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川省凉山州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业增量提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培育三大先导性支撑产业,力争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8%。

7月1日,凉山州与四川蓝之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蓝美产业项目投资推进座谈会召开。据悉,蓝之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拟在凉山发展“蓝美1号”产业基地20万亩,实施“235510”工程。配套建设蓝莓种苗选育中心和蓝莓技术服务中心、3个蓝莓高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5个国家级、省级蓝莓现代农业产业示范产园、5个蓝莓田园综合体、8个蓝莓初级加工厂和2个精深加工厂,让凉山成为我国最大的蓝莓产业种植区,精深加工区,贸易流通区和科研选育基地,努力把凉山州打造成为“中国蓝莓第一州”。

早在4月,蓝之美公司就前往德昌实地考察蓝莓种植基地,并就蓝莓种植基地及加工项目开展座谈。凉山独特的光热资源和早熟条件给蓝莓生产带来了先机。

从无到有

转变思想科学布局

凉山州蓝莓产业发展从无到有,历经波折。2011年,凉山州引进蓝莓种植,2013年,凉山州在普格县黄草坪村建成了州内首个蓝莓科学种植试验区,引进多个蓝莓品种试验示范。当年亩产达250公斤以上,亩产值近2万元,标志着珍稀水果蓝莓在我州试种获得成功。经过几年不断实践,凉山州最终在400多个品种中选出了9个适合在凉山地区种植的品种。2015年,蓝莓种植在凉山开始大面积推广。

得益于自身优势,凉山州种植的蓝莓口感好,上市早,市场销路好,蓝莓产业发展前景广阔。2016年7月,省农科院扶贫专家团队带着一份《以蓝莓产业为依托的高原生态高效农业》科学考察书来到布拖。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沙石化土地、高寒气候……北欧贵族水果蓝莓,如何成功“搬家”到高原?

2018年,省农科院经作所蓝莓科技创新团队获得四川省科技厅产业链重点项目——小浆果产业链科技示范项目200万元项目支持,在昭觉、布拖等县开展蓝莓产业科技扶贫。通过田间现场技术指导、培训种植户等,目前,凉山州有10多个县发展蓝莓,蓝莓种植面积达1万亩。

2019年6月,省农业科学院与省供销合作社签署了《四川蓝莓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开展蓝莓产业扶贫科技协同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在布拖建立3600亩蓝莓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增收致富的前景“做通”了老百姓的思想工作。布拖县拖觉镇3600亩高原蓝莓示范种植园总投资达7200万元。全县73个贫困村,每个村整合了24万元财政涉农资金投入其中。待到2023年挂果投产后,园区可实现年利润5000多万元。入股的73个贫困村各村每年可获得9600元的固定分红,蓝莓产生效益后预计各村每年可再获得1万元至3万元的分红。

从有到精

助力全域乡村振兴

2019年7月26日,省农科院技术团队来到会东县姜州镇,与当地龙头企业展开蓝莓产业科技协同创新的科技合作。经过近两年的发展,目前,会东县蓝莓产业园区面积达3000亩,配套建设蓝莓分选包装、冷链运输、精深加工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项目。

今年3月,随着今年第一批优质蓝莓的顺利挂果和采摘包装,会东县的2000亩高标准蓝莓产业园,在农发行会理县支行新兴产业扶贫贷款的大力扶持下,顺利落地投产。首笔1048万元贷款资金的投放到位,为项目有序推进下了一场“及时雨”。经过近两年的发展,目前,会东县蓝莓产业园区面积达3000亩,配套建设蓝莓分选包装、冷链运输、精深加工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项目。当前,蓝莓平均售价在120元到160元每公斤,预计产量在200吨左右,估计今年园区产值能达到1000万元以上。

作为集五国技术为一体的高标准蓝莓全产业链观光示范园区,项目通过引进英国的大棚、荷兰的基质和以色列的灌溉系统等现代化设备和先进技术,实现高产、保产、优质和生长可控的蓝莓产业化种植,近2000吨的年产量、超1000万元的年产值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成为项目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保障。

贷款的投放,使分拣包装、冷链储运、IQF加工等配套设施相继顺利投产,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建立起来。项目企业通过与控股公司签订蓝莓购销合同,实现对于每日鲜果的全部收销,并依托海升集团公司搭建的成熟销售平台,保障蓝莓鲜果在第一时间分销至各大连锁零售商及电商平台,有效满足国内外市场对蓝莓及其加工产品的旺盛需求。

针对项目所在地姜州镇降雨量较少的情况,创新采用“银行+保险+企业”的合作模式,项目公司与中国人寿财保签订总保额达2000万元“气象指数保险及大棚财产综合保险合作协议”,通过保险金融工具的科学运用,有效降低干旱、低温冻害、高温高湿及各类地质灾害对蓝莓种植带来经济影响。

3月的凉山,布拖和会东两县的蓝莓已经成熟,这批蓝莓比国内其它产区的早一个月成熟上市,工人们抢抓时间,采摘、装货、分包……目前,两地园区在全国24个省会城市都有档口,直接对接终端。凉山州蓝莓产业从无到有,已发展成当地的一个特色产业。未来,凉山蓝莓产业将按照全产业链布局思路,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公司+多种经营主体”模式,探索“地方政府委托、龙头企业代管经营”的运营新模式,搭建项目运营平台,促进农户增收。(凉山日报融媒体记者央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