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已逐渐成为国内各类成熟园区转型升级的典范,未来智慧园区将有哪些表现形式?将有哪些发展趋势?在第五届(2020)中国智能建筑节上,来自厦门万安智能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王新军先生,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未来智慧园区”的探讨。

(*以下根据讲话内容而整理,供参考)

厦门万安智能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王新军在中国智能建筑节的演讲

《未来智慧园区的一般思考》

王新军 厦门万安智能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大家好,很荣幸参加第五届中国智能建筑节,此刻我在中国智能建筑节上海分会场,为大家做技术方面的汇报和交流。今天我汇报的主题是《未来智慧园区的一般思考》。

上场前,主持人建议让我把“一般”两个字去掉?我说还是留着比较稳妥。因为一方面,在线观看的很多都是行业里的专家或者技术骨干,我的观点只能说是抛砖引玉,引起一个大家可以探讨的话题;另一方面,我认为对未来的探讨并不那么容易,很难具象、很难非常严谨,可能有些观点、看法思考并不是那么深刻。所以“一般”两个字还是要加上的。

今天,我的分享分为三个小板块。第一、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未来智慧产业;第二、未来智慧园区,将怎么来定义;第三、实际工作中,怎么做一些具体的规划。希望我的思考、分享,能为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01 如何看待未来智慧产业

如何看待未来智慧产业呢?我认为几个原则:

第一,人类的发展和需求是探讨未来智慧的基础。因此,技术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都是以为人服务为本的,所有技术也都要根据人类社会的需求进行规划、升级,甚至一些控制的。所以,我们应该研究人类社会系统的发展变迁,在人类社会需求框架下研究智慧系统创新是比较合理的。

第二,我们要用一些基本的原则来研究人类的社会系统。人类社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有着一些生命体的特征,这些特征是我们智慧规划的理论依据。在人类社会体系下,园区可以与外界进行一些能量的交换,对内外的状况做一些感知应急,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实现自我进化。在生命体的所有环节里面,比如说交换、运转、进化,智慧系统都将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探讨未来智慧发展对技术的影响,我认为长期看不要过于悲观。大家都知道,2016年AlphaGo战胜李世石横扫世界围棋界,李世石失败后很感慨,他说,“作为人类,我深感无力。”

现在,很多人在忧虑,比如人工智能将为人类带来什么?是否会大量剥夺人类的工作岗位?或者机器人将掌控人类的命运?甚至人类是否会被机器取代?而在大数据方面,也有很多忧虑,比如数据泄露隐患、隐私保障、数据恶意造价等。还有万物互联方面,连接节点越多,被攻击的节点也就越多。因此,很多人是非常悲观的。

其实我觉得人类一直在积极的行动,只是有的行动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效果。目前,很多专家、政府部门都在关心各类新型智能领域,比如机器人的研究、安全技术的重视、隐私保护法规等;还有社会实践层面的,比如去中心化的尝试,比如区块链之类。这些行动说明了我们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适应系统,我们会趋利避害和积极应对。我们不仅是社会智慧进化的承受者,也是社会智慧进化的主动推动者,所以我们要有信心。

第四,探讨未来智慧的效果和作用,短期看不能过于乐观。很多技术的发展还刚刚起步,人工智能仍处于弱智能阶段,所以大家还应该有谨慎务实的态度。

第五,关于未来智慧,我认为我们需要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要体现中国的人文。提到未来智慧化,我们大量讲的是怎样去赋能,怎样去发展。其实,中国很多东西实际上是需要用文化来讲的,比如说到责任,除了满足自身需求外,智慧系统还要考虑到社会责任,最典型的是能耗、绿色环境等。在规划时,就要从这些角度去考虑。再比如,之前我们很多视频安防会对占道经营采取一定的报警驱赶,但现在随着政策的出台,就不能再与报警驱赶系统进行联动。因此,这些要求我们要有中国的人文思想,要有中国特色、中国智慧。

02 未来智慧园区如何定义?

那么,我们落在智慧园区上,应该怎么去定义?比如产业系统怎样配套?智能系统在支持业务的发展、管控、制度规范方面,如何合理分布?等等,我以个人的想法做一些简单的归纳,供大家参考。

第一,未来是一个全数字化的系统模型,数字化基础设施又是集约共建的,全面感知和系统泛联是全覆盖的同时又是场景智能切片的,这既节约了共建的基础设施系统,也优化了本身的系统。

第二,弹性应变的基础设施的架构。比如按需集成,自主增减的基础设施系统。既能支持园区生命体业务的模式变化,又能应对需求的调整。关于这方面,我总结4小点,第一解耦,第二集成,第三隔离可变性,第四统一规划。把这四点做好了,整个架构弹性就没有问题。

第三,未来智慧园区应该有智慧的产业大脑。产业系统是园区的动力系统,动力没有的话,园区就存在问题,这需要非常重视。我们要深入了解园区的运营机制,如果不够深入,那么设计是会有问题的。现在也可以加持更专业的大脑,比如AI/Big data/Cloud等。

第四,机器服务时代支持下的公共服务系统。首先,保障全面的安全通行顺畅、服务快捷等,这些在未来都将成为刚需的服务。这些服务在机器服务时代,将会覆盖将越来越广。同时能积极满足马斯诺高层需求的公共服务系统,与社会需求升级同步共舞,打造满足人类各项需求的健康建筑。比如灯光,可以照顾人的情绪。比如AI,可以分辨人是否疲劳等。

第五,园区应该吸收外部的赋能,这也体现了开放式的特征。与外界共生,我们可以说做一个封闭的系统,但不能做一个封闭性的规划。我们要走出建筑、走出园区,考虑社会的节点和社会的共存。除此之外,园区还需要与外界业态进行协同

把以上这些全部吸收进去,所谓的未来智慧园区才具有未来的一些特色。

03 实际工作中如何规划

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做一些具体的规划呢?很简单地谈一下个人的经验体会:

第一,要有开放的思维。一个好的规划肯定不能只谈技术,要对业务,对社会,对人文都要有关注。

第二,要有正确的起点。就是从各种关联人的需求分析做起,要不断深入的去挖掘人的需求。同时关注园区常用试图打造的自身IP。

第三,要有主动的创新。我们要融合过去的智慧建筑并主动创新,比如从场景做起,从管控模式做起,对这些动线流向做一些规划。

第四,我们要有可靠的方法和过程,比如我们的规划要与客户讲解,必须有合理的推进手段,合适的材料和展示方法,大家达成共识,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

最后应该说,这一切都建立在长期专业积累的基础上面。一个好的规划不会是纸上谈兵就能得来,必然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不断的总结提升。还有类似于今天的这种机会,大家多交流多讨论,都是是非常有益的。

以上是我今天为大家做的一个汇报,不当之处请多批评指正,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