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培养礼仪礼貌的知识,从日常小事中就不断塑造孩子这方面的意识,只要稍稍做不好,就会被批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中国式礼貌"正在日益被曲解 ,而父母对孩子的文明教育也渐渐偏离原有的轨道。

小华今年6岁,是家里的老大,有一个妹妹,父母工作忙,所以经常把自己和妹妹寄托在爷爷奶奶家。小华的爸妈从小就教育小华要懂得尊老爱幼,讲礼貌懂文明,而作为老大,更是要好好照顾妹妹,不能欺负妹妹,于是在这样的教育灌输下,小华渐渐变得十分拘束,在"文明礼貌"的条条框框下,努力做好日常的行为。

但是面对"礼貌"的约束,他不得不乖乖听话,渐渐地,他变得沉默寡言,不再喜欢和父母说话,脸上的笑容也渐渐消失了。这种"中国式礼貌"渐渐扭曲了教育本质,让无数孩子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不得不反思,礼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曲解礼貌的本身,又给孩子带去多少痛苦和伤害?

"中国式礼貌"给孩子带来什么伤害?

不分情况的礼貌,没有考虑孩子内心想法的行为,成为孩子最抵触的事情,他们觉得这样的强迫是无可奈何又不可避免的,于是渐渐感到厌恶和不快乐,"保持礼貌"的代价,就是渐渐失去童真,失去逐渐,唯命是从,不再愿意去面对这样的情况,和父母的关系自然也越来越淡薄,留下难以磨灭的伤害。

这3种"中国式礼貌"正毁掉孩子

曲解"尊老爱幼",成为禁锢和束缚

尊老爱幼固然是传统美德,没有人会为这四个字感到沉重的压力,但是,如果扭曲了尊老爱幼的本质,就像在公交车让座这件事上,让座本身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孩子因为一些其他因素没有让座,就会成为被谴责批评的对象,这无形就成为了这四个字禁锢下的结果。

强迫孩子面对不熟悉的陌生人,频繁打招呼

家里来亲戚了,打招呼很正常,但是年幼的孩子面对众多陌生的面孔,还要努力记住每个人的名字,这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难受的行为,许多父母更是喜欢让孩子在众人面前表演,难堪程度无法想象。

"虚心"接受别人的道歉,不能拒绝

在和别的孩子玩耍过程中,孩子因为不正当理由受到欺负,但是父母只会让孩子无条件地接受别人的道歉,以为这就是宽容的体现,但是却没有考虑实际的情况,更没有考虑孩子内心的感受和委屈,不能拒绝的结果就是让孩子受委屈,不快乐。

如何纠正这样的"礼貌"教育?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礼貌教育,不能一概而论

礼貌教育固然重要,但是礼貌也要适度,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礼貌,才是对中华文明的正确解读,任何强加的礼貌都不能成为孩子真诚接受的教育,而这样的"中国式礼貌"会越来越成为孩子厌恶的对象。

切忌用条条框框约束孩子,禁锢孩子的想法

礼貌用语和行为不应该成为禁锢孩子行动的枷锁,因为简单的礼貌应该是孩子主动去做的事,如果太多束缚反而成为了禁锢,孩子无法自由地去活动,更无从表露真实的想法,因而切忌用条框约束孩子,禁锢孩子表达真实的想法。

父母要走近孩子,多沟通和理解孩子

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想法,只有孩子真正接受了,教育的效用才会发挥到最大,对于孩子不能接受的行为,父母要及时反思,和孩子多沟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过度礼貌行为。

礼貌的本质应该是彼此友好共存,但是如果曲解了礼貌本质,孩子只会更加抗拒"中国式礼貌"教育,为了让这一文明更好地传递,父母要做的,就是多理解和改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