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人物志0033:刘备集团的经济支柱——糜竺

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糜竺,字子仲,是三国时期刘备麾下的幕僚,他和简雍,孙乾二人一起,号称刘备创业初期的三大文官。据史料记载,糜竺不擅长谋略,在刘备麾下从未领过兵打过仗,也从未出过谋划过策。再加上在《三国演义》里,司马徽对他有一句“白面书生”的评价,让人感觉糜竺这个人既不能文也不会武,并无什么才能。

然而,据史料记载,糜竺一直被刘备待以上宾之礼。在入主益州过后,糜竺也官拜“安汉将军”,位列刘备手下众臣之首,可谓是显赫到了极致……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糜竺绝对算得上是刘备创业初期,对刘备帮助最大的人。没有他,就没有刘备集团的生存发展和后来的兴盛壮大。甚至于他在刘备集团中所立下的功劳,绝不在后来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之下。

我们还是翻开《三国志》等史料,来细细探寻一下糜竺这个人物,以及他在刘备集团中所担任的职务,和起到的作用。

糜竺和刘备的相识是在徐州,早在刘备来到徐州之前,糜家就是徐州有名的大家族,大富豪。据史料记载,糜家祖籍东海郡朐县(今江苏连云港西南),家里世代经商,生意遍天下,资产也颇为丰厚。尤其是到了糜竺这一代,生意也越做越大,不但在徐州地界首屈一指,在整个神州大地上,也是排得上号的富豪。

据说,糜家不仅家财万贯,就连府中的奴仆,也就有数万人之多。

要知道在古代,一个普通的县,也不过就是几万人口。而糜家光仆人都能凑得出一个县来,其富裕程度真的是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糜竺还在徐州牧陶谦手下,担任“别驾从事”的佐官之位,可谓是商场官场都混得通,到处吃得开。俨然已经成为了徐州地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人。

大家可能并不太了解,在乱世之中,一个大家族的份量,以及在地方事务上所起到的举足轻重作用。事实上,三国时代每一个诸侯,身后都有一个或多个家族豪强的支持,甚至本身就是大家族的人。

就拿曹操来说,曹操原名夏侯,他的父亲曹嵩过继给曹腾之后改姓曹。夏侯家和曹家都是谯县当地有名的大家族,所以在曹操陈留起兵的时候,两家就有不少宗族子弟跟随他打仗(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此外,曹操还得到了大富户卫兹的帮助,在金钱粮饷上大大支持他。

又说袁绍,本来就是“四世三公”的袁家出生,门生故吏遍天下,声望漫天。而且在河北地界,还得到了大家族高家(高干,高柔)的支持。后来高家不但和袁绍结成姻亲,还一起统治北方四州,一直负责后勤粮草等工作。

再说刘表,之所以单枪匹马入荆州,能够在短时间内安顿好荆襄八郡等内外事务,其关键也是在于得到了荆州本土大家族等支持(主要是蔡、张、蒯三家)。之后为了巩固地位,还和蔡家联姻,娶了蔡家的小姐为后妻(蔡夫人)。

还有孙策孙权兄弟,并非江东本土人士,却能坐拥江南之地数十年,最重要因素也是得到了江东本土四大家族(朱、张、顾、陆)的拥护。这四大家族不仅在经济和军事上支撑着孙氏,还涌现出不少人才,如陆逊,朱桓,顾雍,张温等。正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才有了吴国的建立,并成为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

而刘备呢?他既不是某个大家族的人,之前也没有得到过任何大家族的支持,可谓是东汉末年诸侯中起点最低的。除了顶着一顶“汉室宗亲”的帽子,和身边一帮子铁杆兄弟(关羽,张飞,简雍等)之外,毫无资本可言。

据史料记载,在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刘备驰援徐州的时候,手底下不过千余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时先主自有兵千余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这时候,距离刘备涿郡起兵(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已经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了。

也就是说,刘备创业整整十年,几乎毫无进步,完全是原地踏步的状态。

刘备难道不想招兵买马,扩大军队?想,他当然想!但是,招募军兵就得花钱,养军队也要粮秣银饷,刘备上哪里去搞这些东西?

