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郑位三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和新四军二师、五师及中原军区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他家乡湖北黄安人民当中,至今仍流传着这样的歌谣:"董必武、郑位三,领导人民把身翻"。

郑位三何许人也?

郑位三,1902年生于湖北红安,他从7岁开始进私塾读书,聪明好学,肯动脑筋,爱想问题,对老师讲的课,听得认真,记得清楚,常提出一些连老师也无法回答的问题。

老师非常喜欢他,有时因为下雨或放学晚,就住老师家。郑位三原名叫郑植槐,16岁时他去武昌以名列第三的优异成绩考入湖北省甲种工业学校,郑锡云老师就给他改名为"位三"。

1919年,在许代英、林育南、陈潭秋等先进知识分子的领导下,郑位三积极投入了"五四"爱国运动的行列。

192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湖北省甲种工业学校后,本可进入武昌高等师范继续读书,但他立志走革命道路,毅然回乡,利用教书的条件,宣传马列主义并组织发动反帝反封建斗争。

1925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

1927 年任中共黄安县委书记,领导了黄安农民九月暴动,参与创建鄂豫边苏区。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中共鄂东北道委书记兼游击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

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共鄂豫陕特委书记,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二师、第五师政委,中共豫鄂边区委书记。

组建武装力量,为鄂豫边地区撒下了革命的火种!

1937年秋,由高敬亭领导的红二十八军已与国民党方面谈判达成停战协议,红军部队集中在以七里坪为中心的划定区域。高敬亭因失去应有的警惕,接受了国民党"中国工农抗日联军挺进司令部司令长官"的任命书。

郑位三知道这些情况后,坚定地说:

"目前最重要的是统一战线。中央一再强调,不叫接受敌人的任何名义。保存干部和老战士是革命开大花结大果的本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们受不了敌人的政治进攻,接受了敌人的委任,现在要想办法退掉。"

随后,郑位三又与何耀榜商议,以喝酒的名义,将国民党给高敬亭的委任状顺利退还给国民党方面的代表刘纲夫少将。

红二十八军由于长期处于艰苦卓绝的游击环境中,对当时全国抗战的形势不了解,有的甚至不理解。

郑位三到鄂豫皖后,针对红军干部、战士的思想情况,反复宣传党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耐心地向他们讲解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并先后在七里坪和附近的福德秦氏祠举办了数期青年训练班和抗日干部训练班。

北海舰队原政委,老新四军战士李长如少将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说:

"训练班期间,我们人人都挺愉快,懂了许多革命道理。过春节时,同志们兴高采烈,玩龙灯,踩高跷,和武汉来的一批青年学生举行联欢会,唱歌跳舞,讲革命故事,非常热闹,真好像到了一个新天地。就这样,经过3个来月的整编,我们的思想完全统一到党中央的路线上来,很快组建了新四军第四支队,位三同志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这一重大任务。"

组建新四军第四支队武装力量!

当时的七里坪被抗日青年称为"湖北的小延安",同时,也是发动中原敌后抗战的三个重要战略支点之一。

1938年3月,新四军第四支队开赴皖中、皖东参加抗战。第四支队开赴抗战前线后,郑位三和随同他从延安到鄂豫皖的数十名干部,把留下的几十名伤病员组织起来,成立了新四军第四支队驻七里坪留守处,还以留下的一支28条枪的正规武装为骨干,建立了一个警卫排。

经中共长江局批准,成立了七里坪地区党的工作委员会,郑位三任书记。

1938年6月,根据中共湖北省委的决定,成立了鄂东特委,当时任湖北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的郑位三兼任特委书记,方静吉(方毅)任副书记。

1938年12月,成立了以郑位三为书记的鄂豫皖区党委。他根据刘少奇和中原局关于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决定,积极领导人民抗战,成立了独立游击第五和第六两个大队。

到1939年上半年,第五大队发展到11个中队、1300余人1000多条枪,第六大队也有3个中队、300多人,200多条枪,这两个大队以后都成为新四军第五师建军初期的重要力量。

此后又成立了新四军的独立游击第七大队以及江北游击第八大队,从而为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和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创造了条件。

领导新四军第四支队开展抗日斗争!

1940年2月,郑位三同志兼任新四军第4支队政委和徐海东同志一道,在中原局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领导下,坚决打击了向我进犯的敌人。

皖南事变后,郑位三同志任新四军第2师政治委员兼淮南区党委书记,同张云逸同志领导了淮南等地的抗日斗争。

1943年秋,郑位三同志受党中央的委派,作为中原局的代表到新四军第5师战斗的鄂豫边区,参加边区党、政、军的领导工作。他和李先念、任质斌、陈少敏等人,领导边区军民为建立巩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了广泛深人的斗争。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郑位三同志先后担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常委、代理书记兼中原军区政治委员。1946年6月,他同李先念等同志率领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和部队胜利地举行了中原突围。

毛主席、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等中央领导同志,都曾对郑位三、李先念同志表示过慰问,祝贺他们在领导中原突围中所取得的重大胜利。

1955年授衔,郑老特批享受副总理待遇!

新中国成立后,郑位三因体弱多病,经党中央同意留在湖北休养治病。1955年4月,国家把郑位三接到北京定居。

1955年8月,在首次实行工资制度时,郑位三未获得任何军衔。但是鉴于郑位三对党、对人民所作出的重大贡献,经毛主席和周总理批准,郑位三被定为行政3级工资,享受政府副总理级待遇。

郑位三把国家每月补助的300元津贴,全部用来解决老区人民和革命烈士后代的生活困难问题,自己和家人却过着十分节俭的生活。

郑位三对于衣食住行,从来不向组织提要求,自己的饭桌上,常年摆的都是那几道熟悉的菜,几乎没有油水,甚至还不如寻常百姓。

他的一生始终将群众放在第一位,正如他的诗中所写:闲休非学隐,民情我不忘。1975年7月27日,郑位三同志于北京因病去世,享年73岁。

总结:郑老的一生可以说是:"功高不自居,位高不自恃,大公无私,光明磊落,始终保持革命传统和人民公仆的本色。"郑老一贯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以及共产党人一切服从革命利益的高尚品德,值得我们永远缅怀和学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