是造成污染的内因,主要来自工业和机动车的排放。”张永聪说,今年以来,极端天气相比往年同期多,有利于臭氧生成,日照偏多、雨量偏少、风速减小,是造成前5月臭氧浓度上升的外因。

他同时指出,从更广的时间、空间尺度来看,近两年来广东省甚至全国、全球臭氧背景值不断提升,臭氧浓度都呈增长趋势,可以说臭氧污染已成为当前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最大挑战。

为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解决督察组指出的臭氧浓度居高不下问题,截至目前,东莞已关停5台沙角电厂燃煤机组,持续推进自备电厂煤改气和燃煤锅炉淘汰改造;累计关停搬迁落后产能VOCs企业333家;开展VOCs集中治理试点,建成万江汽修行业钣喷中心、大岭山家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暨自动喷涂(水性)展览馆;完成265家印刷及重点工业涂装企业源头淘汰改造、2959家涉VOCs排放企业末端整治,对58家VOCs企业开展工况监控试点,完成21台垃圾焚烧炉氮氧化物治理设施升级。

不久前,东莞首个固体废物综合治理中心、中汇(东莞)循环经济示范利用中心在东莞道滘镇正式启动,这也是东莞推进固体废物处置基础设施建设,以较小发展成本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大力发展“变废为宝”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

据悉,目前东莞一大批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项目正加快推进。东莞市海心沙资源综合利用中心绿色工业服务项目一期主体已基本完成;虎门港危险废物处理中心项目已完成工程建设,正在办理申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2019年东莞市污泥处理处置中心污泥脱水生产线扩建已完成,全市污泥处理能力提升至1400吨/日,2020年再新增污泥应急处理能力460吨/日;厚街环保热电厂一期技改增容工程已完成,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1.2万吨/日;7个废机油收集中转点规划建设中,石碣中转点已投入运营。

严打各类环境违法环境问题 投诉逆势连降

7月3日,家住万江街道横涌—黄粘洲河段的市民发现,河涌水颜色红、黄、白经常变化,怀疑有企业违法偷排污染物。接到举报后,万江生态环境分局当日即组织出动近30人执法队伍进行地毯式排查。

执法中,工作人员发现一家油墨生产企业排污池污水与前期河涌发现的污水颜色、气味相似,立即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水体取样,等待后续检查。连日的行动中,共对沿线50余家企业进行检查,7家违法企业被立案查处,其中2家被责令停产。

这仅是东莞全面强化企业执法监管,严打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的一个缩影。

《报告》显示,2019年9月,东莞如期完成“散乱污”工业企业综合整治目标51669家;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监管执法重拳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实施意见》,提出了9个方面共40项工作任务,推动环境监管与行政处罚分离、成立环境监管委员会等改革举措顺利落地。

聚焦突出问题、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企业,东莞生态环境系统部署开展重点污染企业专项排查、三大重点区域(海心沙片区和茅洲河、石马河流域)综合执法、违法排污大整治利剑行动、莞深莞穗跨市联合执法检查等多项执法专项行动,通过采取“5+2”“白+黑”和异地交叉执法等方式,移动执法、无人机应用、走航监测、在线监控等手段,依法坚决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2019年,全市处罚案件4282宗,罚款逾3.77亿元,同比增长38.75%;五类案件总数比上年同期增长58.79%.2020年1—5月,全市处罚案件1735宗,罚款逾2.5亿元,同比增长80.73%.

同时,建立常态化环境信访分析研判机制,开展信访矛盾化解攻坚专项行动,成功将海心沙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邻避”矛盾导入法定途径解决,大力化解“楼企”“楼路”信访矛盾,在石马河流域阶段性试行最高奖励50万元的有奖举报政策,精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取得积极成效,累计发放奖金1350万元;出台《东莞市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暂行办法》,努力构建市镇两级有奖举报体系。

2019年全市共受理环境问题投诉2.89万宗,同比减少6.7%,这是自2015年以来实现首次下降,也是在全省环境信访量同比上升0.55%、各地市总量同比上升1.1%、珠三角9市同比上升1.89%的形势下,实现突围“逆袭”。

今年1—5月,全市共受理环境信访案件8077宗,同比下降24.72%;接到群众举报线索近500条,共受理有奖举报线索102条,已核查举报属实的有72条,共查处、取缔各类违法主体90个。其中,第一批已发放奖金25万元,最高奖励单条线索8万元。

■相关

热点问题进展回应

当前,东莞生态环境问题各项整改工作尽管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一些整改事项完成情况仍不够理想。对此,东莞积极采取措施破解难题。在《关于东莞市落实广东省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情况的报告》中,针对整改方案制定的37项整改任务,以及生态环境热点问题回应了群众关切。

1.虎门港立沙岛危险废物综合处置项目长期无法投入运营?

