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很依賴父母,幾個方面的培養是任何人無法取代的

“破鏡難重圓”,親子關係即使後期修補好,依舊存在裂痕。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很多寶媽在生完寶寶後,迫於現實的無奈、經濟的壓力,將孩子交由老人或者月嫂帶,可是一段時間後發現孩子和自己越來越不親,其實是因爲在這個重要的年齡段,父母沒有陪伴在身邊導致的。

案例

朵朵出生後不久便跟着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父母跑到外省打工,只有逢年過節纔會回來看望她,小時候看着別的孩子都有爸爸媽媽陪着,她的內心超級羨慕,經常盼着父母能夠回家和她一起生活。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從小到大的每一次分離都讓她覺得有種被拋棄的感覺,她搞不懂大人爲什麼總有那麼多苦衷和無奈,隨着時間的流逝,她對父母回家的期待值越來越低,內心開始逐漸變得麻木、冷淡,不再在乎。

由於從小缺乏父母的關心和陪伴,她的性格十分內向,不喜歡跟人講話,在學校裏沒有什麼朋友,總是獨來獨往。

升入初中後,父母纔將她接到身邊,可是她始終覺得很難和父母建立親密關係,有什麼話也不原因和爸爸媽媽分享。

其實,將娃交給老人帶確實是省事不少,可是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一旦錯過關鍵期,孩子的性格、脾氣、行爲習慣等都會定型,父母想要盡力彌補改正,總有點徒勞無功的感覺,關鍵是0~3歲這段時期,兒童心理專家都建議,3歲前的孩子最好由媽媽帶。

爲什麼3歲前一定要父母帶娃?

1、有助於建立心理安全感

0~3歲是幼兒建立情感依賴和心理安全感的黃金期,這一階段的孩子與誰相處的時間越多,和誰的關係最親近,在此期間,如果孩子與父母分離,可能會缺乏安全感,說話做事缺乏底氣。

2、利於孩子探索世界

一般來說,老人上了年紀,喜靜不喜動,對於孩子的行爲限制較多,而這一階段的孩子求知慾旺盛、體力和腦力活動充沛,缺少運動和鍛鍊,不利於提升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而年輕父母體力、精力充足,可是帶着孩子探索世界,開拓寶寶的創新意識。

3、促進親密親子關係

0~3歲是建立親子關係的關鍵期,父母的陪伴對於孩子的性格養成、行爲習慣等產生的影響至關重要,不管物質條件再好、老人多疼孩子,孩子對父母的這種情感需求,是任何人也給不了的,一旦錯過這段時期,父母做再多可能也徒勞無功。

4、利於行爲習慣的養成

由於隔代親,多數老人比價溺愛孩子,對於孩子的缺點比較包容,可能會縱容孩子犯錯,使其養成驕縱任性、霸道自私的壞習慣,而年輕父母普遍會嚴格要求孩子,制定各種各樣的規矩。

父母作爲家庭教育的主導者,必須要承擔起育兒的重任,那些從小與父母分離,缺少爸媽陪伴的孩子,長大後多多少少存在一些性格缺陷。

從小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長大後什麼樣?

1、與父母關係不好

小時候與爺爺奶奶生活,長大後再回到父母身邊的孩子,很難和爸媽建立親密的關係,即使父母努力彌補,孩子內心始終存在隔閡,不會輕易跟父母撒嬌,很少將心裏話告知父母。

2、情商較低

父母是孩子通向外部世界的引路人,爸爸媽媽可以教會孩子如何與人相處?怎麼處理人際關係?怎樣擴大交際圈子?如何控制自身的情緒……而從小缺少父母教育的孩子,可能情商較低,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存在社交恐懼症。

3、敏感自卑、內心缺愛

缺少父母疼愛和陪伴的孩子,內心敏感又缺愛,往往會非常不自信,總會因別人的一點善意就感動得不行,不懂得拒絕他人,事事爲人考慮,變成討好型人格,活得很累很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