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快到入伏了,暑热灼灼逼人。

草木葳蕤的时节,心气最容易浮躁。

当七月的艳阳,照射在地面上时,连空气里都涌动着热量。

这时候,宜饮茶解暑去燥。

现在提喝茶,身边越来越多人注重健康与养生。

传统的六大茶类里,不同的茶有不同的风味。

话说它们到底什么时候才最适合饮用?这可让不少茶友关心。

对此,圈里有人总结了一段顺口溜:

“绿茶趁鲜喝,白茶三不寒。岩茶隔年喝,红茶三年内。”

最早从朋友那听到这样的说法时,不觉哑然。

提到六大茶类的最佳饮用时机,那段顺口的说辞里,完全就是谣言哇!

《2》

为什么说绿茶不能趁鲜喝,喝越新鲜越好?

因为,刚加工完成的绿茶新茶,要放一放才好喝。

绿茶的加工,要经历杀青。

按杀青的方式不同,分蒸青,炒青,烘青等。

蒸青,是古老的制茶技艺。至唐宋起就有不少文字记载。宋人讲究的“点茶”, 就大部分采用当时流行的蒸青绿茶团饼茶。

但发展至今,仍沿用蒸青工艺制作绿茶的情况不多,以恩施玉露为代表。

而烘青工艺加工出来的绿茶,主要是用作窨制花茶的茶坯。

现代的茶叶市场里,炒青绿茶是主流。

常见的西湖龙井、碧螺春、蒙顶甘露、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等,均采用“炒青”方式制成。

制茶过程中经历了“炒青”的绿茶,刚完成加工的时候,新茶可不是要喝越新鲜越好。

假若刚炒青结束不久,直接泡了新茶喝,那容易尝到比较重的火气,而绿茶本身的清香风味反倒被压制了。

如果是体质敏感些的朋友,直接趁着新鲜喝茶,容易上火。

为此,刚加工完毕后的绿茶,放半个月左右再喝,风味会更好。

等到那时,新茶的火气散了,整体茶汤滋味会更柔和、清新!

《3》

三年内的白茶性寒凉不宜喝?这是对白茶最大的误解!

首先,将食物分出“温热寒凉”之类的属性是传统医学的范畴,并没有明确统一的科学标准。也没有论据能够说清楚,能依据怎样的标准,来判断一种食物是“燥热”,还是“阴寒”。

因为没有足够的验证依据,所以直接将三年内的白茶定义为凉性、寒性,说法并不合理。

其次,从喝茶的实际体验看,对症下药,对症解决。

有人认为“白茶性寒凉”,给出的理由1是新茶苦味重,苦味则为寒;理由2是喝了新白茶感觉胃不舒服,所以性寒;理由3是……

从这些饮茶的体验看,从科学的层面解释,茶汤中的苦味主要和咖啡碱有关。咖啡碱可溶于水,是茶味物质的基础组成,任何的茶叶中都会具备。

在茶叶品质好的前提保障下,新白茶的苦涩味不会重,反而是以清香淳爽为主。如果遇上苦味太重的情况,那排除冲泡方法,和产区光照过强,水土不佳,加工时“苦涩水”没有顺畅走水等,都有关联。

故而以品质不高的白茶味苦,就视所有的新白茶为“性寒凉”,说法不靠谱。

至于喝了新茶后觉得胃不舒服,那背后的因素就更多了。

从饮茶的角度看,如果是本身胃不好的人,喝了茶多酚含量高的茶,容易对胃部造成刺激,造成不适。

那新白茶的茶多酚含量高吗?非也。

茶叶内的茶多酚含量高低,和产区环境,树种,加工工艺,发酵程度等,都有关系。

六大茶类里,白茶是唯一不杀青的茶,并非经过了轻微的发酵。

杀青,是采用一定的温度、让鲜叶中的酶失去活性,或者称将酶钝化的过程。

发酵,是在一定温、湿度的条件下,鲜叶内含物发生以多酚类物质酶促氧化的过程。

没有杀青,加工方式简朴的白茶,在后期储存时内部的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可以在酶的作用下不断转化。这点是白茶可以长期储存,从新白茶转变成老白茶的关键。

言而简之,品质优异的新白茶,本身的苦涩物质含量低,以鲜爽清甜风味为主导。并且新茶在放半年、一年后,伴随着白茶的自然陈化,苦涩风味会日渐减弱。

所以,新白茶内部的茶多酚含量有限,相比杀青,并且不发酵的绿茶而言,白茶对肠胃的刺激显然要更温和。

从对症分析的角度看,新白茶性寒的说法也不可靠。

最后,按白茶的储存年份区分,白茶可以分为新白茶(加工完成后储存时间不满一年)、老白茶(加工完成后储存时间不低于三年)、陈白茶(介于新白茶和老白茶之间)。

三年以内的白茶,包括了新白茶和陈白茶。

新白茶的风味,清爽鲜甜。老白茶的口味,甘美醇厚。陈白茶的特点,兼新茶老茶之类。

白茶在不同的储存阶段下,风味各不相同。并非是只有老白茶才适合饮用。

若是因为“白茶三年不寒凉”的谣传,错过了对新白茶、陈白茶的了解,那就太遗憾了。

《4》

岩茶隔年喝?不是所有的水仙、肉桂、大红袍都能放到第二年!

