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号称中东地区“新强人”,这些年来,埃尔多安以土耳其北约成员的身份为依托,并以与普京特殊的私人关系为“筹码”,“游刃”于美国和俄罗斯之间而“不倒”。“不倒”的原因是美俄两国都不愿轻易得罪埃尔多安,都担心“用力过猛”会导致土耳其完全倒向对手一方。所以,土耳其这些年来在中东地区赚了个“盆满钵满”。

在叙利亚问题上,特别是在库尔德人问题上,埃尔多安对美国态度强硬,美国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对付,有时还不得不做出些许的“妥协”。在叙利亚的伊德利卜省问题上,普京也只好给土耳其面子,几次被迫停止了对伊德利卜的“收复战”。

而在利比亚问题上,埃尔多安同样无视俄罗斯,法国,埃及,沙特等国家对哈夫塔尔将军的支持,毫无顾忌的直接出兵支持的黎波里的民族团结政府。仿佛成了中东地区的“新霸主”及穆斯林世界的“领袖”。

近来,埃尔多安又做了一件令很多基督教国家“不爽”的事情。那就是他执意将基督教,特别是东正教国家精神支柱及信仰象征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改建成清真教。尽管遭到了多国反对,但埃尔多安似乎“铁了心”。

埃尔多安为什么要“执意”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建成清真寺呢?这要从埃尔多安的个人信仰及“目标”说起。埃尔多安有两个“宏大目标”,一是在土耳其恢复奥斯曼帝国的“荣耀”。二是使自己成为土耳其的“新苏丹”。

自埃尔多安以总理的身份上台以来,他通过一系列操作使总统职位有了实权,而且利用公投及一次未遂军事政变的机会,改变了土耳其的政体结构,总揽了军政大权。而如果能在宗教上“再进一步”的话,就会在穆斯林世界得到更大的支持,他可能就会成为“实质上”的“新苏丹”土耳其亦有了成为穆斯林世界领袖的基础。如果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建成清真寺的话,无疑,埃尔多安必将在宗教层面收获更大的威望。

圣索菲亚大教堂位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建成于东罗马帝国时期的公元537年,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是拜占庭式的大圆顶建筑。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入君士坦丁堡后,命令将圣索菲亚大教堂内所有壁画遮掩,将所有雕像搬出,从而将其改造成了清真寺。1935年,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将其改成了“博物馆”,并对外开放。这样的话,既体现了土耳其的“世俗化”方向,又照顾到了基督教及穆斯林国家及教众的感受。不得不说,凯末尔是智慧的。可是,埃尔多安现在又要将其重新改造成了清真寺,其用意自然是一目了然。

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建成清真寺,在土耳其国内的民意上自然是没有问题。唯一的阻碍就是1934年关于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内阁决议”。不过,这个问题已经解决。7月10日,土耳其行政法院已经以裁定的形式废除了1934年的“内阁决议”。也就是说,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建成(或叫恢复)清真寺的动议,起码在土耳其国内已经“畅通无阻”,自然也会受到穆斯林世界的欢迎。

由于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历史背景及宗教特性,埃尔多安此举的阻力主要来自于国外及基督教世界。对于埃尔多安执意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建成清真寺的做法,欧洲的一些基督教国家均表达了反对的意见。而希腊还因此将土耳其告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由于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世界文化遗产“特性”,教科文组织也呼吁土耳其放弃这一决定。然而,埃尔多安却对此置若罔闻。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改建问题也牵动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因为俄罗斯也是信仰东正教的国家。为此,普京日前专门打电话给埃尔多安,委婉的“奉劝”埃尔多安不要这样做,说俄罗斯民众对此有着强烈不满。然而,埃尔多安却以“改建后仍然会对世界开放”的说辞轻描淡写的“婉拒”了!这也足以说明埃尔多安的“势在必行”。因此,对于域外的反对声音,埃尔多安非常强硬的表示: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土耳其的私有财产,土耳其拥有绝对的权力进行改造。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权“指手画脚”。

奥斯曼帝国崩溃后,是凯末尔以“大智慧”重建了“新土耳其”。这个“大智慧”就是土耳其的世俗化。可是,埃尔多安上台后,其“去世俗化”的倾向却越来越明显。也因此被欧盟国家所“不容”,几乎关上了土耳其的“入欧”之门。也正因为此,土耳其与美国的关系也是日趋淡薄。而现在,埃尔多安此举可能又会得罪一批基督教国家,特别是俄罗斯这样的东正教国家民众,很可能会更加“厌恶”埃尔多安。尽管普京可能会因为战略博弈的原因“不计较”。但从长远看,民意也可能会使俄罗斯政府改变对土耳其的态度。

埃尔多安在中东地区事务上,在对美国,对俄罗斯,对欧洲的关系问题上已经够“特立独行”的了,而如果在“去世俗化”问题上走得太远,特别是如果继续以“骑墙”的方式在美俄之间获取最大利益的话,也不能排除有一天会“墙塌”的可能。毕竟,美俄都不是土耳其所能长期“摆布”的国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