没有稳定的钱粮供给渠道,刘备就只能像流寇一样,维持着自己的生存状态,带着手底下为数不多的人马,四处投靠,颠沛流离……直到有一天,某个“贵人”的出现,提供给刘备各种支持,才能真正使得他华丽转身,完成从“流寇”到“诸侯”的身份转变……

可以说,糜竺就是刘备所孜孜期盼已久的贵人。他不仅在陶谦病死以后,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刘备继任徐州牧(《三国志-蜀书-糜竺传》记载:谦卒,竺奉谦遗命,迎先主於小沛),还在金钱,粮草等各方面,都支持着刘备。

而且,糜竺也从此加入刘备的麾下,并成为了刘备的幕僚。他身后的糜家,也加入了刘备集团,开始了跟随刘备东奔西走,四处飘零的日子……

糜竺在刘备麾下,具体担任的是什么样的职务呢?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分析过,刘备初期的三大文官,孙乾主要是负责外交说客的工作,顺带有时候会跟随在刘备身边,充作随从(等同于高级秘书);简雍主要是负责后勤行政等工作,也会承担一些外交工作,算是办公室主任+半个外交官;

而糜竺在刘备集团中的职务,则在史料上记载得比较模糊。除了在汝南之战过后,和孙乾一起出使过刘表之外,再无别的记录(《三国志-蜀书-糜竺传》记载:先主将适荆州,遣竺先与刘表相闻)。难不成,糜竺在刘备麾下,大多数时候都只是个闲人的角色?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前面已经说过,糜竺是个商人,而且是富甲一方的大富豪,他虽然不擅长谋略内政,却很擅长做生意,在敛财敛物方面很有一套。他可以利用他糜家经商遍天下的优势,一边为刘备集团筹备粮草和各种物资,一边又分出一部分生意上的利润,来供给刘备作军饷……

也就是说,糜竺在刘备手下所担任的,应该是经济大管家一类的职务。他虽然从不率军上阵拼杀,也很少在帐下出谋划策,但是他却是刘备身后的经济支柱。正是由于他源源不断的粮草金钱供给,刘备集团才能始终坚挺如初,没有在一次次的失败和打击中解散消亡。

尤其是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刘备被曹操以皇帝的名义胁迫,不得不亲率人马远征袁术。结果后院着火,被吕布恩将仇报,鸠占鹊巢,突袭并占领徐州……输得几乎一无所有的刘备逃到了小沛,极为困窘,几乎就要陷入倒台的绝境。

这时候,糜竺非但没有弃他而去,反而是给予他更大的支持,不但给钱给粮给物资,还将家中奴仆列出数千人交给刘备,作为兵源。不仅如此,糜家的小姐也就是糜竺的妹妹,也在这个时候嫁给了刘备,成为糜夫人……

可以说,在糜家的倾力支持下,刘备才能得以重振旗鼓, 继续逐鹿天下的历程。

后来曹操打败吕布,占据徐州的时候,为了笼络糜家,曾上表献帝荐麋竺为嬴郡太守,其弟麋芳为彭城国相……谁都知道,曹操的实力要比刘备强得多,而且挟天子在手,名更正言更顺。若能靠上曹操这颗大树,无疑能令糜家今后的地位更加显赫,生意买卖也更为兴旺。

同为徐州大家族的陈家(陈珪陈登父子),在投靠曹操过后,不仅保全了家族的成员和产业,而且作为家族领袖的陈登,还被封为“伏波将军”,担任“广陵太守”,可谓是又升官又发财,显赫之极。

而作为糜家族长的糜竺,却拒绝了曹操的笼络和封赏,宁可继续跟随刘备四处飘零。这一点真的是十分难能可贵(《三国志-蜀书-糜竺传》记载:曹公表竺领嬴郡太守,竺弟芳为彭城相,皆去官,随先主周旋)。

到后来,刘备再据徐州,又再失徐州,投靠袁绍,又在汝南失败,不得不奔向荆州,投靠刘表……接连二三的打击和失败,要换做别人,恐怕早都已经失去信心,服输出局。

而刘备,却硬生生挺了过来,这其中除了他自己的足够坚强,和麾下兄弟们的忠心耿耿之外,最大的本钱,还是在于他身后,有糜家这么一个大家族,在作为最坚强的后盾。哪怕是打击再严重,形势再窘迫的时候,刘备集团也不至于散架垮台……

说了这么多,让人不免产生一个疑问:糜竺为什么要这样无条件地支持刘备?难道他就完全是无私奉献,没有自己的任何目的?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前面我们已经说到过,在乱世之中,大家族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在地方事务中起到巨大作用,甚至是决定诸侯相争的结果。但是同样的,一个大家族想要在乱世之中保全自身,也必须要寻求诸侯的保护(除非能像袁绍,曹操一样,自己成为一方诸侯)。不然来一群山贼都能把你抢光。

而且,乱世的群雄并起,意味着动荡和纷争,会不断打破旧的社会体系,形成新的江山格局。作为手握资本的大家族们来说,这也正好是个扩大自身影响,并提升自己地位的最好机会。

我们可以认为,糜竺支持刘备,其实也是一种投资。

他将糜家数代人的积累,包括金钱,名望,人脉等,都投入到了貌似弱小,却有无穷发展潜力的刘备身上。这类似于一种天使投资,更像是一场豪赌。

作为世代经商的商贾世家,糜竺这次赌上了糜家整个家族,这是他这一生之中,做的最大的一笔生意……

那么到头来,糜竺算是赚了还是亏了呢?

