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太郎,這個故事在日本是家喻戶曉,是日本五大童話之首, 其劇情大概是這樣的:一天,一對老夫妻在河裏撿到一個飄過來的大桃子,切開桃子後,桃子裏竟然出現一個小孩,這便是“桃太郎”,“桃太郎”長大之後,成爲了勇士,其用糯米糰子使得猴子、狗和雉雞成爲了自己的夥伴,去“鬼島”打敗了“惡鬼”,並奪得了寶藏。

從文學方面評價,這個故事算是相當典型的童話,不過,這個童話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此童話劇情過於豐富,文學性很高,幾乎就是一個高水準的神話小說了,千年前的童話有這個水準嗎?

桃太郎一行,1885年英文版本,由長谷川武二郎出版

第二個:這裏的“鬼”很匪夷所思,童話裏面,“反派”通常也只是壞人、妖怪這種的,“鬼”屬於另一個世界的“靈物”,怎麼會生活在人類社會的“島”上呢?

不過,如果仔細考究這兩個問題,很可能得出一個令人震驚的事情,現在日本所流傳的“桃太郎”神話,其背後很可能是體現出1000多年前日本和朝鮮半島之間的一件很隱祕的歷史!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咱們回到“桃太郎”童話本身,先解釋一下剛剛的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好解釋:桃太郎故事之所以如此豐富,是因爲在千年流傳過程中被不斷加工完善了,現有版本的桃太郎故事其實時間並不長。而第二個問題就很令人意外了:根據日本學者的考證,“桃太郎”故事中的“鬼”並不是一般人理解的那種鬼,而是一種特殊的“人”——中世紀流亡到日本的朝鮮半島百濟居民,當時的日本人習慣稱呼他們爲鬼!

百濟遺民與桃太郎童話有什麼關係?

一開始,這兩者並沒有什麼關係,“桃太郎”故事最初的原型是在室町時代初期(14世紀中期),不過後來在傳播時,劇情出現分化,有版本是老人夫婦喫了桃子之後,返老還童了,於是生下了孩子(日本成爲“回春型”);而還有版本則是桃子中生出了孩子(“果生型”)。在江戶時期的文獻(草雙紙等)中,喫桃子恢復年輕的夫婦完成生孩子的“回春型”桃太郎是主流,明治維新後,“果生型”才成爲了主流。

“桃子”這種水果在中國和日本的神話中都有一種特殊含義,屬於“靈物” ,可以驅鬼辟邪,中國也有蟠桃等傳說,日本的“桃太郎”故事可能和中國古代的“桃文化”也有關係,而古人對桃子敬畏的原因,根據推測可能是和遠古時期人類的生殖崇拜有關,因爲桃子的樣貌像女性的性器,

不過,此時的“桃太郎”傳說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和“日韓祕史”都扯不上關係,最多隻能說,由於此時日本和明朝和朝鮮的貿易發達,使得很多日本人對於大海有了一種幻想,於是出現了“勇士出海尋寶”的傳說,這並沒有什麼奇怪的。不過,這之後,桃太郎的故事漸漸就有些變化了,而這些不斷的變化,也使得這個故事出現了變味。

明治維新後的1887年,桃太郎的故事被標準化並被編入日本的小學教科書中,而且,故事的重心發生了變化,由“海外尋寶” 變成了“征伐鬼島”,並且“桃太郎”也由童話人物向着理想化、英雄化方向發展變化。

而同時,日本各地方也蠢蠢欲動,欲爭奪“桃太郎”故鄉以打響地方人氣,而岡山在這份爭奪中拔得頭籌,成功將桃太郎和岡山的地方傳說——吉備津彥命征伐鬼島聯繫到了一起。甲午戰爭時期,當地一家點心公司“吉備糰子”的產品聲稱爲桃太郎傳說裏的糰子,1930年的時候,昭和天皇去岡山,雕塑藝術家難波金之助撰文,將桃太郎的原型和岡山地方神仙“吉備津彥命”聯繫到了一起,使得“吉備津彥命”成爲“桃太郎”原型成爲一種主流聲音。

岡山車站東口前有桃太郎一行的雕塑,現在的岡山縣基本認死了“桃太郎”源於岡山的地方傳說

那這個“吉備津彥命”是何人?這個吉備津彥命是日本歷史中孝靈天皇的第三個皇子,不過孝靈天皇日本第七代天皇,屬於“闕史八代”,所謂“闕史八代”指日本史書上自第二代綏靖天皇到第九代開化天皇之間的八代天皇。雖然這八位天皇各有年表(即位、系譜),然而沒有任何治理事蹟的記載,有極大概率屬於神話傳說。因爲7世紀後期日本大化改新後,成爲一個封建國家,當時爲了神化皇室,編造了很多關於皇室的傳說。這個“闕史八代”很可能就是此時編出來的歷史。

吉備津彥神社

而吉備津彥命涉及一個“吉備溫羅妖鬼傳說”,據說日本的吉備國(日本在設置令制國以前存在的一個國,別名吉備道、備州。其地域爲今岡山縣全境、廣島縣東部、香川縣島嶼部分以及兵庫縣西部,吉備國曾與筑紫國、出雲國、大和王權、越國、毛野國等國同時並立,爲當時日本較爲強大的地方勢力政權,後來服屬於大和王權統治。)突然來了一個異國的妖怪,名叫“溫羅”,此人在山頂築城,以劫掠過往行人和船舶爲生,爲害一方。

