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大灣區首席經濟學家論壇”於7月11日召開,原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出席並演講。

劉明康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服務應當有別於境內的其它地區,在金融創新、金融服務、客戶體驗方面要能夠不同凡響。他提出,提高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服務的水平和質量,就必須加強金融服務的基礎設施建設。

第一,法治方面。劉明康認爲,法治環境建設是一勞永逸的基礎性的工作,其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個使人能夠信任的市場。第二,要重視大灣區的網絡安全和反洗錢、反恐融資等領域,必須嚴格按照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的所有要求執行,零容忍地進行落實,“對大灣區的金融服務客戶,必須要溯源,必須要能夠經得起檢驗”。第三,金融機構的破產清算制度要按照國際慣例和法規進行。

劉明康特別提到,“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還是應當抓緊來做。我們可以預想在不遠的將來,金融機構的風險、不良資產都是會有所增加的,挑戰會很大,但是我們一定要把道路鋪設起來,我們不能讓它在泥濘的馬車路上再去跑現代化的汽車”。

第二,業務方面和監管方面要國際化。一,大灣區是最有條件推進資本市場進一步發展的。劉明康表示,應該在大灣區做到所有公司上市都是註冊制。只要加強之後的監管,明確規定在註冊的時候對提交的材料和信息提供的真僞性,要有依法嚴肅的態度。此外,應提升定價體系,不要再做行政程序上的審覈,在目前這個階段還是應當由做市商來做。

二、劉明康提出,是否可以用利得稅來代替流轉稅(消費稅、營改增),“營改增到這裏不合理,沒有鼓勵大家在績效上面提升。稅收這個制度的背後有很深的哲理,最後一定要能夠衡量我的稅收是刺激什麼,而沒有激勵什麼,只有利得稅才能刺激人們去追求效益,而不是攤大餅”。

“比如基金做PE、VC做了10個項目,7個項目失敗了,3個項目成功了,最後在規定的時間段裏賺了,賺了就要交稅,不賺就不要交稅,這樣有利於資本的形成、效益的增加、質量的提升”他舉例說。

此外,審計方面,從業人員資格互認方面,劉明康也提出了建議。“現在苦不堪言,兩邊考。人家幹了20、30年,現在是全世界搶人才的時候,我們在資格互認方面沒有進步”。

最後,劉明康也提到個人所得稅的返還應形成制度,並且進而發展到社保、醫療的一體化。

第三,粵港澳大灣區的市場資訊必須做到無障礙,信息披露也必須依法高度透明,大灣區之內的各種監管的部門應加強合作、交流,建立互評機制。劉明康提出大灣區在三方面要先行先試。

一、大灣區的金融從業人員應當能夠自由地接入國際和國內的資訊平臺。二、加強金融監管和風險管控的合作,建立跨區域的風險預警機制。應成立聯合監管機構和組織,可以借鑑監管沙盒,平衡創新的鼓勵和風險的控制。

在具體業務層面,劉明康建議,第一,應建立多元化的交易平臺,除現已有的滬港通、深港通等股票市場通道外,債券、大宗商品、股權交易平臺的互聯互通也應進行建設。

第二,利用在香港沉澱的人民幣頭寸來開展更多的跨境融資安排,加大力度發展有大灣區特色的保險產品和理財產品。

第三,應發展金融科技與直銷銀行。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