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纷乱庞杂的大千世界里,有人一生都寂寂无名,还有人努力数十年才可以大器晚成,可不乏有人从少时起就戴着天才的光环。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即使是天才,也会有不堪一击的弱点。当曾经的天才被打败时,过去的辉煌反而让人觉得无比刺眼,而那归于沉寂之中生活,却显得比常人更加黯淡无光。

天才的少年时期

197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少年班,当年仅仅十一岁的谢彦波便是其中的一员。这个被称为神童的孩子,有着超乎常人的头脑。在小学二年级时,谢彦波在五年级的班里旁听老师上课,听了一遍就会了,便开始钻研高年级的数学题。谢彦波的爸爸发现他不仅聪明,而且还对新的知识充满好奇,于是指导他超前自学。从那以后,谢彦波为自己规划了严格的作息时间,每天清晨都很早起床,锻炼身体过后便开始学习,放学回家后,他很快就写完了学校布置的作业,之后,就开始自学高年级的知识。谢彦波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勤奋学习,学习成果是非常可观的,小学三年级时他掌握了初中数学,四年级时他学会了高中数、理、化,五年级时他试着探索大学的解析几何和微积分。

小学毕业后,谢彦波参加了高中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竞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变得很出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听闻他的故事后,派了专人来对他面试,发现他的数学已经达到了大学一年级的水平,其他学科也达到了高中毕业水平,随后,科大录取谢彦波进入了少年班。

谢彦波在大学里也依然拥有超前学习的资质,他提前一年大学毕业,并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的研究生,那时的他才15岁,是当时最年轻的研究生。

从天才到危险人物

谢彦波无疑是一名天才少年,他被寄予获得诺贝尔奖的厚望,然而,没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战国策》中有言“日中则溢,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即使是这样的天才,也无法摆脱“乐极生悲”的命运。

谢彦波18岁时,跟随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读博士,所有人都认为他二十岁前能够获得博士学位,可是,由于他不能妥善处理和导师之间的关系,博士学位无法如愿以偿。

当时的谢彦波特别崇拜美国的物理学家菲利普·安德森,于是他转到了美国读博士。谢彦波在美国的处境依然不尽人意,他的论文里写着与安德森的想法相反的观点,安德森不能容忍有人挑战他的权威,便不让谢彦波的论文通过。由于美国科学界抱团现象严重,谢彦波得罪了安德森之后,就相当于得罪了大半个物理学术圈,没有人可以发表他的论文。自此,谢彦波和安德森的关系就变得非常紧张,这件事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中国学生圈子里几乎人尽皆知,竟还有传言称“谢彦波拿着手枪去威胁过安德森”。

就在这时,发生了轰动一时的“北大留学生杀死美国教授”事件,一名北大交换留学生在短短十分钟内,用手枪造成了六死一伤的惨剧,他的第一枪便击中了他的博士研究生导师。这件事情及其残忍与恶劣,让人们胆战心惊,在他们意识到应该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时,谢彦波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危险。出于这样的舆论压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决定让谢彦波回国,结束他的留学生涯。

天才少年的沉寂

回国之后,谢彦波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脱离了天才的光环。现在的他,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近代物理系副教授,过着家和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

《列子·天瑞》中有言:“天下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对于理科拥有超高天赋的谢彦波来说,他自然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他少年时自视甚高,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或许正是这样的原因,他不能与他的导师好好相处,以至于失去了发表论文和博士毕业的机会。

十二岁是一个普通人读小学六年级的年纪,而十二岁的谢彦波就已经进入需要自理的大学生活了,超前学习在知识上是可取的,可是人际关系这一课题的知识却是需要一个人从小到大慢慢积累而来的。谢彦波在回国后的岁月中,才渐渐领悟到,要想学问做的高,人际关系也很重要。在一次采访中,当记者提到少年班时,他情绪激动地说到:“我就不该来这个班的!”他自己也意识到,如果当年按部就班地慢慢读上来,可能会懂很多人际关系的事情。

在得出与安德森相反的观点时,谢彦波以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会崇尚真理,可是他万万没想到,在权威的思想中,只有权威自己才是正确的。也许是因为这位曾经崇拜的人展现出了意想不到的态度,谢彦波无法相信,他常常出现“别人都在骗我”的幻觉。谢彦波的同学和同事们都认为他的精神出了问题,他的学生们辩白说谢教授是属于另类世界的人。

当物理这门学科研究到一定的深度时,学说就变得无法验证,更无法说明谁对谁错,就如同对“黑洞”存在与否的争论,谁又真正见过黑洞呢?或许,谢彦波在论文中的观点是对的,又或许不是对的,不过那又怎样呢?古语有云:“人生一世,草生一春。来如风雨,去似微尘。”一个人只是渺小的个体,如同广阔天地间的一只,如同茫茫沧海中的一颗粟米,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可以到达不知名的远方。既然谢彦波在物理层次对这个世界有着自己的看法与认识,那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至少,他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个中滋味,唯有自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