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开放式老小区和商贸区聚集的老城区,怎样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7月10日,舟山定海的芙蓉洲路联勤警务站,让“社会治理‘最多跑一地’·全国法治媒体浙江行”主题采访团的记者们眼前一亮。

联勤警务站24小时不打烊

芙蓉洲路商圈位于定海城区中心,属于昌国街道辖区,是一个全开放式的居民老住宅区和商贸聚集区块混搭区域,也是舟山“夜经济”的集散地。这样的地方往往是社会治理的重点区。今年5月,昌国街道与城东派出所联合打造的芙蓉洲路联勤警务站正式亮相,推出24小时不打烊的商圈“警务超市”,旨在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在全市打造“五治一体”联勤工作样板。

警务站不大,功能却一样不少,设有党建活动室、接待室、联勤保障室、矛盾调解室、指挥调度室,还专门放置了群众办事自助办理机。民警杜恒达说,目前警务站常态化入驻的有民警、交警、巡特警、城管、调解员、网格员,还按需入驻了市场监管、司法行政、应急管理等部门工作人员,构筑起多部门联动的“6+X”共同执勤模式。

“最近我家空调漏水被投诉了,能不能帮忙联系上对方协商解决?”调解员王凌霞说,前不久,辖区一餐饮店负责人来到警务站求助。在工作人员帮助下,纠纷得到圆满解决。“以前遇到小纠纷不知道该找谁,现在有了联勤警务站,方便了不少。”餐饮店负责人称赞道。

以联勤警务站为活动阵地,街道、派出所、商家、党员骨干和志愿者等还专门成立联勤党支部,建起一个集行政业务联询、商业网点联防、矛盾纠纷联调、综治问题联治,以及应急救援、安全宣传、群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24小时不打烊的商圈治理服务超市。目前,联勤警务站首批支部成员32人,还有治安、卫生、维修等志愿者65人。

党建“红钥匙”开启小区自治新模式

在当地,社区干部、基层党员、普通群众都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昌国街道东管庙社区就通过“红钥匙”微物业自治管理模式解锁了小区治理难题。

走进雨后的东管庙社区张家弄小区,“红钥匙”志愿者正开展环境卫生常态化整治。居民们说,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张家弄小区是开放式小区,此前存在环境脏乱、乱停车等“老大难”问题。为此,社区在该小区实施党建“红钥匙”微物业自治管理破解难题。“‘红钥匙’管理队伍由党员、楼道组长和热心业主组成,为居民提供治安、卫生、消防和维修等服务。”居民们说,微物业自治管理模式实施一年多来,小区12户党员家庭、35户居民全部加入到这支服务管理团队。

大数据构建城区统一管理体系

“白虎山路芝林大药房附近有电动自行车乱停放,请尽快处理。”10日上午,昌国街道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刚发出一份任务清单,虎山社区和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昌国执法中队马上收到,不到3分钟,乱停放问题解决,处理过程及结果也随即回传指挥中心。

这样的问题处理模式在昌国街道已是常态。去年4月,街道联合定海区公安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建成全区首个基层治理综合信息系统。如今,该系统紧贴基层实际,形成一整套网格合一、条块合一、终端合一、指挥合一、流程合一的基层信息平台,并将辖区内的所有监控统一接入平台,充分发挥一张网优势,整合业务条块,打破系统间的数据壁垒。

“系统平台采用PC端与移动APP端相结合的手段,通过闭环处理的模式进行事件的上报、派遣、处理和办结。”昌国街道综治办专职副主任沈骏说,这样一来,专职网格员日常发现问题,也可及时通过移动APP上报至街道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并处理该中心下派的任务。此外,系统还可用于流动人口、出租房、城市部件等各类基础数据的采集及更新。

“街道辖区有13个城市社区和4个村委会,管辖的各类重点场所达111处,日均受理新区‘12345’转件40余件,处理城市管理事项60余件,基层社会管理确实存在一定压力。”昌国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黄跃明说,基层治理综合信息系统投入运行以来,不仅进一步提高了街道办事效率,也提高了基层社会管理效能。

“舟山是一个海岛,想不到社会治理也这么高科技、智能化。”内蒙古法制报社记者金丽说,“可见浙江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方面都花了很多功夫,全社会深入参与,值得学习!”

河南法制报全媒体记者 李俊晓 刘俊锋 浙江法制报记者 许梅 郑嘉男 陈立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