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令所有家长十分头疼的,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出现各种不一样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父母的科学教导。

前段时间,我回家住了几天,家里有个可爱的小侄女欣欣,是幼儿园里出了名的小美女,欣欣也因此每天要妈妈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去上学。有天欣欣回来的时候闷闷不乐,以往看到我就会扑过来的她,今天却显得特别安静,我问欣欣是不是在幼儿园和别的小朋友吵架了,为什么这么不开心,欣欣明显是十分委屈的,她听了我的话,眼泪马上就掉了下来,问道:\'\'姑姑,我是不是不好看了呀,今天有个小朋友说我的头发不好看。\'\'我听罢,心里那是好气又好笑,仅仅是因为别人的一个小小看法,就开始否定、怀疑自己。

其实,很多小孩都会出现欣欣这样的情况,他们无法通过自己的内心来衡量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能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获取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些孩子会因为他人的评价茶饭不思,甚至就会认为自己就是别人口中的那样,为此感到懊恼与不解。这很有可能是孩子触发了\'\'镜中我效应\'\'。

什么是\'\'镜中我效应\'\'?

它是在一九零二年,由美国的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提出的,意思就是在自我概念的形成中,一个人对自己的理解是建立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反映的基础上。就像我们只能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长相,是镜子给我们的反馈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样子。

举个例子,当我给红十字会捐款一百元,然后他人评论我,\'\'是个热心而且善良的人\'\',之后,我也继续以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这就是自我观点的形成。相反,如果别人对我的评价\'\'是个伪善的人\'\',那我就会反省自己,为这个评价感到愤怒,从而得出我绝不是一个伪善的人,这个结论,进一步认清自我。

但孩子往往无法做到自省,他们把对自己的认知寄托在别人对他的认知上了,也会把一个人的看法认为是所有人的,如果是负面的评价,孩子就会怀疑、否定自己,如果是正面的评价,他们有可能就会变得自负,没有一个自己的想法。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镜中我效应\'\'?

1、父母的忽视

孩子在幼儿时期,没有自我的判断和认知,是通过父母的反馈来形成自我体系的建构,孩子不懂抽象名称,如坚持、努力、奋斗等等,这些都是父母通过日常的话语提供的。如果父母忽视了孩子,那么孩子就会从别人的看法里汲取知识,这样孩子就会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通过他人的看法来明白自己是怎样的人和应该成为的人。

2、过多的赞扬

根据我国现状,许多孩子那是捧在手里怕摔,含在嘴里怕化,半点都舍不得指责,孩子做了一点好事,就大肆赞扬,夸奖的话都不重复,把孩子捧上了天。孩子有错的时候也不批评,怕打击到孩子。可却没想到,这样只会害了孩子,孩子因此形成了自负的性格,不容许别人说他一点不好,一旦被指出不足,就会非常伤心、难过。陷入自己不完美的泥坑中,无法爬起来。

华盛顿曾经说过:\'\'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与希望的向上心理产生与造成的。\'\'

所以为了孩子能快乐成长,父母要怎么帮助孩子摆脱\'\'镜中我效应\'\'?

1、高质量陪伴

父母的忽视会导致孩子出现\'\'镜中我效应\'\',那么想要摆脱的话,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高质量陪伴,父母在陪伴的过程中,通过言语、行为举止来帮助孩子树立一个基本的世界观,通过父母的评价对自己有个最基本的了解,这些的构建有利于孩子判断力的形成,孩子心里有一杆秤,就不会随便听别人的话。

2、正确的赞扬

怎么才能合适又正确的赞扬孩子呢?其实,父母不要因为一件小事情就夸孩子,要因为孩子体现了某个美好品质而夸赞,比如少夸孩子优秀、聪明、漂亮等等,这种词汇的夸赞会让孩子渐渐变得自负。应该多夸一些美好品质的词,比如:勇敢、善良、大方等等。这样,孩子会看到自己的美好品质,又会更加的向这方面靠拢。

3、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

当孩子听到别人的话而伤心难过的时候,父母就要引导孩子,用事实来证明,别人的话是否正确,如果是正确的话,就教孩子改掉这个毛病,如果是错误的话,就不必理会这些话语,要教孩子,别人根本不了解你,所以他们的话未必是真的,我们也不必与之有过多的交流。通过这样一次次的判断,孩子就会明白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正确的看待自己。

总之,父母要教会小孩如何正确的看待自己,以及对于外界声音的做法,父母在生活中也要多鼓励和肯定孩子,给孩子积极向上的正面影响,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