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海灵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标签。

随着中国日益发展,国内造车工业已不再是90年代的水平,能代表城市发展的造车工业也越来越多。7月2日,当起亚K5凯酷在现代汽车烟台研发中心亮出"黑科技"时,(现代汽车烟台研发中心)这个烟台的标签在国人心中的位置也更加稳固。

为什么这么说呢?

烟台是一座充满实力和活力的城市,K5凯酷也同样如此。

活力这方面,起亚从B级车市场潮气蓬勃的黄金时期就把它拿捏的很到位了。那时候凯美瑞、帕萨特还在以中庸取悦消费者,天籁则为自己的"大沙发"引以为傲,而从那时起,起亚就开辟出属于自己的道路——运动化和年轻化。

也是从那时起,起亚K5凭借年轻的外观设计和优秀的性价比走上了"康庄大道",销量最高达到了8396辆,与第八代索纳塔和迈锐宝并称"屌丝三宝"。

但计划总赶不上变化,这几年因为各车企都在走年轻路线、价格优势不明显和"SD"事件,起亚K5经历了4、5年时间的沉默。

无奈的起亚不能左右环境,只能改变自己。"SD"事件逐渐缓和后,起亚也明白了仅靠"活力"只能搏得消费者的眼球,只有"实力"才能留住消费者的心。

因此,此次技术发布会,不仅是起亚彰显K5凯酷硬核实力的活动,还是起亚打破消费者固有认知的活动。

从"芯"开始

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

一个人想要去改变当下的处境,前提是自己拥有足够的实力。而对于一款车,发动机就是这款车最直接的实力来源。

K5凯酷提供1.5T和2.0T两种动力,兼顾优雅从容或澎湃豪迈的驾驶偏好。其中,1.5T发动机匹配7DCT变速箱,最高功率为170马力,最大扭矩为253牛·米;2.0T发动机,匹配8AT变速箱,最大功率高达240马力,最大扭矩353牛·米。

且不说2.0T发动机动力有多么强劲,因为只看1.5T发动机就足以说明K5凯酷的回归是有备而来的。

在2020年沃德十佳发动机里,现代起亚的一款1.6TGDI的发动机就在其中,而如今国产的K5凯酷所使用的1.5T发动机,其实就是1.6T发动机的缩排量版。如果你要问它凭什么入选?我觉得是因为起亚的坚持。在所有车企几乎将研发重心放在新能源技术领域上,起亚还坚持深挖发动机的潜力,这不得不让人敬佩,并且起亚还成功带来了CVVD发动机气门技术。

其实发动机气门技术(VVT(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技术)、VVL(气门升程可变技术))在当下已经很普遍了,可为何起亚的CVVD技术就能让发动机有能力去竞争沃德十佳发动机呢?

起亚汽车技术负责人告诉我们,CVVD(连续可变气门持续期)技术与传统的发动机气门技术不同,CVVD的驱动电机可通过螺杆推动凸轮轴内部机构,改变凸轮凸角,从而合理控制气门打开时机和持续时间,实现奥拓、阿特金森和米勒三种循环的切换。

比如发动机在低负荷状态下,CVVD连续可变气门持续期技术可将进气门的开启时机持续至压缩冲程的中后期,以此提高燃油经济性。

而在发动机处于高负荷状态下,CVVD连续可变气门持续期技术将在发动机压缩冲程初期便关闭进气门,让上行活塞具备更多的空气进行混合燃烧,以此输出更大的扭矩。

在CVVD技术加持下,发动机气缸的有效压缩比还可在4:1-10.5:1之间灵活调整,使得发动机动力性能可提高4%以上,燃油效率可提高5%以上,废气排放量可以减少12%以上。

