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洋蔥,我們都很熟悉,如今流行在全世界的餐桌上。但估計很多人不知道洋蔥有着悠久的歷史和作用。

在古埃及,如果沒有洋蔥,可能就沒有巨大的金字塔;

在歐洲,洋蔥象徵着勝利,被譽爲是“勝利的洋蔥”;

在俄羅斯,洋蔥是他們最喜愛的蔬菜之一。

在印度,洋蔥早已融入印度人的骨髓之中,被譽爲“印度經濟的晴雨表”。就連印度人自己都戲稱:“打敗別的國家,也許需要原子彈;但要打敗印度,一顆洋蔥就夠了。”

總之,洋蔥在世界各國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麼,洋蔥起源在哪?

關於洋蔥的起源,爭議不大,大多數學者認爲洋蔥產於亞洲西南部中亞細亞、小亞細亞的伊朗、阿富汗的高原地區,因爲在這些地區至今還能找到洋蔥的野生類型。

然後由這些地區向世界各地擴散,而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古埃及自然成爲首要傳播地。

古埃及的洋蔥

公元前5000年左右,古埃及已經種植洋蔥了。

在公元前的埃及王朝的浮雕中,很多作品都描繪了建造金字塔的勞動者們在腰間懸掛洋蔥的情形。

由此可見,洋蔥在埃及有着古老的歷史。那麼,這些人的腰間爲什麼要懸掛洋蔥呢?

原因其實很辛酸,古埃及人很早就發現了洋蔥有解乏和防病的效果。所以,他們把洋蔥當做強健劑而發給了勞動者。而且洋蔥在他們餓了的時候,還能充當食物。據說古埃及的統治者們甚至用洋蔥來支付這些工人的報酬。

根據考古發現,考古學家在公元前3200到前2780年的埃及古墓中,發現了關於爲修建金字塔工人購買洋蔥和蔬菜的碑文。

上面記載了這樣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有一天,法老想禁止這些勞動者們食用洋蔥,結果引發了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次罷工。這個可見佐證古埃及人對洋蔥的依賴程度。

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洋蔥的話,可能就沒有留給後世的巨大金字塔了。當然,歷史沒有如果。

在古埃及,洋蔥還是聖物崇拜,和神祕有着聯繫。

古埃及人認爲洋蔥特殊的構造與味道蘊含着神祕的力量,這種一層層包裹着的生命結構象徵着生生不息的輪迴。甚至認爲,洋蔥強烈刺鼻的味道可以讓死者重新呼吸起來,具有殺菌、防腐、和驅趕的效果。

於是,古埃及人把洋蔥懸於房中,用來驅除妖魔鬼怪和女巫辟邪。

同時,放置於木乃伊中。埃及法老拉美西斯四世的木乃伊,不僅眼孔中放置了洋蔥,連鼻孔中也有。

勝利的洋蔥

公元前332年,偉大的亞歷山大攻入埃及後,看到埃及人普遍食用洋蔥,大爲好奇,於是將洋蔥帶回歐洲。

後來公元前2世紀左右,古羅馬人又從希臘人手中學會了種植洋蔥和食用洋蔥。

隨後洋蔥逐漸從意大利向整個歐洲蔓延,成了“勝利的洋蔥”。

在中世紀的歐洲,當兩軍對戰時,身穿鋼鐵甲冑的騎士手持長劍,脖子上還要戴一條“項鍊”,而這條特殊的“項鍊”的胸墜就是洋蔥。

他們認爲,洋蔥是具有神奇力量的護身符,戴上它,就能免遭劍戟的刺傷和弓箭的射傷。

希臘文中的“洋蔥”就是由“甲冑”這個詞衍化而來的。在瑞士每年11月的第四個週一是傳統的“洋蔥節”。

俄羅斯人的最愛

洋蔥是俄羅斯人最喜愛的蔬菜之一,也是他們一日三餐離不開的蔬菜。

俄羅斯的緯度高,夏短冬長,日照不足,所以,新鮮的時令蔬菜和水果相對來說很少。尤其是在漫長的冬季,沒什麼新鮮蔬菜,只有土豆、胡蘿蔔、洋蔥、圓白菜,這四種菜也被俄羅斯人稱爲餐桌上的“四大天王”。

俄羅斯人一般生喫洋蔥,他們將洋蔥切成絲後和其它的蔬菜一起做成蔬菜沙拉,或者在漢堡包、三明治裏,夾上一些生洋蔥絲。

現在莫斯科街頭最流行的烤肉卷“沙烏爾馬”就是將烤肉、洋蔥絲以及黃瓜片一起放入捲餅裏,味道非常可口。

在俄羅斯,洋蔥的另一種流行做法就是做湯。大名鼎鼎的羅宋湯也是把肉切成小塊,把紅菜頭、圓白菜、土豆、洋蔥、胡蘿蔔切成絲,放進水裏,加上鹽、糖等調料一起煮,味道鮮美。

瘋狂的洋蔥

洋蔥,在印度到底瘋狂到什麼程度?

