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進入正題。

當“披荊斬棘天使翼,火箭少女101”的口號不再響起,也就宣告着這個曾經給娛樂圈帶來大流量的女團正式解散。

當火箭少女的成員挨個將名字前“火箭少女101”的標籤取消,也就證明着曾經住在同一屋檐下的11位女生即將分道揚鑣,以獨立身份重新在娛樂圈打拼。

“火箭少女101孟美岐”變爲“孟美岐”

“火箭少女101吳宣儀”變爲“吳宣儀Betty”

“火箭少女101楊超越”變爲“楊超越”

似乎那個夏天剛剛過去不久,觀衆爲《創造101》的歡呼、對舞臺上選手的表現依然感動,當11位女生承載着所有觀衆的希望重新站在娛樂圈的舞臺,那一刻,她們不再是個人,而是“火箭少女”。

“火箭少女”這個團隊成功嗎?從熱度和影響力來說,這個組合開創了國內女團人氣的先河,在一定程度上爲其他女團的工作樹立了標杆。

不過從專業角度出發,火箭少女在業務能力方面相較於成熟女團還是有一定距離。

對於觀衆而言,評判女團能力最直觀的方式就是舞臺表演整齊程度,一個團隊所呈現出最完美的表現就是“既不會太過於突出個人,但個人也不會被埋沒”,其中的平衡點需要每一位成員去把控。

顯然兩年的成長時間並沒有讓火箭少女達到這樣的高度。

從《創造101》製作方的角度出發,火箭少女的成團初衷就是爲了成爲娛樂圈的“第一女團”,對比同時期的團隊,火箭少女達到了這一點,但相較於過往備受好評的團隊來講,火箭少女在實力上還是有一定差距。

火箭少女在實力上無法更進一步的最終原因就是成員之間的能力不夠平均,最直接的反饋就是觀衆對楊超越實力的不認可,每一次舞臺表演,總是能夠找到楊超越“划水”的鏡頭。

所謂“木桶理論”就是如此,即便其他成員的舞臺實力足夠出衆,但楊超越的“短板”足以對組合未來的發展造成限制。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楊超越給火箭少女帶來的人氣也是其他成員無法比擬的特質,其實當初楊超越能夠進入火箭少女就是因爲其人氣方面的出衆,她所能給火箭少女提供的“能量”自然其他選手也無法達到。

火箭少女解散之後,十一位成員在娛樂圈的發展自然不會相同,且不談在進入娛樂圈之後的表現,就出道成績來看,十一人之間在人氣上已經產生差距,經過兩年時間的工作,這段差距也在不斷被放大。

從發展前景來看,孟美岐、吳宣儀、楊超越三人即便以個人身份重新出道,事業發展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反觀其他成員,或許是女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放眼整個娛樂圈,並不缺少此種類型的女生,這也就代表着其他成員未來的事業發展將會更加緩慢,而在缺少了火箭少女的流量之後,這些成員又該何去何從呢?

轉型應該是很多人都會考慮的事情,歌手也好、演員也好,火箭少女的解散將成爲十一位選手的發展分水嶺。

當然,未來的事情誰也說不準。

即便未來這些藝人不再以“火箭少女”的身份參加活動,或許她們出現在同一個舞臺上也不能表演同一個節目,但女生之間依然是彼此最親密的人,而那個夏天,也成爲她們最美好的回憶。

文/希希

校對/王希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