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頓說過一句話:美德與財富很難集於一人之身,如果當年他遇到了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位,也許就不會說這句話了。

老人們大多喜愛聽戲,年輕人對這種傳統文化喜愛的卻是極少,但提到京劇名角,就算是不愛聽戲的也知道梅豔芳的大名。作爲京劇大師,梅豔芳的功力自然是不用說的,憑藉優秀的唱功,他也掙到了很多錢,當年更是有“梅半城”的稱號。都說有錢能讓人變壞,但這句話在他身上卻有些行不通。

幼時學戲,靠毅力成爲京劇名角

作爲非物質文化遺產,京劇的演繹有很多的講究,京劇演員大多在小時候就開始學習唱戲,唱戲也講究一個天賦,師傅在挑選徒弟的時候,也會觀察看這個徒弟是不是有培養的價值。梅豔芳8歲學戲,9歲拜了師傅,小的時候師傅覺得他不是唱戲的苗子,因爲他對眼神拿捏不是很到位,要知道京劇表演講究的就是繪聲繪色,眼神功夫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因爲師傅的一句話,小梅豔芳開始了有意的訓練自己的眼珠子,像是天上的鳥、河裏的魚,只要是能盯的對象,梅豔芳都不放過,有時候一看就是幾個小時。漸漸的他的眼神開始靈動起來,一顰一笑都充滿了神韻。

在他11歲的時候,登臺演出了《天仙配》,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也收穫了很多的戲迷。但梅豔芳不想止步於此,他不斷的拜師提升自己,還在舞臺扮相上下功夫,嘗試着把歌舞融入到戲曲中。因爲不俗的表現,梅豔芳在20歲出頭的時候,就成了京城數一數二的旦角兒,是“四大名旦”之一。

那個時代唱戲的被稱爲“戲子”,也有人說這是“下九流”的營生,社會地位很低。而且人紅是非多,有喜歡的自然就有貶低的,這其中還有專門寫“小作文”登報批鬥他的,像是《沒落中的皮黃劇》等文章中,指名道姓地對梅豔芳進行了“批鬥”,說他是男扮女裝的戲子等等。在“批鬥”的行列中,魯迅先生榜上有名,在他的文集裏邊,有關梅豔芳的評論,有17處之多,晚年的時候他也不忘了寫兩篇文章來“埋汰”梅豔芳。

如果當時有微博,可能這些人要一天發十幾條微博來吐槽,怕是還要開一個“批鬥梅豔芳”超話來當作發泄口。

面對這些質疑,梅豔芳沒有理會,依舊做好自己的事情,依舊活躍在舞臺上。

一場演出十根金條,50年代月工資達2100元

在舊時一般都是有錢人家包戲班子到家中演出,戲班子走南闖北,提成全靠老闆打賞。等到民國時期看戲的方式變了,有了專門的劇場,人們可以買門票進入,形式有點像現在的電影院。

梅豔芳火了之後,很多戲迷慕名前來看戲,人多了自然是要漲價的啊,那時梅豔芳的出場價水漲船高,據說一場演出就要收十根金條。大家想想現在一根金條的市場價,那個時候的市場價比現在還要高,梅豔芳一場演出的錢,是多少貧民百姓一輩子也掙不到的。

後來體制發生變化,很多戲曲演員簽訂了專門的公司,讓公司幫自己接演出,而他們也開始拿起了死工資,變得和普通的上班族一樣。但上班族的工資也是根據能力分等級的,像梅豔芳這種大咖級人物,一個月的工資能拿到2100元。

要知道50年代普通人一個月工資也就十幾元,就是到現在,很多小城市的每月底薪也就兩千元差不多,梅豔芳當年的工資數目屬實高的離譜。有錢了自然是要買房子的,梅豔芳就買下了一座四合院當作自己的豪宅,戲迷們還給梅豔芳起了個外號,叫做“梅半城”,意思就是他掙到的錢能買下大半個北京城。

當然這句話是有些誇張的成分在,但有一說一,梅豔芳當時掙到的錢,確實是很多人一輩子也掙不到的。

據說當時梅豔芳的戲服,爲了追求逼真,每一件都是高定,一件衣服就價值七萬大洋。

美德與財富集於一身

有人形容梅豔芳就是一朵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確實是這樣的,雖說當時他很有錢,但不沾染壞毛病,只安心唱自己的戲。

在戰爭時期,日本人聽說梅豔芳唱戲很好聽,於是就想親耳聽聽他唱戲。梅豔芳有自己的傲骨,他不願給外人聽自己國家的國粹,於是就找了一個藉口躲了起來,因此日本人後來凍結了他所有的資產。即便如此他還是不肯退步,寧願把自家收藏的名人字畫拿去賣,也不要給外人唱戲聽。

後來梅蘭芳還編寫了一出《抗金兵》的大戲,意在鼓舞國家士兵的士氣,同時也表明自己的立場。日本士兵見狀,在梅蘭芳演出的時候,朝舞臺上丟炸彈,還想盡方法禁止梅蘭芳演出,但是梅蘭芳絲毫不害怕,依舊進行着演出。

因爲梅豔芳在行業內已經是數一數二的人物了,即便是戰爭時期,收入還是比較穩定的,但當年不是所有的同行都能有穩定的收入。爲此,梅豔芳經常會舉辦合作演出,邀請同行一起參加,並且演出得到的所有錢一分不要,全部分給同行。

梅豔芳心繫家國,他還做了很多公益事業,幫助那些有需要的老百姓。還主動爲國家捐贈了一臺飛機,那個時候國家正處在困難時期,多一架飛機就能在戰鬥中多一點保護國人的能力。這件事也在間接說明,當時的梅豔芳財力驚人,一架飛機可不是小的開銷,可他卻隨手就能拿出。

就是這樣一個“戲子”,在國難當頭的時刻,儘自己能做到的,幫助國家和百姓。在敵人戰敗之後,梅豔芳又重新登上了舞臺,他說了這樣一句話“日本人走了,該爲中國人演出了”。不知道當年那些登報“批鬥”他的人,看到這些的時候又是作何感想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