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广泛开展绿色家庭创建行动,倡导绿色价值理念,普及节能环保知识,引导广大市民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习惯,以“小家美”带动“大家美”。

【家庭文明建设小故事】

赵海燕家庭

严格垃圾分类

让每一滴水变得有价值

赵海燕一家住在巴城钟鼓楼街,在常年坚持下,她家养成了环保节能低碳的生活习惯: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室内采用节能灯或LED灯,认真做好垃圾分类……

“我们家把垃圾分三类:可回收类,如菜叶、果皮等,这类用来堆肥种菜种花;有毒有害类,如电池和药品等,这类会放进专门的回收箱;另外就是一般垃圾。”赵海燕表示,早在几年前,她家就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平时还会向身边亲朋好友和邻居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记者了解到,除了做好垃圾分类外,赵海燕家还节约用水用电,从点滴做起。家庭厨房用水以及洗衣用水,都用盆、桶储存下来,在拖地、清洁、浇花和冲洗厕所时充分利用,真正做到一水多用,让每一滴水都变得有价值。

熊廷刚家庭

化身“绿色使者”

让更多人参与绿色行动

怎样做好一名“绿色使者”,把“绿色”种子播撒到每一个角落?巴中棠湖外语实验学校教师熊廷刚充分利用其地理老师的身份,向学生言传身教,让学生及学生家长参与到绿色行动中来。

“在巴中工作的这些年,每年3月12日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节日,我们家庭都会开展为城市添绿行动,比如在市外找一片空地,种下一些小树苗。”熊廷刚说,通过我的行为示范,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弘扬和传承绿色文明。

【绿色家庭创建知多少?】

我市2020年创建行动“火热”开启

主要包含5个方面内容

市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绿色家庭创建内容包括生态文明素养、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绿色出行、净化生活环境等5个方面。

提升生态文明素养包含家庭成员热心公益,每年至少参加一次节能环保公益活动,家庭成员自觉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家庭风尚等。节约资源要求节约用水,尽可能做到一水多用;节约用电,设定适宜的空调温度,减少各类家用电器待机状态等。践行绿色消费要求,购物不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使用可重复利用的环保购物袋,不购买、食用、使用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制作的食品和产品等。倡导绿色出行包括优先选择步行、骑行、公共交通、共享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购车时优先考虑新能源汽车或小排量型汽车。

目前,我市已启动2020年绿色家庭创建行动,市妇联以及各参与单位面向全市家庭开展绿色生活宣传活动,开展绿色生活主题实践活动,让建设“山水画廊·秀美巴中”成为广大家庭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到2022年,全市农村60%以上、城市70%以上的家庭初步达到创建要求,涌现一批成效突出、特点鲜明的绿色家庭优秀典型,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文明新风尚。(蔡永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