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的作品很多都有词序,这首《摸鱼儿》也不例外。且看:

辛亥秋期,予寓合肥,小雨初霁,偃卧窗下,心事悠然。起于赵君猷露坐月饮,戏吟此曲,盖欲一洗钿合金钗之尘。他日野处见之,甚为予击节也。

从词序中我们知道当时时间是在绍熙二年(1191年)秋,当时姜夔寓居合肥。一天晚上,雨后初晴,姜夔偃卧窗下,心事悠远,于是和友人赵君猷月下对饮,写了这首词。饮到行起,姜夔“欲一洗钿合金钗之尘”,“钿合金钗”是传说中唐玄宗和杨贵妃定情的信物,这里代指男女爱情故事。姜夔欲洗之,就是先要除却写男女爱情故事的旧习。“他日野处见之”这里的“野处”指的是人,南宋文学家洪迈,别号野处,他著有《容斋随笔》。“击节”,这里是形容对别人诗文和艺术的赞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下面来看正文:

向秋来、渐疏班扇,雨声时过金井。堂虚已放新凉入,湘竹最宜欹枕。闲记省,又还是、斜河旧约今再整。天风夜凉。自织锦人归,乘槎客去,此意有谁领。空赢得、今古三星炯炯,银河相望千顷。柳州老矣犹儿戏,瓜果为伊三请。云路迥,漫说道、年年野鹊曾并影。无人与问。但浊酒相呼,疏帘自卷,微月照清饮。

“向秋来、渐疏班扇”,这两句化用了班婕妤《纨扇》中的四句:“常恐秋节至,凉意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班婕妤是一位才女,也是汉成帝的宠妃,可惜卷入宫廷之中,为了躲开赵飞燕姐妹的迫害,求自屏长信宫侍奉太后。“湘竹最宜欹枕”,这里用了潇湘妃子的故事,舜的两位妃子追舜到九疑山,舜死,二妃泪下沾竹成斑,故城斑竹,也称潇湘竹。“斜河旧约今再整”,“斜河”指的是银河,“旧约”指的是牛郎织女每年七月初七夜鹊桥相会。“乘槎客去”用了《博物志》中的故事,天河与海相通,有人乘槎而去,去十余日,至一城廓,见到牛郎织女。“此意有谁领”,织女归去,槎客归来,牛郎织女的情事有谁能领会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下片接上文牛郎织女,“空赢得、今古三星炯炯,银河相望千顷。”如何天上银河,只剩下河鼓三星,炯炯夺目,还会谁记得今天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吗?“柳州老矣犹儿戏,瓜果为意三请。”这里用了柳宗元的典故,他写过一篇《乞巧文》,记录他看到女子摆满瓜果向天女乞巧的事。“云路迥,漫说道、年年野鹊曾并影。”牛郎织女相会,需要喜鹊搭桥,然天河云路漫漫,遥远辽阔,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不过是空话。写到这里,我已经感到深深感受到姜夔内心的愁怨了,感受到他与合肥女子爱而不得,难以期会到愁怨。

“无人与问”,这是指没有人认真究问牛郎织女的故事。“但浊酒相呼,疏帘自卷,微月照清饮。”所有人都只是呼朋邀友,卷起竹帘,对着月光饮酒。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词的上片写了几个爱情故事,思念之情可见一斑。然末尾,却说道牛郎织女相会之日,无人关心。到了下片,再次提到牛郎织女,说空中唯有银河三星,“乞巧”不过是人们的游戏,鹊桥相会之事也无人过问。两番提及牛郎织女,又两次冷落,先是“此意有谁领”,再到“无人与问”,似乎是有寄托而不能明言。姜夔或许感同身受,与牛郎织女情难相通,有咫尺天涯之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