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7月16日港股主板超1300只股票下跌,占比超60%;当下港股估值高吗,接下来投资者可以如何应对,哪些板块存在机遇

作者:charliehua

7月16日,恒生指数下跌2%,尽管以单日表现来算并不算跌幅巨大,但这已经是恒指连续6个交易日收阴线。自2020年7月7日恒生指数创下新冠疫情大跌以来的新高26782点以来,已经累计下跌超过1800点。

来源:华盛证券

而打开港股主板行情,2155只股票中超过1300只在7月16日收跌,占比总数超过60%。在领跌的股票中,不乏今年以来的涨幅可观的牛股。

比如在7月16日登陆科创挂牌上市的半导体龙头中芯国际,其在A股首日大涨201%,市值达5918亿元人民币。但中芯国际H股在这天却下跌25%,但今年以来中芯国际H股累计涨幅仍超过140%。

来源:wind

而在2020年以来涨幅最高超194%的天能动力,这天下跌也超过19%。2020年以来累计涨幅超54%、83%、295%的华虹半导体、金山软件以及微创医疗等牛股也在7月16日跌幅超过10%。

来源:wind

而纵观恒生综合行业指数,全线呈现下跌,其中资讯科技业和医疗保健业下跌幅度最大,都有近6%;而电讯业、公用事业以及金融业等下跌幅度较小。

对于投资者而言,当下容易产生一个疑问,牛市结束了吗,后市应该如何应对?我们可以通过历史估值水平,结合各大券商观点,给与投资者参考以及思考。

当下港股市场的估值高吗

根据恒生指数历史市盈率来看,截至7月15日收市,恒生指数动态市盈率为10.57,超过了中位数9.88,但是离危险值11.86还有一段距离。

而对比2010年11月左右恒指动态市盈率高峰为14.34,2018年1月左右恒指动态市盈率高峰为14.46,当下恒指市盈率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来源:wind

而来看恒指的市净率,截止7月15日收市仍处于0.99的水平,这低于历史中位数1.27不少,说明恒指仍然处于跌破净资产的状态。

来源:wind

实际上近30年恒指“破净”仅出现过2次,第一次“破净”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最低点。而随后恒生指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走出了翻倍的行情。

而第二次“破净”出现在2016年初,之后到2018年港股也走出了一波为期2年的“长牛”行情。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以及2008年全球次贷危机期间,恒生指数的PB估值也未跌破净资产。

低估值也许可以说还不算大举投资港股的理由,但历史数据表明估值如果“极度低”,则此时投资胜率就大幅提高。这样来看港股的估值水平当下说过高还言之尚早。

那么对于许多投资者而言,还有疑问,那就是为何在港股估值不高的情况下,近期买入的股票出现大幅度下跌?

警惕涨幅大个股回调风险

我们首先来看看7月16日下跌幅度领先的恒生医疗保健行业个股。

我们可以看医疗保健行业个股中,跌幅领先的如微创医疗、维亚生物、威高股份、阿里健康、丽珠医药、爱康医疗,它们在新冠疫情影响的2020年以来仍有296%、71%、89%、112%、67%、175%的累计可观涨幅。

来源:wind

而如果我们观察恒生医疗保健业的动态市盈率水平,会发现一个现象。截至7月15日收市,恒生医疗保健业的动态市盈率为45.01,创下2019年9月以来新高水平,高于历史中位数的26.79,也高于危险值的35.97。

这个估值水平与前文提到的当下恒生指数动态市盈率水平是明显有着很大差异的。

尽管在一个行业板块中,也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处于高估值状态,但这个数据是值得投资者警惕的。

同样在许多投资者喜爱布局的科技行业中,恒生资讯科技业当下的动态市盈率为40.87,也接近10年以来危险值43.84,超出历史中位数33.05不少。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手中个股的估值水平是一个对未来投资决策的好参考。

来源:wind

未来的行业板块应该如何布局呢?

接下来的股市,根据知名机构国信的观点,还是可以较为乐观积极的。首先从流动性来看,美国的M2增速已经达到了23.1%,创下几十年以来的新高。

而我国下半年货币政策转向“稳货币、宽信用”,M2增速明显有所提升,而利率水平走下行趋势,总体有利于资金流入权益市场。

来源:国信证券

而对于港股板块来说,国信较为推荐金融行业,尤其是券商和保险行业。

理由是保险的估值优势非常明显,它的资产端逻辑与银行相似,在息差下行期间稍有不顺,但投资端上比银行受益于风险偏好的上行,保险在下半年有望是不错的投资品种。

券商将有望是2020下半年所有板块中最大一匹黑马。很多投资人认为,中资券商投资价值不明显,这是因为历史上全面牛市的时间太少,(91-92年,06-07年)。当全面牛市时券商板块将成为最闪亮的板块,收益率大概率是第一;结构牛市时则是某个时期表现一下,对于中长期持股的海外资金,可买可不买;震荡市中券商不值得配置。

在2014年-2015年,A股的杠杆牛市(在我们的定义中不算全面牛市),中信证券H股涨幅大约200%,从这个案例可知,国内资本市场有机会的时候,港股的券商弹性并不差。

尽管投资者可考虑积极布局,但仍要注意风险适度参与。当下的市场能否长线走牛还隐含着宏观经济复苏低于预期、疫情反复、中美贸易关系不确定性以及科技争端等市场风险。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本文来源于新浪集团旗下港美股交易平台华盛通APP资讯专栏,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