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規模新冠檢測呼聲漸高 各方爭議依然不斷

作者: 周方 蔡蔚然

[ 如今德國擁有每週110多萬的檢測能力,但實際檢測數量平均只有容量的35%,遠未達到飽和。 ]

隨着各項經濟活動的放開,德國的新冠肺炎疫情又出現了聚集性感染人數持續上升的情況。其中包括德國最大肉聯廠1500多名員工感染、哥廷根市暴發大規模社區疫情等。德國總理默克爾也認爲,新冠病毒給德國帶來的風險仍然嚴峻。

即便疫情再次反覆,德國社會經濟活動也不會被輕易再次按下暫停鍵。因此,除了注意日常防護、保持社交距離外,大規模進行病毒檢測也是遏制大流行的重要工具。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所有國家都要儘可能多地進行檢測。持續、及時地檢測有助於追蹤感染鏈,進而減緩疫情的發展。

大規模新冠檢測條件日趨成熟

德國國內對於開展大規模檢測的呼聲也在不斷提高。

大量病毒檢測也曾成功減緩德國的疫情發展。根據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的數據,德國每週進行檢測的數量從3月中旬起突破30萬,比疫情初期顯著上升,而後的三個月一直維持在周均30萬~40萬。通過進行大量檢測追蹤感染鏈,再輔以保持社交距離、禁止大型聚集性活動等防疫措施,德國新冠病毒的檢出率由最高的每週10%左右下降到1%,疫情明顯好轉。

檢測數量的增長和檢測能力的提高密不可分。疫情初期,擦咽棉籤和用於提取基因的試劑盒曾一度短缺,柏林醫學實驗室在3月初每天只能完成600次檢測,單次過程持續五個小時。而隨着試劑的到位、操作經驗的增加和過程的自動化,檢測能力得到極大擴展。該實驗室目前每天可以進行3000多次新冠病毒檢測。而全德國每天的檢測能力爲17萬,自2月底以來提高了20多倍,大規模新冠檢測條件日趨成熟。

雖然,如今德國擁有每週110多萬的檢測能力,但實際檢測數量平均只有容量的35%,遠未達到飽和。其原因主要有二:首先,德國疫情緩解,檢測需求沒有持續上升。其次,部分有檢測需求的人若沒有明顯症狀,也不屬於法律規定的其他情況,他們無法獲得醫生開具的請求檢測的證明,也就無法通過醫保體系進行結算。

檢測費用逐步降低,各方爭議依然不少

德國的新冠病毒檢測究竟需要多少錢呢?疫情初期,PCR核酸檢測費用普遍超過100歐元。在檢測能力提高後,法定醫保支持的檢測費用降至59歐元。7月後,這筆費用進一步下降到39歐元。

但是,只有達到聯邦衛生部制定的標準,檢測費才能由國家或者法定醫療保險承擔。不符合標準的人羣如有檢測需求,需要自費。私人檢測的費用高達150~300歐元。此外,抗體檢測費用約爲25歐元,目前無法由醫保支付。如此嚴格規定的出發點是爲了保護有限的醫療檢測資源。

“由誰來承擔新冠檢測的費用”一直都是充滿爭議的話題。聯邦政府認爲,原則上可以要求醫療保險負擔檢測費用,目前的法定醫療保險也的確承擔了其中大部分的費用。但德國法定醫療保險協會認爲通過大規模檢測來防止疫情蔓延是國家的任務,公共健康防護並非醫療保險公司的職責。保險公司Barmer和TK還曾要求將稅收收入用於新冠檢測。

目前,只有巴伐利亞州由政府爲所有新冠檢測埋單,被檢測者無論是否有症狀,費用都將由“新冠特別基金”承擔。這筆資金作爲今年補充預算的一部分,已增加到200億歐元。巴州在大規模檢測方面邁出了先驅性的一步,若其實施的效果理想,其他州可能會逐步跟進。

而就現在而言,其他地區對於全員新冠檢測尚存質疑。比如,巴符州衛生部主張對某些特定人羣進行鍼對性測試,並加強區域性疫情人員的檢測,而非全面檢測。德國聯邦衛生部長總體支持擴大檢測範圍,但強調“檢測結果只表明一個瞬間狀態,不應給人帶來錯誤的安全感”。誠然,德國控制疫情的核心還在於衛生秩序和防護措施,但不可否認,檢測也是防控的重要一環。

上個月,德國制定了國家檢測策略,建議一些特殊羣體進行全體或抽樣檢測,如醫生、病人、養老院老人和護工、高發地區居民等。在地方層面,一些學生、教職人員等也被要求參加檢測。可以預見,不論是更有針對性的測試還是全面鋪開的檢測,範圍的擴大都將是一個必然的趨勢,而且在測試能力有富餘的情況下,兩者並不矛盾。

最新的研究表明,檢測的頻率具有重要意義,定期對風險人羣進行檢測將有效控制病毒的擴散。工作的風險越大,檢測的頻率就應該越高。比如醫院的工作人員,檢測對他們來說有可能成爲家常便飯。大規模、多頻次的檢測有望成爲未來一段時間的趨勢,而醫院、診所、養老院、學校和託兒所等敏感場所將成爲首批場所。

而檢測數量增長帶來的規模效應勢必進一步降低檢測單位成本,目前40歐元左右的價格依然有下降空間。

對於剛剛接任歐盟輪值主席的德國來說,下半年的挑戰頗爲艱鉅,既要帶領歐洲走出經濟的泥潭,也要積極抗擊疫情,並準備好應對潛在的第二波病毒大流行。

(周方繫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蔡蔚然繫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