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智者母親——十八年的思念(二)

文/沈子文(心繫遠山)

那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的一年秋,正是三年自然災害生活困難時期,我們的家中除了倖存的幾隻老母雞,已沒有什麼更重要的資產了。偏偏在這種時候,它們在外出覓食時又丟失了一隻。根據目擊者的暗示,母親去一位臨街的大娘家詢問,結果在對方的吱唔下,爭吵了起來。

那時我只有十多歲,正準備上學還沒離開家,清楚地聽到了她們在爭吵中都說了些什麼,但很快母親便停止了和她的爭吵。回到家後,母親平靜地對我說:“我不和她爭吵,不是我怕她,而是怕自己。我怕吵壞了自己的名聲,給你們造成不好的影響”。的確,困難時期的農村,丟雞丟狗和爲此而引起的吵嘴打架的事時有發生,往往是有理講不清。對此,母親寧可自己喫虧也不與人爭。她就是這樣,把自己的聲譽看得比生命都重要。

不怕別人怕自己,是母親一生重要的處世哲學。她像一個睿智的哲學家,賦予了她豐富的內容,其中的“自己”,首先是她自己、她與父親、直至我們子女。爲此,她怕了一輩子。小時候,她怕自己努力不夠,讓我們喫不好穿不暖;長大了,又怕我們做得不好,不能成家立業;成家立業了,又怕我們忘本變質……

因此,她處處嚴以律己,小到一言一行,大到公私關係,她都非常重視,以自己的行爲影響和教育我們怎樣做人。她常說:我慣你們喫穿可以,但慣成毛病不行。如到外面玩耍不講髒話,不講假話;出門問路要有禮貌,在學校要尊重老師;在家裏喫飯時不多說話,不挑不撿,喫盤裏的菜要順着自己面前和上面的喫,不能挑靠近別人的,更不能翻下面的;這些習慣,我們都保持到了現在。

那時都在生產隊裏集體活動,有的缺乏積極性,幹活偷懶耍滑,甚至佔公家便宜。母親對這些都非常看不慣,她經常對我們講,給公家幹活,爲什麼就不好好幹呢?她要求我們不管幹什麼,在人前人後都要一個樣,任何時候都不要佔公家的便宜,這些對我們以後的工作和生活都產生了深刻影響。

母親從小注重對我們的培養,更大的功夫下在了教育上,爲此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她常說:過去人家說過,上學讀書是置地置到肚子裏。多少年後,當我看到猶太民族的“把知識的財富裝在腦子裏,比什麼都划算”名言時,不禁感到汗顏。一個生活在東方的普通母親,和一個西方最智慧的民族,對知識的認知上竟是如此的一致。

母親的這句名言,當然是來自“人家”。這個人家,就是她小時候生活過的那個大店鎮上的莊家。莊家因爲重視教育而成功地突破了“富不過三代”的社會定律,達到了家族史上的長期繁榮。明清兩代,先後出過8位進士、176名舉人。即使到後來,讀書重教的理念仍在,有不少成爲社會的精英。母親所在的那個莊家,在他們中間算不上大戶,但也是文明禮儀之家。他們的男主人公去世早,女主人帶着一兒一女,兒子在外面讀書後來到大別山參加了革命,女兒嫁給了一個國民黨師長去了美國。正是那個後來參加革命的兒子,寒暑假期間回家捧着厚厚的書本讀書,使母親非常羨慕,她暗下決心將來自己有了孩子,也一定讓他們讀書。

母親有幸進入新社會,爲讓自己的孩上學讀書提供了可能,但這在當時的條件下也並非易事。首先經濟上,生產隊要按工分分紅,工分掙不夠不但分不了紅,還要往裏倒貼錢。更何況多子女的家庭本來負擔就重,再讓孩子上學更是重上加重,自己必須付出更多的艱辛。這一切,母親都默默地承擔了下來。

母親供我們上學,可以說是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結果又是怎樣呢?

首先是我的大哥,他不負母親的重望,十幾歲就考上了濟南紡織學校,通知下達了,母親也用賣雞蛋攢的錢置辦了鋪蓋。但不幸的是這是在大躍進的後期,又是一所新建學校,在接下來的國民經濟調整中被調掉了。學沒上成,哥哥回村當了團支部書記,供銷社代辦員,後來走上供銷社的正式崗位。但不幸的是在運動中受到了衝擊,再次回到村裏,又從民辦教師幹起,在已有3個孩子,拖家帶口的情況下,經師範培訓、師範學院函授,分別取得中專、大學學歷,第一批由民辦教師轉爲公辦教師,先後任中學副校長、鎮中心小學校長,高級教師職稱。

第二個就是我了,六十年代初,我先以學區第二名的成績考入高小,又以第四名的成績考入初中,但還沒來及考高中運動就來了,耽誤了兩年之後,雖然有幸被推薦上了高中,但卻不幸失掉了一次當特種兵的機會。因爲1969年我已體檢驗上潛水兵,但因在校而未走成。1970年底再次應徵,進入了鐵道兵部隊。應該說也與學歷有關,因爲當時徵收的新兵沒有比高中更高的學歷了,矬子裏面選將軍,所以到部隊後很快就入黨提幹了。

第三個就是我最小的弟弟了,他沒有像大哥一樣“三起三落”,也沒有像我一樣的經歷,雖然小學基礎不牢,但在恢復高考後過兩年考入了大學,現爲大學教授。

民辦教師轉爲公辦、參軍入黨提幹、直接考入大學,我們三人所走的這三條路,大概就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村青年三條唯一的出路。

這是一次突圍,一次成功的突圍。它的意義遠不在於我們離開了農村。而是一個普通的母親,憑着她的睿智和理念,帶領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的突圍,突破傳統的觀念和生活方式,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2020年1月16日

作者簡介:沈子友(心繫遠山),山東莒縣人,大專文化,1970年12月入伍,1984年1月集體轉業至中鐵十四局黨務部門工作。愛好文學,喜歡讀書,有多篇文學作品在報刊和各大網絡平臺刊發。

編輯/李勳修《青煙威文學創作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