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青藏高原变成平原,那么中国、南亚、中南半岛将变成干旱和半干旱区,亚洲将有至少20亿人被活活渴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上居然有很多人对青藏高原产生了“嫌弃”,认为青藏高原太高了,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冻土广布,条件恶劣。还认为它阻挡了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使得西北内陆黄沙遍地。甚至有人认为把喜马拉雅山炸出一个口子或是让青藏高原消失掉,我国大西北就能变成鱼米之乡。

这些想法根本就是错的。

正是有了高耸的青藏高原,我国长江流域才能成为鱼米之乡,南亚次大陆才能养活十几亿人口。如果没了青藏高原,我国、南亚、中南半岛全部都会变成干旱和半干旱区,这些地区的人将会活活被渴死。地理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我们高中学的那点地理知识顶多算是皮毛,高中地理教材对于气候这一板块只做了非常浅显的教学,更重要的部分我们可能一辈子都无法了解到。高中时,我们地理老师讲过,“如果青藏高原消失了,那么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国家。”当时我无法理解他这句话,后来在网络上听到一些专业领域的大神讲解,才知道青藏高原的重要性。

专业的东西我也不懂,我只聊点浅显的。

青藏高原是“巨型抽风机”。

早在1957年,叶笃正、罗四维和朱抱真发表了名为《西藏高原及其附近的流场结构和对流层大气的热量平衡》的文章,明确指出:“高原地区在夏季是一个热源;在冬季,高原东南部是热源区,而其他部分可能是个冷源区。作为巨大障碍物和冷热源的高原,不论机械作用还是热力作用都对环流结构产生强烈的影响。”

最近很火的一部地理著作《这里是中国》则解释得更详细。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比平原地区接收到更多的太阳辐射。夏季高原表面吸收的太阳能不断加热地表上方的空气,大气受热上升,地面气压降低,青藏高原开始“抽吸”外围的气流进行补给,形成一个巨大的“抽风机”,南亚季风、东亚季风都被“抽吸”进入大陆,东亚和南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

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也有巨大联系,但是青藏高原的“抽吸”作用使其威力增强,使得夏季风能更深入大陆(安芷生、刘晓东《东亚季风气候的历史与变率》)。

源于西太平洋的东亚季风,可以从海洋深入中国腹地,击退行星风系对中国南方的控制,充沛的水汽驱散了北纬30°的干旱(北纬30°除了中国南方、青藏高原、印度和美国东南部之外,都是沙漠区),使江南地区成为富饶的鱼米之乡。“巨型抽风机”配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硬生生的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手中为人类夺下一块生存宝地,从频繁的伏旱天气就可以看出副热带高气压带有多么强大,如果没有青藏高原我国南方将有可能成为荒漠。

南亚季风从印度洋一路北上,被巍峨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形成丰沛的降水,“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就在这里。气流从山间峡谷鱼贯而入,形成汹涌的水汽通道,使西藏东南部也获得极高的雨量。

青藏高原是“亚洲水塔”。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分布着4万多条冰川,覆盖面积约4.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冰川面积的80%以上。它也是全球同纬度最大的冰川作用中心。

青藏高原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这些河流从高原向四周扩散,奠定了亚洲大部分地区的水系格局,长江、黄河、恒河、雅鲁藏布江、湄公河、印度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亚洲重要河流均发源于青藏高原,孕育出亚洲数个辉煌的古文明,目前也养活了中国、印度这两个人口上十亿的国家,和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两个人口上亿的国家,影响亚洲近20亿人口的淡水供应。因此,青藏高原也被称为“亚洲水塔”。

我国水资源总量最丰富的三个省级行政区是西藏、四川、云南,全在青藏高原上及其周边,这三个省级行政区的水资源总量之和占据全国总量的36%。这里还蕴藏了我国大部分的水能资源。

青藏高原的重要之处还有很多,总之“让青藏高原消失”、“让青藏高原变矮”之类的假设最好不要提,除非你有末日情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