这个问题,我们先不用急着下结论。而是可以展开想象,设想一下,要是当初糜竺选择支持的不是刘备,而是转投到曹操麾下,情况又会如何?

据史料记载,曹操对待地方大家族到政策,一向还是比较宽厚的,不会随便剥夺他们的产业和生意,也不会轻易动他们的人。因为他知道,保护好这些大家族就是保护好地方的经济命脉,不但有利于安抚当地百姓,还能成为自己税金的稳定来源。

也就是说,如果糜竺能带着糜家,归降在曹操麾下,那无疑能继续稳固自己“经商世家”的地位。生意能做得更加顺利,家族规模和声望都能比以前更盛。

不过,投靠曹操的好处,也就仅此而已。糜家若是想在曹操麾下,谋求更多政治和军事上的地位,就相当困难了。因为糜家人虽然做生意在行,但是政治军事方面的才能却相对欠缺,出不了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这种级别的政治家,也出不了张辽,徐晃,张郃,乐进这样牛逼的将军。

更何况,曹操的一贯规矩,都是不允许地方大家族的人染指军队,以免牵连太广,日后一旦叛乱起来,不好收拾……

所以,投靠曹操只能是一种比较平稳的选择,但是除了商业上的利益以外,其它方面得不到太多。糜家从此会完全退出政治舞台,泯然于世,甚至于在后世的史书上,都找不到关于他们的任何记载。

而要是支持刘备呢?虽然刘备实力弱小,一直挣扎在战败和逃跑的窘迫境况中,糜家也不得不拿出家资,将其一次次救回来。但是,一旦刘备成了气候,那么糜家作为最早支持他的大家族,无疑是可以同时谋取到,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巨大利益。

甚至于,要是将来刘备能够一统江山,君临天下,那糜家作为刘备的天使投资人,更是会成为“汉室中兴”的最大功臣。

到时候,糜家不仅能获取到显赫的政治地位,还能留芳百世、千载扬名、名留青史、垂馨千祀……得到崇高的历史地位。

是的,我们大体可以认为,糜竺也是个有“野心”的人物。

他意图在这个群雄逐鹿的纷争乱世里,支持和扶立一位诸侯(有点类似于吕不韦),以此改变糜家原本“富而不贵”的现状。那么到头来,他的目的实现了吗?

之前我们已经提到过,糜竺在刘备入蜀以后,被封为安汉将军,居群臣之最,比诸葛亮都地位都高了不少。

糜竺的弟弟糜芳,不单在刘备军中任职,还被任命为南郡太守。南郡这个地方是荆州的核心地域,也是刘备的起家之地,糜芳能被任命为此处的太守,地位自然也是不算低的。

不仅如此,糜家的子孙们,也在蜀汉担任了各种不低的官职。看得出,糜家在蜀汉,确实拥有着非常高贵的地位。糜竺早年倾尽家资对刘备的支持,也算是收到了应有的回报。

然而,“位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权重”。事实上,我们翻遍史料记载,并没有发现在蜀汉的政治舞台上,糜家人的任何表演。也就是说,糜家在刘备入蜀以后,其实基本上是被架空了权力,形同闲置。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是刘备在玩过河拆桥,忘恩负义那套把戏?

当然不是,其实,这反而说明了刘备的知恩图报,和知人善任。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糜家人的才能不够,政治军事两方面都没什么人才。而刘备入蜀以后,不但有了相对较大的地盘,军队也有了相当的数量,当然是需要更多有才能的人,来管理这一切。

而且,刘备接手了刘璋留下的摊子,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经济体系,对于糜家在经济上的依赖,也就此降低了。

刘备应该如何处置和对待,曾经给予过他巨大支持,但而今现在已经没有太多用武之地的糜家呢?

难道是将军政大权,都强行交到并无军政才能的他们手里,让他们胡乱折腾,直到把江山弄垮?

