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一词从字面分析,可以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者,佛说之法,佛陀所开示的法理;二者,成佛之法,可以让你成佛的法门。不管是哪个层面上的含义,佛法都是基于众生而说的、都是基于众生而阐述的。佛陀之所以是佛陀,因为他证悟了佛法,所以呢,佛陀所说的佛法并不会是说给自己听的。既然佛法是佛陀为众生而开示的,那么佛法就会包含有:胜义谛法和方便法。为什么佛陀不竟说胜义谛法,还要权说方便之法呢?因为佛法的受众是无明之众生。

既为众生,都有无明。面对多少都有一点无明的众生,即便要让他们学习世间最为殊胜的佛法,也得先为他们给出学习的理由、接受的理由。而在众生无明的作用下,这些善权方便给出的理由,往往却会被无明众生用来定义佛法。无明众生往往会把佛法定义为:成佛之法。甚至于往往是把方便之法定义为成佛之法。在无明的排斥下,众生很难听受得了胜义谛法,却愿意接纳方便之说。尤其是到了末法时期,迷信之众大概都会把方便之法定义为成佛之法。

“佛”作为一个名号,在正法时期,知道的人并不会多,学习佛法的人都是被佛法义理所吸引,而并不是被“佛”的名号所吸引。到了末法时期,迷信者众,为什么说他们是迷信者呢?因为他们是冲着佛的名号而来学习佛法的,而并不是为了义理的觉悟来学习佛法的。迷信者学习佛经、佛法的理由并不会是为了悟明“苦、集、灭、道”四谛,并不会是为了给“慈、悲、喜、舍”坚定信心。迷信者学习佛经、佛法,只是为了给自己的迷信找理由,他们会习惯于关注经法中的方便之说,他们更愿意接受的是自己可以成佛的暗示。

对于佛法的受众来说,佛陀所说之法,都可以视为佛法,也就是说佛陀所说的方便之法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视为佛法。只是呢,这方便之法并非究竟之法,并不会是成佛之法。“方便之法”只能是针对于众生受众的“所谓佛法”。那么“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这句经文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什么样的修学之人可以称之为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呢?悟明四谛、具足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者,是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也就是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受众并不是痴想得果成佛的迷信之众。金刚般若波罗密是慈悲喜舍的信心、是觉悟的印证。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金刚经有云:“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却说:“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样的两种说法会有矛盾吗?其实呢,佛陀说般若心经,是劝修行人要学习般若波罗蜜、要去学习大般若经,正所谓“揭谛、揭谛、波罗揭谛”。心经乃借观自在菩萨而作的慈悲之说,为的是让大家去深入学习大般若经。金刚经之说为的是破法执,而心经之说为的是劝起精进学习之心。两部经说,各有不同的相应指向,所以呢,当有不同的相应之说。相比于金刚经、心经,佛陀在劝发菩提心的楞严经中又有一套不同的说法体系。

心经中的说法,乃至于诸多佛经中的说法,都是针对无明的相应之解。金刚经有云:“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主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无明众生所谓的成佛之法者,即非佛法。“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都是针对无明的相应之解。

愿您早证菩提

弟子周襄写于离生别苑 2020 07 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