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桶边站、河长河边巡、居民博物馆里学环保。盛夏的世园,“绿”意盎然。透过一支队、一条河、一间房,一起来看看最近咱世园街道有哪些践行生态环保理念的新动态,勤劳智慧的世园人又是如何身体力行,呵护绿水青山的。

一支队:党员站桶边,现场教分类

红色引领绿色,党员传承风尚。为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新时尚”,着力构建共驻共建新格局,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近日,世园街道各社区联合共建单位开展了党员志愿者站桶行动,来自广水路小学等15个共建单位的72名党员志愿者组成站桶志愿者队伍,在世园美墅、炉房府邸等10个小区的垃圾桶边站岗,指导小区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充分发挥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红色引领作用。

站桶行动从上午9点开始,持续到下午5点结束。党员志愿者们统一着装,每小时轮流换岗,通过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教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同时,志愿者们也利用这个机会,深入小区楼院,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材料,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让大家了解垃圾混放的危害和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并为居民详细解读《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提高民众知晓率和认知率。

小桶展现大格局。站桶行动中,共建单位的党员志愿者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进小区带头示范、积极指引的方式,带动群众、带领周边共同做好垃圾分类,让绿色时尚在世园辖区落地、落实,推动垃圾分类走进千家万户。一条河:落实“河长制”,守护河湖美

近日,世园街道接到问题线索反映有居民在世园大道桥底的河道边种菜。收到消息后,街道当即联系了社区和执法部门,15分钟内赶到现场核实情况。

工作人员现场看到,河道沿岸的公共绿地确实被开垦成了一块块菜地,上面还种了各种蔬菜瓜果,一旁的角落里还堆放着浇地用的塑料桶,原本的河道绿地俨然成了居民的自留地,不仅侵占了居民的公共利益,而且影响河道环境美观。在确认情况属实后,工作人员当场联系菜地主人,对菜地进行了清理,并对清理后的裸土播撒草种进行绿化。

绿树掩映,流水潺潺。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河道的美化与绿化越来越受关注。为了保障辖区河湖生态健康,河道清洁美丽,守护“绿水青山,多彩世园”,2017年起,世园街道扎实开展“河长制”工作,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明确各级河长巡河职责,切实推进巡河工作按要求开展。街道级河长对责任河湖每旬巡查1次,社区级河长对责任河湖每周巡查1次,并建立完整的巡查日志和日常管护台账,及时发现解决“四乱”问题。

同时,落实河道维护保洁长效机制,除做好河道日常保洁外,每年定期组织开展“清河行动月”活动,对辖区天水路沿线河道、戴家社区河道、戴家水库、佛耳崖水库等区域进行集中整治,有效改善了河道、水库范围内环境卫生,让潺潺清水给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为辖区河道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打好基础,助力打造“绿水青山,多彩世园”。一间房:打造博物馆,宣传绿循环

废油制作的肥皂、厨余垃圾制作的环保酵素、用废旧布料做的环保袋子……最近,这些环保元素都集体出现在了上流佳苑社区一楼的一间活动室里。除了这些环保元素,里面还张贴了社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每一个关键环节的照片,它们记录了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居民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所做的点点滴滴。

据了解,这处“绿”意盎然的房间是上流佳苑社区联合青岛你我创益社工中心共同打造的“废变宝,绿循环”为主题的社区绿色博物馆。博物馆倡导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居民共同参与的模式。馆中展示的酵素全部是由社区志愿者与社区工作人员利用空闲时间动手制作的。此外,社区日常开展的环保酵素、厨余堆肥等变废为宝系列课堂活动都会以不同方式展示在社区绿色空间。

工作人员介绍,绿色博物馆的开设主要是为了给居民提供一个学习环保知识,践行环保生活的交流基地,鼓励带动居民从身边做起,做环保达人。后期,博物馆将邀请社区志愿者负责日常打理,面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持续宣传废变宝绿循环的理念。

文/图 半岛记者 邓慧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