立沙岛精细化工产业园是华南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虎门港立沙岛危险废物综合处置项目承载着东莞提升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处理能力和处理水平的重任,其建设与投入使用也关系着东莞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环保安全。

该项目于2019年9月完成工程建设,但因安全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安置问题未解决无法投入运营。

对此,东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督办,要求属地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班子领导包户,找准症结、完成任务。目前,拆迁户已全部签订协议,建筑物已于2020年6月13日完成拆除,为项目运行提供保障。

2.北海仔河流域综合整治项目在未控源截污的情况下实施河道清淤工程,水质仅短期改善后又恢复黑臭,导致治理目标落空?

北海仔河流域综合整治项目于2019年3月启动,包含控源截污工程、生态护岸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内源治理工程、水系连通工程、活水补水工程、景观提升工程、在线监测工程、其他配套工程等9项专项治理。项目初期进展不理想,部分工程滞后。为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整治进度,目前已进行了以下几项整改工作:

(一)2019年8月,中堂镇对北海仔河环境整治指挥部架构进行调整,同时成立北海仔河环境整治现场指挥部全面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二)中堂镇造纸产业基地配套管网工程已全线贯通,干流及支涌配套管网建设已基本完成,排污口整治、雨污分流和征地拆迁等工作有序开展,力保北海仔河2020年达Ⅴ类水。

(三)2019年启动北海仔河流域综合整治项目,范围包括北海仔河干流10.5公里,13条支流50.63公里。2019年年底北海仔河干流、5条支流已基本消除黑臭。为保障2020年年底前干流水质达Ⅴ类,目前正在开展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补水和生态护岸等系列工程建设。

(四)从严查处北海仔纳污范围内的环境违法行为,发现一宗,严惩一宗,保障北海仔水质逐步改善。2019年,中堂镇共查处北海仔流域范围内环境违法企业27家,立案处罚196.50万元,行政拘留案件2宗,刑事拘留案件1宗。2020年1-5月,对北海仔河流域的涉水企业进行巡查241家,共出动执法人员723人次,其中对5家涉水企业废水进行检测,清理“散乱污”企业1家。

(五)发挥河长主体责任。镇村两级河长严格落实巡查,做好“清漂、清污、清障、清违”等督导工作。2020年以来,中堂镇各级河长巡河共576次,发现问题299个并已全部解决,保障了河涌水环境质量。

3.未将煤炭减量任务分解落实到重点用煤单位,部分企业燃煤锅炉改造进展滞后,2018年1—7月全市用煤量不降反增45万吨?

在充分考虑燃气管道尚未通达或集中供热尚未建成的客观实际的同时,东莞严格落实《广东省打赢蓝天保卫战2018年工作方案》有关要求,制定并实施《东莞市煤炭消费减量和自备电厂煤改气工作实施方案》,将全市控制指标分解下达各园区、镇(街道),压实属地园区、镇(街道)监管职责以及企业煤改气主体责任,督促企业采取使用高热值动力煤以及错峰生产等措施压减煤炭用量。

2019年实现压减煤炭用量134万吨,超额完成年度压减任务。2020年计划压减煤炭用量150万吨。

此外,按照《东莞市煤炭消费减量和自备电厂煤改气工作实施方案》,推进自备电厂煤改气项目建设,全市19家自备电厂企业,1家计划2020年底前关停退出,1家已停产重组,17家已开工。

目前,东莞市委、市政府一方面加快推动集中供热项目建设,另一方面督促企业按承诺期完成整改,煤改气工作正稳步按时序进度持续推进。

来源:南方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