其实,刘备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封官领赏,享受丰厚的俸禄和赏赐,用以表彰他们之前的功劳。同时,也让他们远离政治漩涡,避开短板,并避免犯错的机会。这样一来,糜家不仅有了功名,而且可以继续保持一个大家族的地位,在蜀中继续从事他们商业上的事务。

总之,刘备给糜家的待遇,就是有头衔而无实权。只要蜀国还在一天,糜家就永远能享受到尊崇的地位,以及丰厚的待遇,生意也能做得越来越好……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总是出乎人意料的……就在刘备进位汉中王,封赏群臣过后仅仅数月,就发生了糜芳投降东吴,导致关羽后路被断,败走麦城被俘身亡的事件。这对于糜家在蜀汉的声望来说,无疑是一个毁灭性的巨大打击。

尽管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分析过糜芳其人,知道关于他的叛变,其实很大责任在于他的上司关羽身上。但是,糜芳野也绝对不是完全无辜,试想他要是能坚守南郡,毅然战死沙场,虽然改变不了丢荆州的结局,也能让自己成为英雄,留下好的名声。

然而,糜芳不仅贪生怕死,投降了东吴,之后还在东吴为将,等于是完全坐实了“叛徒”的事实。试问,他准备将他的兄长糜竺,还有在蜀国刚刚获得崇高地位的糜家,置于何地呢?

据史料记载,在糜芳事发以后,麋竺把自己绑起来去向刘备请罪,刘备却反过来安慰他说,就算是弟弟有罪,那也与兄长无关,对他礼待如初……然而,尽管刘备没有因此而责罚糜家,糜竺却一直对此耿耿于怀,仅仅两年过后,便恚恨发病去世。

之后刘备病死白帝城,托孤诸葛亮,蜀汉帝国也就此进入了诸葛亮执政的新时代。这时候的糜家,在蜀汉的处境又如何呢?

可以肯定的是,糜家依然还是保持着相当的地位,毕竟是作为蜀汉帝国的奠基者,即便是诸葛亮,也不得不对他们礼敬三分。只不过,原本在刘备时代,就已经基本淡出政坛的糜家,现在也只会离蜀汉的权力核心越来越远。

俗话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诸葛亮独揽朝政,奉行的是“任人唯亲”的用人策略,他所重用的,都是自己“荆州派”的人物。对于其它两派:元老派和益州派,都是采取打压和排挤的手段。

而糜家,也是元老派的成员之一,而且他们本身的军政才能,还十分有限。自然也是在诸葛亮的“用人黑名单”上……

所以,尽管糜家的后代人物们,如糜竺的儿子麋威,官至虎贲中郎将,麋威的儿子也就是糜竺的孙子麋照,也在后主刘禅时期,担任了虎骑监的官职……

但是,就如同前面说过的,位高不等于权重,职位不等于职务,更不等于权力……糜家有名无实的现状,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变,只能是慢慢淡出政治舞台之外。在蜀汉灭亡以后,糜家也从此在史书的记载上,再没有了任何踪迹……

………………………………………………………………………………

就此,我们可以对糜竺这个人物,来作出一个简单的总结:

其一:他是刘备的贵人,对刘备有再造之恩,正因为有了他的帮助和支持,刘备才能迅速崛起,并经历多次打击而不灭亡。

其二,糜竺在政治军事上才能并不出色,他在刘备麾下的身份,是经济后勤总管,并一直在金钱和粮饷上,支撑着整个刘备集团。

其三,在刘备入蜀以后,糜竺和他的糜家,在蜀汉获得了相当高的地位,也在历史上留下了相应的名头,并载入史书。

其四,尽管地位崇高,但糜竺始终没有进入过蜀汉的核心政治圈,在他去世以后,糜家人也逐渐淡出了蜀汉政坛……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糜竺和吕不韦。

有人喜欢拿糜竺和吕不韦来相比较,一个是仅仅千金的投入,便换来了权倾天下的显贵;而另一个则是倾尽家资,却只换来有名无实的地位……似乎,就投入回报比来说,糜竺远远不如吕不韦。

然而,权倾一时、飞黄腾达的吕不韦,最后却是和君王反目成仇,被削官流放,饮鸩自尽;而远离了政治核心的糜竺,却能洁身自好,得以善终,并惠及宗族。

更难得的是,糜竺与刘备之间,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以礼相待的良好关系,就连他弟弟糜芳犯了叛国罪,都没有受到处罚,更没有罪及家族……

所以说,不得善终的吕不韦,恐怕也不见得就比糜竺更成功……

PS:在成都武侯祠中,并没有糜竺的塑像,而和他并称初期三大文官的简雍和孙乾,都有位列其中(分别排文臣廊和武将廊第二位,次于庞统赵云二人)。这又说明什么呢?

一般认为,是由于糜芳叛变的污点,影响了糜竺的名声,就如同魏延一样,虽然功劳显赫,但背着“叛将”的骂名,所以没资格进武侯祠。

然而笔者觉得,真实的原因应该在于,糜竺是刘备集团的真正奠基人,他在刘备创业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其它人等所无法比拟的。要论在蜀汉的功劳和地位,糜竺其实是与诸葛亮齐平的,甚至是高于诸葛亮的。

所以说,并不是糜竺没有资格进武侯祠,而是武侯祠这座小庙,根本放不下糜竺这尊大神!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