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性關節炎又稱類風溼,是一種病因尚未明確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可能與患者自身內分泌、代謝、營養、地理環境、從事職業、心理因素和社會環境的差異、細菌和病毒感染及遺傳因素等方面有關係。

●診斷依據

1、其突出的臨牀表現爲:反覆發作的、對稱性的、多發性小關節炎,以手部指掌、腕、足趾等關節最常見。

2、早期呈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強硬和畸形,並有骨和骨骼肌萎縮,是一種致殘率較高的疾病

3、從病理改變的角度來看,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主要累及關節滑膜,其次爲漿膜、心、肺及眼等結締組織的廣泛性炎症性疾病。因此病人除了有以上關節的表現外,還可有其他全身性表現,如發熱、疲乏無力、體重減輕、心包炎、胸膜炎、眼病變、動脈炎等。

●常用療法

類風溼性關節炎可以採用拔罐療法,可以選取4組穴位:①大椎穴、膈俞穴、脾俞穴、血海穴、氣海穴;②肩髃穴、曲池穴、外關穴;③環跳穴、陽陵泉穴、侖穴;④身柱穴、腰陽關穴。如果是上肢有病症,那麼就取①②組穴位;如果是下肢有病症,那麼就取①③組穴位;如果是脊柱有病症,那麼就取①④組穴位。讓患者取適當的體位,然後對上述穴位均施以單純火罐法,留罐10分鐘,每日1次。

●飲食療法

烏豆湯:食油500克,白糖500克,黑大豆500克,白米1500克,把黑大豆泡發,用食油炸透。把白米煮爛,放黑大豆,加白糖、生薑,可佐餐食用。

薏仁乾薑粥:薏仁150克,乾薑9克,糖5克,把薏仁、乾薑煮成粥,加白糖。每天1次,連服1個月。

●中醫小竅門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避免淋雨,出汗後不要立即用涼水沖洗,也不要立即吹電風扇,及時換洗汗溼的衣服。

避免久居低窪、潮溼的環境,房間要保持通風,衣服、毛巾被單保持乾淨、乾爽,多曬太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