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在北京解放軍總醫院的一間病房裏,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結束了她不平凡的一生,方這個名字其實不被大衆所熟知,人們有關她提起最多的就是她的丈夫黃永勝,一位複雜多面的人物。本篇文章不去評定政治人物的功過,只來帶讀者瞭解項輝方這位女性的一生。

走上革命道路

1918年,河北的一戶家庭中傳來一聲女嬰的啼哭,家裏人給這個女娃娃取名項輝方這個略顯英氣的名字也寄託了家人對她的期望。

雖然項輝方的家庭不太富裕,但是在父母的耳聞目染下少女時期的項輝方在保定女子師範學校初中部讀書期間卻成爲了當時的先進青年。

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正是滿目瘡痍的時節,面對愈發嚴峻的國家形勢項輝方義無反顧走上了遊行的街頭,在抗日救國運動的推動下在組織過抗日募捐等活動後項輝方認爲一個人的力量只有在集體中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在1937年這一年裏入了伍成爲了一名軍人。

入伍以後的時間裏項輝方像魚兒入了水般積極汲取先進思想的養分,她先是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在項輝方的努力下於1938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爲了項輝方一直夢寐以求的共產黨員。加入黨組織以後項輝方就一直在家鄉工作,她在這期間一直擔任的就是婦女抗日救國會組織部部長的職務並在這段期間裏積攢下了許多工作經驗,可以說年輕時期的項輝方在黨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

項輝方認爲黨給予了她許多,不止是工作上感情中也開了花。在軍中項輝方結識了黃永勝,少女的芳心就暗暗給了這位軍中悍將,倆人相互吸引着結爲伴侶。婚後的倆人更是在革命的路上相互扶持,一起接受炮火的洗禮,感情也在逐步昇華。

家庭的變故突如其來

在動盪時期,人人自危。項輝方對於丈夫晚年做的糊塗事痛心不已。但是身爲一名老共產黨員受黨的教育方向組織上交了自己的承諾書,她堅決擁護黨對於黃永勝的任何審判結果,項輝方相信黨是公正的,她一次又一次的向組織要求與黃永勝解除婚姻關係並與其劃清界限。

黃永勝被羈押後,組織也對項輝方進行過調查,但是項輝方堅定着自己的立場,向調查組一次次申明自己與黃永勝沒有家屬關係,先是回到與黃永勝的家中把她和孩子們的東西全部帶走,每個月即使只有60元的生活費過活項輝方也沒有大吵大鬧,就安靜的接受組織所有的安排,她相信組織會給自己一個交代。黃永勝最後的判決結果公示了,項輝方也終於與他解除了婚姻關係。

家庭的變故,丈夫的政治錯誤讓項輝方更加堅定了爲黨奉獻自己一生的決心,在與黃永勝解除婚姻關係後,項輝方便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獻給了國家和人民。

積極開展婦女子女工作

項輝方從19歲參軍開始,就一直接觸與婦女權益有關的工作,先是在婦女抗日救國會組織部做部長。

在與黃永勝結爲夫妻以後,因爲丈夫工作的需求,項輝方和他一起常年活動在敵人的大後方,在最危險的地方工作的多年時間裏項輝方都沒有過絲毫畏懼。眼看着抗戰即將勝利,項輝方又服從組織安排不遠萬里隨軍到陝甘寧邊區參加保衛延安戰役。

在東北邊區出現問題以後,項輝方又第一時間不畏艱難險阻奔赴東北,在工作重心轉移到東北根據地建設以後。隨着根據地規模日益擴大,隨軍家屬的數量也越來越多,有多年工作經驗的項輝方開始積極解決隨軍家屬在根據地的生活問題。

爲了讓軍人子弟們在根據地都能接受更好的教育,項輝方便與工作組開會討論決定在根據地籌建一所幹部子弟學校,有效的解決了隨軍子弟的上學問題,這也爲全國有相關問題的根據地建設起到了示範作用。

不僅如此,項輝方在籌備完幹部子弟學校後又親自擔任該學校的校長,認真負責教學任務,做學生們的思想工作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煩惱。

新中國成立以後,項輝方更加積極的投身建設祖國的事業中。雖然已經積攢了多年的婦女相關的工作經驗,但是項輝方認爲自己的事業已經到達了一個瓶頸期工作上長期沒有突破,1953年項輝方做了一個重大決定帶着四個孩子到北京師範大學進修學習。

項輝方認爲學無止境,作爲一名老的共產黨員更應該起帶頭作用積極學習。從北京師範大學學習回來後,項輝方又下各個地方子弟學校汲取經驗,完善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在1964年回到工作崗位後,項輝方的工作業務水平受到了一致好評,黨授予她優秀共產黨員的稱號以鼓勵項輝方對於婦女事業所做出的的貢獻。

與黃永勝合葬園林

2003年85歲的項輝方在北京解放軍人民醫院逝世,關於母親的身後事,項輝方的孩子們卻也愁壞了腦袋。雖然說父親母親已經解除了婚姻關係,但孩子們知道黃永勝放不下自己的母親,有人也透露過黃永勝在青島逝世前表達過希望與母親合葬的遺願,2005年1月,黃永勝的孩子們將項輝方和黃永勝共同合葬在湖北咸寧的園林中,還自費爲父母修建了雕像、墓碑以示悼念。歷史的功過自有它的評判規則,或許這是這對走過戰火洗禮夫妻最好的結局。

從19歲參軍開始,項輝方的一生都與革命密切相關,她身爲一名共產黨員,爲革命的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作爲一位母親妻子,項輝方又表現出了超出常人的堅韌與勇敢,在艱苦條件下她永遠跟着黨走,爲人民幹實事不斷學習充斥自己,這值得我們學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