岩茶,完整的称呼武夷岩茶,是闽北乌龙茶的代表。

乌龙茶,又称为青茶,是六大茶类之一。

在武夷岩茶的旗下,包含了大红袍、牛栏坑肉桂、马头岩肉桂、慧苑老丛水仙等知名产品。

岩茶的加工,过程比较繁琐。

要萎凋,要摇青,要揉捻,要炒茶,要炭焙。

并且在炭焙时,焙火并非能一蹴而就。

主要是焙一焙,停一停,让岩茶条索内的火气退一退后,再继续往下焙火。

当岩茶焙进火后,方能形成独一无二的色香味醇,岩骨花香等风味特征。

没有经历焙火,就制不成武夷岩茶。

按照火功的高与低,武夷岩茶有足火茶、中火茶、轻火茶之分。

并且在这中间,还包括了中轻火、中足火的区别。

个中原理,就跟咖啡豆的烘焙风味是一样的,火功的轻重有所不同。

从实际的喝茶体验看,岩茶里能放到隔年去喝的茶,大多是火功比较高一些的茶。

至少,至少也要达到中火以上,因为伴随着火功的升高,岩茶自身的含水量逐渐变低,更耐保存。

而轻火、中轻火的岩茶,在当年加工完毕后,放到褪火结束,及时饮用为佳。放在隔年后再去喝,这些焙火程度不高的岩茶,容易返青变味。

另外,哪怕是中火、中足火、足火的岩茶,也没有必要一定等到隔年再去喝。

从岩茶的最佳适饮期而言,等到岩茶褪火完毕后,及时喝茶,香气、风味最佳。

假若一泡岩茶,放了大半年、一年,打开后发现它的烟味仍然很重,有烟熏火燎的气息。那这种情况往往是茶叶被焙坏了,焙成了炭,放到什么时候都不会好喝!

焙火后的岩茶,不建议长期储存。

如果直接将岩茶久存,那在自己没有能力复焙的情况下,岩茶本身在加工时焙进去的火容易散掉,会影响风味。

当岩茶条索失去火气后,极其容易吸收周围环境的水汽,招致受潮、返青、变味。

可见,武夷岩茶并非是隔年喝最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是王道!

《5》

红茶三年以内都能喝?不对。

红茶在国际市场内的大宗茶叶交易里,很受欢迎。

但在近几年的国内市场里,风光不再像以往那样。

那个轰轰烈烈的绿改红,祖国山河一片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但在茶圈里,仍然有不少爱喝红茶的群体。

提到喝红茶,从茶叶的适饮期来看,红茶是不是三年以内都适合喝呢?

当然不是。

因为有很多的红茶,从风味最佳期而言,根本放不到3年。

红茶,起源自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

从红茶的演变历史看,先有小种红茶,后有功夫红茶,最后演变出红碎茶。

福建本土的红茶里,最知名的莫过于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红茶,产自以桐木村为中心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

山高谷深的自然产区背景下,正山小种能有一股有辨识力的桐木高山韵,花香清雅,韵致清新。

而当地采用独特烟熏工艺制作出来的“烟小种”,采用马尾松熏制,让成品的正山小种里具有独特的桂圆干香、松烟香。

桐木村,作为世界红茶的诞生地。正山小种,金骏眉等,先后诞生与此。

此外,福建本省内还包括了三大知名的功夫红茶,坦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等。

坦洋工夫红茶,以高香著称,有浓郁的蜜薯香,特征鲜明。

时常能听到茶友提起,ta买到的金骏眉里带有浓浓的地瓜干香,而花香闻起来不够清新,那就很可能买到的不是正品了。

说回正题,红茶的分类这么多,什么才是它的适饮期呢?

红茶的饮用期,时效性虽不像绿茶那么强。(绿茶宜喝新茶,建议是一年内饮用)

但从长远储存的角度看,红茶也不像白茶、普洱、黑茶那样,适宜储存成老茶,风味能越放越甘醇。

喝红茶,它的可保存时间通常在1-2年内。

如果是一款放得比较久的红茶,在喝茶前要检查存茶情况,以及了解具体的茶叶特性。

譬如,以高香著称的祁门红茶、坦洋工夫红茶的等,那自然是加工完毕后,像绿茶那样放半个月左右后,趁早饮用。

要不然,越放越久,茶叶喝起来反而不够香,失去了本该具有的特性!

又例如,喝传统工艺的正山小种。

因为在加工时经历了烟熏,茶叶内部的含水量低,更耐保存。

所以,烟小种加工完毕后,要放一段时间,让烟熏出来的“烟味”变淡后,再去饮用会更好喝。

喝红茶,掌握本身最佳适饮期为好,不要长期存放。

是不是所有红茶,在三年内都能喝,说到底这得看具体的存茶情况。

假若是茶叶没存好,哪怕只放了一年半载,跑气变味的茶当然也不能再去喝。

《6》

心静身自凉。

提到喝茶的适饮期,圈内的谣传诸多。

简单的喝一杯茶,没必要受太多的条条框框拘束。

绿茶趁鲜喝,但不是喝越新鲜越好。

白茶三年不寒凉,说法更是无稽之谈。

科学喝茶,要明辨是非真假,才能舒心喝茶。

盛夏时节,内心清凉,方得自在!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