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侵华日军为了获得长江以及沿线交通的控制权,将我国军队物资运输的路线切断,突然集结了大量的兵力,发动枣宜会战,中国军民奋起抵抗。5月16日的下午,在一场血战过后,一名日本士兵在清理战场的时候,发现了一位中国军人的遗体,而这位将军就是我国在抗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张自忠。他是抗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死前身中8枪,却被骂成“头号汉奸”。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

1940年,抗日战争到达了相持阶段,日军已经占领了我国大半河山,然而在全国人民的誓死抗争之下,局面开始慢慢稳定。为了尽快地从中国人民的汪洋大海中脱身,日军企图在稳固占领区的同时,对其他地区发动凶猛的进攻。5月1日,日军集结了30万的兵力,发动了枣宜会战。

面对日军的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的各部队先后投入战斗。当时的张自忠,为国民党右集团军的总司令,作为这样一个高级将领,他本可以不必亲自率部出战,然而为了良心求得安慰,更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安危,张自忠亲自昭告手下的各将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随后率领着部队,奔赴了前线。这样一种拯救国家于危亡,不惜身死报国的信念与气魄,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在面临日军不断蚕食我中华大地之时,张自忠希望用自己的身躯,抵挡住日军侵略的铁蹄。然而当时在襄河驻守的军队,就只有第33集团军中的两个团。当时的战事紧张,出于全战区的战略形势的考虑,张自忠决定率部过河与敌军死战。过河后,张自忠带领的部队,面对凶残的敌人一路拼杀,歼敌无数,在敌人的战线之上,撕开了一道口子。

然而敌人的兵力众多,刚刚突破的防线又立马被重新堵上,不仅如此,日军还利用兵力上的优势对张自忠的部队实施了包围。面对敌人越来越小的包围圈,越来越猛烈的进攻,张自忠在阵地上指挥着部队进行着一次次的冲锋……16日下午,在激战了三天三夜之后,日军占领了南瓜店十里长山,在敌人最后一次冲锋的炮火之下,张自忠所率部队几乎全军覆没,他本人也身中八弹,英勇牺牲。张自忠面对蜂拥而上的日军士兵,手持步枪,依然战斗至最后一刻。“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如今山河无恙,国强民安,英烈当心慰。

蒋介石听闻张自忠将军牺牲的消息后,忍不住痛哭落泪。38师师长黄维刚亲率敢死队,准备强行夺回张自忠将军的遗体,日军被张将军的英勇壮举所感动,下令停止飞机轰炸,以免伤害到张自忠将军的遗体。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民族英雄,在生前却被人们当成是“头号汉奸”,背负着“卖国求荣”的骂名。

“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借机对中国发动蓄谋已久的进攻。同时,狡猾的日军为了控制舆论,也为了转移大众的视线,提出了“事件不扩大,就地解决。”的方针,丝毫不考虑是己方首先挑起的事端。然而国民党当局也为了事态不进一步的扩大,以求和平解决。于是派遣了当时的第38师师长张自忠前去与日本人谈判,在谈判的基础上,争取应战的时间。

当时的张自忠,身患肠炎,身体十分的不适,却依然奉命去与日军周旋,而此时,蒋介石以及国民党的中央军已经撤离了当时的北平。张自忠本着赢取时间,争求和平的原则,不断的与日方代表进行谈判,最后迫于日方的压力,与日方签订了7月11日协定以及7月19日“细则”。在很多的问题上,都做出了让步。当时日军犯我神州大地,国内的抗日士气十分的高涨,然而此时张自忠却跟日本人签订了这般协定。同时,即使在签订了协定之后,日军也并没有撤军,而是继续发动战争。一时之间,国内的民愤四起,说张自忠是“卖国求荣”的“汉奸”。

不久后,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仓皇应战的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只得被迫撤离北平,然而仍需要留守一定的兵力,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张自忠再一次被选中完成这个任务,他的心中十分的清楚,北平此时已经无力坚守,此时命令他留守北平,无疑会再次受到全国人民的声讨。不久后,北平失守,无奈之下,张自忠选择撤离北平。

北平失守,张自忠再次身陷舆论之中,人们甚至说他是“华北头号汉奸”。连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以此为耻,说后悔看错了他。面对全国上下的口诛笔伐,张自忠百口莫辩,他只能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国人,谁才真正的民族的英雄,谁又是“混账王八蛋”。 他想要向自己深爱的国家,深爱的同胞证明,自己抗战到底的决心,精忠报国的决心,为国牺牲的决心。就像张自忠所说的那样,“今天我张自忠,不走了。”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无愧、心安。

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张自忠将军把自身的生死,与国家和人民的存亡联系在了一起,也必将与国家和民族共荣耀。英烈已逝,大国已生。大国既生,而颂英雄千古不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