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奇怪,为何当初北平解放提前那么久就开始谈判,傅作义却犹豫了一个多月才决定起义呢?他自然是有诸多考量的,这和他手底下的四个兵团司令有关。这四个兵团司令之中有两位并不赞同傅作义的计划。傅作义无奈,只能把他们送去了南京,那么,这两位不肯参与北平和平解放的人叫什么名字呢?他们最后又都去了哪里发展呢?

第一个是第四兵团司令官李文。李文曾参加过多场大型抗日战役,是个战斗经验极为丰富的将领,与傅作义分道扬镳后,他就和蒋介石汇合了。在蒋介石的授意下,李文身兼二职,一边是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一边是第五兵团的司令官。可是就在同年年底,李文的态度再次转变,又选择了投诚。不过,在接受学习改造时他却偷偷跑到了台湾。晚年的李文一直待在台湾,直到寿终正寝。

第二位则是第九兵团司令官石觉。在抗日战争期间,石觉曾多次作出突出贡献,武汉会战中石觉更是身先士卒,很快他就得到了晋升,从旅长升任师长,解放战争末期成为了我们所知道的第九兵团中将司令官。

石觉与傅作义决裂后便到了南京,成了淞沪防卫司令部的司令官。他一直执迷不悟,跟在蒋介石身边为他效力。后来上海也得到了解放,石觉只能又在舟山群岛安营扎寨,可这里也不是他的归宿,很快那些岛屿也都被解放了。

石觉只得灰溜溜和蒋介石一起撤到了台湾去。虽然打了败仗,但蒋介石对他还不错,之后还把他升到了上将的位置。不过因为没有仗可以打,只能让他当“勤务总司令部”的总司令,至死石觉都再也没有回到家乡。

如果当初他们做了和傅作义一样的选择,那么他们会不会有另外一种更好的结局呢?答案显然是会的,凭借他们在抗日时期的表现,他们本可以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可以成为后代们仰慕的人。可惜他们走错了路,只能自吞苦果。

很多事情在尘埃落定之前我们都是无法提前预知结果的,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做出的选择负责,石觉和李文最后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选择了跟随蒋介石,所以他们后半生都无法再回到家乡,只能在台湾度过余生,这便是上天对他们的惩罚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