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智者母亲——十八年的思念(二)

文/沈子文(心系远山)

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一年秋,正是三年自然灾害生活困难时期,我们的家中除了幸存的几只老母鸡,已没有什么更重要的资产了。偏偏在这种时候,它们在外出觅食时又丢失了一只。根据目击者的暗示,母亲去一位临街的大娘家询问,结果在对方的吱唔下,争吵了起来。

那时我只有十多岁,正准备上学还没离开家,清楚地听到了她们在争吵中都说了些什么,但很快母亲便停止了和她的争吵。回到家后,母亲平静地对我说:“我不和她争吵,不是我怕她,而是怕自己。我怕吵坏了自己的名声,给你们造成不好的影响”。的确,困难时期的农村,丢鸡丢狗和为此而引起的吵嘴打架的事时有发生,往往是有理讲不清。对此,母亲宁可自己吃亏也不与人争。她就是这样,把自己的声誉看得比生命都重要。

不怕别人怕自己,是母亲一生重要的处世哲学。她像一个睿智的哲学家,赋予了她丰富的内容,其中的“自己”,首先是她自己、她与父亲、直至我们子女。为此,她怕了一辈子。小时候,她怕自己努力不够,让我们吃不好穿不暖;长大了,又怕我们做得不好,不能成家立业;成家立业了,又怕我们忘本变质……

因此,她处处严以律己,小到一言一行,大到公私关系,她都非常重视,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和教育我们怎样做人。她常说:我惯你们吃穿可以,但惯成毛病不行。如到外面玩耍不讲脏话,不讲假话;出门问路要有礼貌,在学校要尊重老师;在家里吃饭时不多说话,不挑不捡,吃盘里的菜要顺着自己面前和上面的吃,不能挑靠近别人的,更不能翻下面的;这些习惯,我们都保持到了现在。

那时都在生产队里集体活动,有的缺乏积极性,干活偷懒耍滑,甚至占公家便宜。母亲对这些都非常看不惯,她经常对我们讲,给公家干活,为什么就不好好干呢?她要求我们不管干什么,在人前人后都要一个样,任何时候都不要占公家的便宜,这些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母亲从小注重对我们的培养,更大的功夫下在了教育上,为此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她常说:过去人家说过,上学读书是置地置到肚子里。多少年后,当我看到犹太民族的“把知识的财富装在脑子里,比什么都划算”名言时,不禁感到汗颜。一个生活在东方的普通母亲,和一个西方最智慧的民族,对知识的认知上竟是如此的一致。

母亲的这句名言,当然是来自“人家”。这个人家,就是她小时候生活过的那个大店镇上的庄家。庄家因为重视教育而成功地突破了“富不过三代”的社会定律,达到了家族史上的长期繁荣。明清两代,先后出过8位进士、176名举人。即使到后来,读书重教的理念仍在,有不少成为社会的精英。母亲所在的那个庄家,在他们中间算不上大户,但也是文明礼仪之家。他们的男主人公去世早,女主人带着一儿一女,儿子在外面读书后来到大别山参加了革命,女儿嫁给了一个国民党师长去了美国。正是那个后来参加革命的儿子,寒暑假期间回家捧着厚厚的书本读书,使母亲非常羡慕,她暗下决心将来自己有了孩子,也一定让他们读书。

母亲有幸进入新社会,为让自己的孩上学读书提供了可能,但这在当时的条件下也并非易事。首先经济上,生产队要按工分分红,工分挣不够不但分不了红,还要往里倒贴钱。更何况多子女的家庭本来负担就重,再让孩子上学更是重上加重,自己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这一切,母亲都默默地承担了下来。

母亲供我们上学,可以说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结果又是怎样呢?

首先是我的大哥,他不负母亲的重望,十几岁就考上了济南纺织学校,通知下达了,母亲也用卖鸡蛋攒的钱置办了铺盖。但不幸的是这是在大跃进的后期,又是一所新建学校,在接下来的国民经济调整中被调掉了。学没上成,哥哥回村当了团支部书记,供销社代办员,后来走上供销社的正式岗位。但不幸的是在运动中受到了冲击,再次回到村里,又从民办教师干起,在已有3个孩子,拖家带口的情况下,经师范培训、师范学院函授,分别取得中专、大学学历,第一批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先后任中学副校长、镇中心小学校长,高级教师职称。

第二个就是我了,六十年代初,我先以学区第二名的成绩考入高小,又以第四名的成绩考入初中,但还没来及考高中运动就来了,耽误了两年之后,虽然有幸被推荐上了高中,但却不幸失掉了一次当特种兵的机会。因为1969年我已体检验上潜水兵,但因在校而未走成。1970年底再次应征,进入了铁道兵部队。应该说也与学历有关,因为当时征收的新兵没有比高中更高的学历了,矬子里面选将军,所以到部队后很快就入党提干了。

第三个就是我最小的弟弟了,他没有像大哥一样“三起三落”,也没有像我一样的经历,虽然小学基础不牢,但在恢复高考后过两年考入了大学,现为大学教授。

民办教师转为公办、参军入党提干、直接考入大学,我们三人所走的这三条路,大概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青年三条唯一的出路。

这是一次突围,一次成功的突围。它的意义远不在于我们离开了农村。而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凭着她的睿智和理念,带领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突围,突破传统的观念和生活方式,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2020年1月16日

作者简介:沈子友(心系远山),山东莒县人,大专文化,1970年12月入伍,1984年1月集体转业至中铁十四局党务部门工作。爱好文学,喜欢读书,有多篇文学作品在报刊和各大网络平台刊发。

编辑/李勋修《青烟威文学创作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