在我們的印象中,印度人酷愛咖喱。但實際上,洋蔥纔是印度人的最愛,而且洋蔥是印度咖喱最基本的原料之一。

當你到印度喫飯,或者喫印度料理的時候,想要避開“洋蔥”,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對於一個印度人來說,如果一天沒有洋蔥,寡淡無味;一週沒有洋蔥,茶飯不思。一個月可以不跳舞,但不能一天沒有洋蔥,沒有洋蔥,跳舞都沒勁。

當然,更瘋狂的是上個世紀80年代,據說印度人爲了能喫上洋蔥,甚至不惜換掉了自己的執政黨。

1980年印度大選期間,洋蔥價格上漲,在野黨國大黨領袖英迪拉·甘地以“不能控制洋蔥價格的政府沒有權力掌控政權”爲競選口號,最後競選成功。

於是,洋蔥就這樣一躍而起載入印度史冊,如同空氣一樣融入到了印度人生活每個角落,還和經濟、政治深深綁在了一起。

問題是,印度人爲何如此癡迷於洋蔥?

實際上,古印度根本不喫洋蔥的,由於洋蔥有股刺激的氣味,他們認爲這是“不潔的食物”。

沒想到,12世紀末,莫臥兒人入主印度後,洋蔥實現了“屌絲逆襲”,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莫臥兒人帶來了洋蔥,也帶來了“無洋蔥不歡”的飲食文化。

當然,洋蔥之所以在印度大行其道,與印度的地理環境有着很大的關係。

印度屬於熱帶季風性氣候,是世界上最熱的國家之一,炎熱的氣候會導致人的食慾下降。其實,我們自己在炎炎夏日都有這樣的感覺,喫飯沒有味道。我們經常說,熱的沒胃口,熱的沒食慾、不想喫。想想年平均氣溫達25℃的印度,他們更沒有什麼食慾。

所以,印度人才在食物放很多香料來調味,略帶辛辣的洋蔥自然成了寵兒。

印度人把洋蔥切碎,放到咖喱裏;把洋蔥切絲,炸至金黃,又可以作爲主菜的點綴。總之,一顆洋蔥在印度可以被做成各種各樣的,每天不重樣,頓頓新花樣。

更爲關鍵的是,洋蔥高產和價格便宜。

據有關資料顯示,在印度,約有三之分一的人口,也就是三四億人口依然處在國際公認貧困線以下,高產和便宜的洋蔥,簡直是老百姓的“福音”。

雞肉魚鴨喫不起,但頓頓洋蔥的錢還是支付得起。所以,洋蔥又被印度底層人民奉爲“神明恩賜”。

最後一點是,由於印度很多人信仰印度教,印度教主張喫素,於是很多印度人不喫葷。在這個“不得已”的選擇下,他們開始推崇“洋蔥精神”,這樣又把洋蔥推高了一個喜愛程度。

洋蔥就是印度的“國民食物”。

洋蔥在中國

那麼,洋蔥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呢?

至今衆說紛紜,沒有定論。有人說是唐朝時傳入的,有人說是成吉思汗的鐵騎遠征時帶回來的,還有人說是在清朝傳入中國的。更有人說中國自古就有蔥。持有這類關鍵的人依據的是北魏賈思勰寫的《齊民要術》。

《齊民要術》記載:“蔥有胡蔥、木蔥、山蔥、紫蔥。”

中國古代稱“洋蔥”爲“胡蔥”,早在漢朝張騫通西域時就傳入中國。後來傳入日本後才被命名爲洋蔥,洋蔥之名又引入中國,所以說洋蔥的引入年代不遲於南北朝時期。

但也有人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爲洋蔥傳入中國的時間不會早於宋朝。

宋朝地方誌《淳熙三山志》列舉了上百種蔬菜,裏面根本沒有洋蔥。

洋蔥是元蒙時期,蒙古帝國的擴張中從中亞傳入我國的西部和北部地區的。當時的洋蔥被稱爲回回蔥。其後即被列入元代首都大都城(今北京)的栽培蔬菜行列中。

另一種主流的說法是洋蔥在18世紀由歐洲白人傳入澳門並在廣東一帶栽種。支持這個觀點的文獻是《嶺南雜記》。

廣東一帶栽種的情況:

“洋蔥形似獨顆蒜,而無肉,剝之如蔥;澳門的白鬼餉客,縷切爲絲,瓏玜滿盤,味極甘辛。”

這裏的洋蔥就是英文中onion,跟現代的洋蔥相差無幾。

以上的說法各有各的道理,反正沒有定論,或許洋蔥有着不同的品種,才產生不同的說法吧。

不管洋蔥有着怎樣的歷史,在世界各地的地位如何,總之,洋蔥已經從成爲世界上消費量最大的蔬菜類產品之一,年產量超過8000萬噸,種植面積在各類蔬菜中排名第一。

而世界各地也產生了很多具有各自特色的以洋蔥爲主材或者配菜的美味佳餚,國際範圍內受到追捧。

朋友,歡迎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