當時當地人稱“溫羅”據點爲鬼城,於是吉備津彥命帶了犬飼健、樂森彥、留玉臣三個隨從征伐惡鬼溫羅,並取得了勝利。

岡山縣位置,可以看到位於對着朝鮮半島的“西日本”

這個“溫羅”真的是鬼怪嗎?並不是,根據考證,此人很可能是百濟的遺民,百濟是古代朝鮮半島西南部的一個國家,屬於大和王朝的盟國,百濟和日本的交流一直很密切,公元660年,百濟被唐朝和新羅聯軍滅亡,部分百濟遺民便流亡到了日本。

而吉備國當時處於日本西部,和百濟聯繫很緊密,百濟遺民流亡到這裏,如果形成盜賊團伙,也是有可能的,由於這些百濟人的語言、文化、風俗和日本人差異很大,在當時的日本人眼中,這類人很怪異,於是他們被稱爲“鬼”,就和中國人早期稱呼白人爲“洋鬼子”一樣。“溫羅”就是這些百濟人的領袖。

從傳說中的很多地方,都能察覺到一些不尋常之處,比如傳說中“溫羅”築造了山城,實際上古代日本的築城技術就是從朝鮮半島,主要就是百濟傳過去的。此外,中國的漢字、佛教、製陶技術和其它文化都通過百濟傳入日本。同時,百濟得到了日本的物資和軍事援助,根據《日本書紀》記載,百濟向日本天皇稱藩進貢,並獲得日本的支持,以對抗新羅。許多百濟王族和貴族成員與日本皇族通婚也是被廣泛承認的,即使是明仁天皇也承認這個事實。據《續日本紀》記載,桓武天皇的母親高野新笠是武寧王的嫡系子孫,而明仁天皇是桓武天皇的後代。

注:倭城,百濟滅亡,很多遺民流亡到日本,引入新的築城技術,築起朝鮮式山城,這便是現代日本城堡的來源,如今日本西部地區,還保留了很多“山城”的遺蹟,這是當時日本朝廷防止唐朝軍隊在滅亡百濟後,進一步攻打日本本土而設置的防禦工事,圖爲岡山縣總社市的神籠石式古代山城鬼之城的復原建築,現在的岡山縣府一口咬定這就是“溫羅鬼城”的原型,目的當然是打響地方知名度

所以,“吉備討伐惡鬼溫羅”的傳說,很可能反映的事實上是7世紀某時期,日本朝廷派軍隊征討了流亡過來,且和朝廷作對的百濟流亡的盜賊團伙。由於時代久遠,這個故事傳着也變了,時間也轉移到了日本的“傳說時代”。

“溫羅神社”

在這個傳說中還有後記,即惡鬼溫羅的頭顱被砍下後,繼續嚎叫了十三年,根據推測,這很可能也是一種“隱喻”,即溫羅被殺後,其殘部仍然和日本官兵抗衡了十三年。

雖然沒有證據能證明,流傳在以岡山縣爲中心的“吉備津彥命在吉備討伐了惡鬼溫羅”這一傳說和日本的國民傳說“桃太郎”之間有關係,這應該是原本並不相干的兩個傳說,但在明治維新後,在日本官方和民間的有意推動下,現在大部分日本人基本都已經認同了這兩者之間存在着繼承關係。

《桃太郎.海之神兵》,二戰時期日本海軍省爲軍國主義張目的宣傳動畫,這也是日本歷史上第一部長篇動畫,

“桃太郎”的傳說原本是正常的日本童話,然而明治維新後由於日本國內軍國主義盛行,“桃太郎”童話也染上了濃厚的軍國主義色彩,比如“桃太郎”被表述爲“猛將”,“探險尋寶”被變更爲“征伐鬼島”,昭和16年 (1941) 日本《小學國語讀本》版本中甚至出現了“老夫婦手搖太陽旗迎接桃太郎凱旋”的場面。

好好的和諧童話,其氣氛也變得相當肅殺。

當時日本政府這一做法毫無疑問是意圖爲軍國主義張目,對此,中日兩國一些有識之士都有所覺察,1921年,章太炎對採訪他的芥川龍之介表示他最厭惡的日本人是征伐鬼島的桃太郎,日本一代文學巨擘芥川受此啓發,1924年改寫了桃太郎,將桃太郎描繪成掠奪他人財富的一個侵略者,無端的侵略“鬼島”,打擾完全無辜的“鬼”的正常生活。這實際是一個有良知的作家對當時日本侵略成性的做法進行了尖銳諷刺。

此外,魯迅先生的好友內山完造、日本進步人士也曾著書指出:桃太郎征伐鬼島,帶回金銀財寶,是地地道道的軍國主義行爲。

在芥川的小說中,“桃太郎”根本不是爲了拯救百姓而去鬼島攻擊“鬼”的,而且“鬼”沒有任何劣跡,反而熱愛和平,性格溫和;而桃太郎僅僅是因爲覺得自己是“日本第一的桃太郎”就去殘忍侵略“鬼”的家園,掠奪鬼的財產,肆意殘害生靈,這是芥川對於當時日本狂熱情緒的怒斥。

二戰結束後,日本軍國主義被清算,但“桃太郎”傳說由於影響太廣,所以已經不可能恢復到原有的劇情了,儘管美國佔領當局曾經禁止了這個傳說一段時間,但畢竟這是日本數百年流傳的國民童話,這個禁止不可能成功。於是,現有版本的桃太郎就成了一個“隱藏着日韓關係祕史的童話”,但是,也許是二戰的教訓過於深刻,又或者是芥川這些有識之士的努力有了成效,現在日本也經常會出現“桃太郎實際上是侵略鬼島的壞人”的辯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