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柳色半城河,七月的柳河大地上柳绿茵浓,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

“汪汪汪”“咯咯哒”“哼哼”……狗鸣鸡叫猪哼哼。罗通山镇自立村脱贫户杨玉成的庭院,俨然一座小型动物园。

“欢迎,欢迎!”刚张罗着给牛添完食儿的老杨,热情地招呼着记者,“别看养得多,俺最宝贝的还是这几头牛。”杨玉成憨憨地说,“现在肉牛行情好,一头卖上四五万不成问题,小崽儿都能卖将近两万!这牛越养越好,收入越来越多,别说脱贫了,小康也不远啦!”

老杨的故事和其所在村的村名很像,“自立”“自强”亦是如今柳河县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今年4月11日,是柳河人值得铭记的日子,柳河县正式退出省级贫困县行列,全县2636户630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35个贫困村甩掉沉甸甸的穷帽。

啃下了这块“硬”骨头的同时,柳河县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和产业链条优势,科学精准谋划和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医药产业、旅游文化及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为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筑梦,在希望的田野上

“来,快进屋。”午后时分,红石镇四清村贫困户孙世刚老两口刚刚午睡醒来。得知记者来采访,俩人打开了话匣子:“你看这门窗敞亮吧?都是去年政府给换的,还做了外保温。和原来比起来,简直新房一样!”老头说完,老太太接起了话茬:“修房子不说,现在看病给报销,吃药也有赞助不花钱。政府给了咱不少好处,现在真是不愁吃、不愁穿,日子别提多美啦!”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贫困户“不愁吃”“不愁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柳河县各级干部和群众共同努力,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最终摆脱了贫困。

和孙世刚老两口一样,在安口镇青沟子村贫困户王立臣家,老两口拉着记者的手:“俺家老头有糖尿病、肺气肿和高血压,每年准得住上几次院,这不头‘五一’前刚在县医院住了18天院回来。俺们住院时不用交钱,90%报销,政府的‘柳医善行’项目把剩下的医药费也解决了。回到村里村医那还有免费的药,定时去拿就行。这跟以前为了治病差不点要卖房的日子哪是好了一点点啊!”

柳河县贫困人口90%以上为因病因残致贫,是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

柳河县委书记陈旭升介绍,从看病难到看好病,柳河县开创“5+1”健康扶贫模式,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政策。2016年以来,共对贫困人口实施医疗救助20972人次,报销金额6886.84万元。15个乡镇全部建立政府保障药房,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慢病门诊报销比例达到80%。

在教育保障方面,义务教育阶段全县无因贫辍学失学现象。此外,“雨露计划”补助中高职在校贫困学生764人次、114.6万元。

同时,全县累计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948户,贫困户安全住房达到100%。

“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目前,全县326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低保政策,占贫困人口的51.8%。符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条件的532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

逐梦,从此告别“靠天吃饭”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柳河县日照充足、山区和丘陵地带较多,要发展扶贫产业,“光伏”自然首当其冲。

沐浴着明媚的阳光,柳河县25兆瓦光伏扶贫产业园区内,错落有致的光伏板俨然一片蓝色的海洋。截至今年3月底,25兆瓦光伏扶贫电站累计发电6050万度,结算上网电费2257万元,已分配收益2009万元。

“我县将清洁能源产业与扶贫相结合,整合扶贫资金2.23亿元,分两期建设了25兆瓦光伏扶贫产业园区,收益覆盖全县贫困人口。”诚如柳河县扶贫办产业科科长狄一瑾所言,光伏产业让阳光变“金子”,百姓屋顶成了“聚宝盆”。

收效甚好的“光伏”在柳河多个贫困村都有覆盖,但“鸡蛋不能都放到一个篮子里”,干部们又把扶贫产业眼光放到了老本行——种养殖业上。

来到四清村现代化肉鸡养殖厂时,一只只鸡雏正悠闲地吃着食儿。据驻村第一书记王雨佳介绍,养殖厂每茬可养殖肉鸡5万只,每年出栏6茬,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余万元。除此之外,苹果园、草莓园、蓝莓园三园合力,也给四清村带来了不少收益。

无独有偶,自立村近百亩黑果花楸种植基地内,几万株果苗经过两年多精心培植,即将在10月迎来丰收季。村支书尹春峰告诉记者,预计今年将产4万斤果,收益将全部用来给贫困户分红和村里基础设施建设。

安口镇的大榛子远近闻名。在镇党委书记李乃皓的带领下,全镇秉承“还绿万亩荒山、藏富绿水青山”的发展战略,结合本乡镇丰富的榛子种植经验和发展基础,通过政策扶持、合作社、包保部门帮扶等多种形式,支持贫困户发展榛子种植,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这批果儿8月末就能结好,到时欢迎来参加采摘节。”在安口镇园丰合作社内,3700多亩土地上,看着漫山的榛子树,李乃皓欣慰地说,“针对全村73户有地、有力的贫困户,我们每户发放了5亩榛子园,每亩净收入三四千元,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签订终身合同,确保贫困户始终有收益,脱贫不返贫。”别看李乃皓说得轻松,从播种到成熟,每个环节村里都不忘到每家贫困户处指导,生怕差了一步,影响收益。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村级特色产业百花齐放。柳河全县根据各村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人力优势,发展食用菌、中药材、特色养殖等项目60个,成功带动930户贫困户发展生产,户均增收950元。

圆梦,大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

大项目一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希望所在、后劲所在。

正值我省项目建设黄金季,在柳河县众多项目建设施工现场,机械轰鸣、车辆穿梭,呈现出一派快马加鞭的繁忙景象。

“目前急需解决生产用电需求大的问题。”“按上次现场办公说的解决方案,现在推进到什么程度?”“我们已经为企业单独铺设一条66千伏变电线路,正在按方案节点时间加快建设。”在总投资20.4亿元的吉林中溢炭素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建设工地,柳河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又一次带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现场办公。

为了确保工业经济高效运行,加快项目建设进程,柳河县各级部门当起了大项目的“保姆”,加强资金政策支持,破解企业发展难题,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后勤有保障,项目想要干得好,还得使出“真功夫”。为此,柳河县不断扩大有效投资,着眼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推动“新”“老”基建共同发力。

按照全省“三抓”“三早”行动要求,柳河县今年计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36个,新建20个,续建16个;亿元以上项目25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总投资120.5亿元;纳入“三早”项目15个,总投资58.4亿元。

傍晚时分,迎着微风,记者步入投资5亿元的罗通山旅游度假区综合开发项目,项目内游客服务中心主体已经封顶,23栋小泉眼特色民宿即将投入运营,力争通过5年时间,将罗通山打造成5A级景区。

近年来,柳河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明确“旅游兴县”发展定位,依托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一核、一带、一点、一线、一环“五个一”全域旅游空间发展布局已经形成。

同时,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柳河县充分发挥农业大县的优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发展稻米、野山参、山葡萄“柳河三宝”等特色农业产业,形成了具有柳河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

瞄准发展机遇,紧跟时代步伐。老百姓的腰包鼓了,笑容多了,踏着前行的脚步,柳河县正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