与当下热火朝天的车型相比,在动力和油耗方面,K5凯酷的1.5T车型(油耗5.6L/100km)都处于前列。

因此,该技术被誉为"近30年来发动机领域最大的技术进步",堪称百年燃油发动机历史上的又一创举,可见它是凭实力入选2020年沃德十佳发动机的。

实力突破

解析完发动机技术,起亚汽车技术负责人还给我们提了一个词——i-GMP。

它与大众的MQB和丰田的TNGA类似,是打造K5凯酷的平台架构。众所周知,车企使用平台架构就是为了保障产品研发成本更低、新车研发速度更快、产品质量更高。

在解析过程中,起亚汽车技术负责人一直用i-GMP平台与大众MQB平台做比较。简单理解就是第一代与第二代i-GMP平台其实与大众MQB平台的性质相差不大。

大众MQB平台主要是通过模块化的应用降低生产成本,产品的趋同化程度高,对于低端入门级车型也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技术,但是此次K5凯酷所采用的第三代i-GMP平台不再局限于以上优点,它还使车辆在安全性、轻量化、空间和动态性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安全性方面,第三代i-GMP平台通过优化设计重新配置了车体骨架结构,采用超高张力钢材和热冲压工艺,在实现轻量化(相比同级车型降低了55kg)的同时,令车型平均强度提升10%以上。

此外,第三代i-GMP平台的多重骨架结构发动机舱还可以有效分散车体吸收的冲击力,在车身发生正面和小面积偏位撞击时,不仅能很大程度吸收对乘客的冲击力,还能减少对对方车辆的破坏力。

空间方面,车身结构优化以及发动机舱、座椅位置等下置式设计使得车辆的车身高度、车厢地板及座椅位置得以下调,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车厢地板的平坦,极大地提升车内空间利用率。

动态性能方面,第三代i-GMP平台在发动机舱、座椅位置、车厢地板、后备箱等位置采用下置式设计,降低车身重心,提升了行驶稳定性。

同时,它还优化了动力总成的布局,第三代i-GMP平台将主要部件及电池等较重的配件移至车体中心位置,且将安装位置向下移动,更好的平衡车辆前后配重比,大大提高了车辆的驾驶乐趣。

车谈君观察

这一系列讲解下来,虽然很抽象,但可以看出起亚对中国市场态度的已经在转变。

早期的起亚是依靠性价比打天下,但这都是建立在平台技术老旧的基础之上的。比如说以前K5的2.0L+6AT的动力总成的技术很成熟,但起亚却用了10年;再比如NU技术(类似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但这技术日系车很早就已经开始用了。

所以说,从起亚在中国设立海外最大研发中心;到李峰被任命为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副总裁、东风悦达起亚总经理;再到同步最新的技术,一系列的本土化调整都体现了起亚希望以此提升起亚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

调整的结果也体现在起亚近几个月的销量上。疫情过后,起亚连续三个月"提速换挡",4月和5月在逐步提升,6月销量达到了22028辆,同比增长20.9%,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4%,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因为上半年起亚销量主力车型主要集中在四款10万元左右的车型,起亚需要通过产品力重塑国人对起亚品牌的固有认知,此次起亚推出的K5凯酷就是为破局而来。

或许经历过曾经产品下滑带来的阵痛才让起亚更加清醒,毕竟当下注重设计的车企不再只有韩系了,消费者肯定优先选择"实力"更充足的车型。

因此,K5凯酷在CVVD技术和i-GMP平台的加持下,还增添了时下流行的辅助驾驶系统,它将雷达与摄像头相结合,可识别两轮车、行人、车辆等;得益于多识别模块,K5凯酷还拥有交叉路防撞,无车道线跟随前车行驶,以此打造出L2.5级别自动驾驶辅助系统。

此外,K5凯酷还将搭载各种配置,但是具体产品信息还要到9月上市发布。可以肯定的是,K5凯酷在中型车市场是一辆技术过剩的产品,因为从i-GMP平台、CVVD技术和L2.5级别自动驾驶就能看出些许端倪。

不得不说,起亚通过技术来驱动品牌这招实在是高,毕竟产品本身才能最大程度决定车企在市场的话语权啊。

那K5凯酷能突出重围吗?可能影响K5凯酷销量的因素只剩下价格了。

参考最新发布的"兄弟"车型第十代索纳塔预售价(16.48-20.58万元)、上一代K5售价(16.48-17.38万元)和当下火热的B级车主力车型售价,K5凯酷的主力车型售价应该在17万元左右。

毕竟韩系车不可能像日系车一样走高溢价的品牌之路,只能走性价比的老路,而且K5凯酷要想在B级车市场杀出一条血路,在终端优惠上更是要展现出一定的诚意。

比如当下雅阁普遍优惠1万元,主力车型裸车价可以下探到19万元左右,那K5凯酷主力车型17万元的裸车价则需要下探到15-16万元才更有竞争力。

近身肉搏的市场,低姿态更有机会突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