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名标准的“吃瓜群众”而言,

什么时候才算真正的迎来了夏天?

那就是吃上西瓜的那一刻!

中国人的夏天最爱食物榜单之中,

甜蜜又爽口的西瓜一定榜上有名……

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

都有着关于西瓜的经典一幕:

那就是被父母带到西瓜摊前,

看着他们熟练的屈起手指……

敲西瓜!

我国的“敲瓜术”代代相传,

分辨一枚西瓜是否成熟多汁,

最传统的方法没别的,就得“敲”!

无论你去的是:

朴实无华只做游击生意的西瓜摊;

还是楼下一年四季琳琅满目的水果店,

买西瓜不先“敲”一下就直接拿去称重,

气势上首先就输了……

在众人看来也是毫无专业性可言了……

曾经有一位身居国外的朋友表示,

在国外超市的西瓜档跟前一站,

不由自主上前就去敲一下的,

即使只是看见背影,

也能感受到一股来自同胞的温暖气息!

于是自从到国外成为一名“海外党”后,

一直默认着一种专属的“认亲”方式

那就是:

会敲瓜的,那就是咱同胞了!

,不久就会发现,

其实这是个错觉!

因为,外国人也爱“敲瓜”……

某一天,还是那个熟悉的西瓜档,

敲的还是那些西瓜,

但面孔居然是个外国人……

几年前在意大利,

曾经有超市竖起“禁止敲瓜”的牌子,

让不少中国人非常不爽,

“不让敲瓜,这简直是针对我们!”

然而事实的真相是,

我们不是唯一爱“敲瓜”的人,

见到西瓜就控制不住想敲的人,

全世界还有很多很多……

首先,意大利人也非常爱“敲瓜”……

爱敲的程度可以说也是专业级别的。

比如,

意大利专业种蔬果网站Orto da Coltivare,

手把手告诉大家判断西瓜成熟与否,

一句话很简单:

敲打西瓜,有沉闷的声音,那么熟了!

不仅如此,

意大利某地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

官网上也发出了一篇《挑瓜指南》。

热心的告诉你该如何挑选西瓜:

比较有把握的方法就是——“敲瓜”。

正是因为意大利群众的敲瓜热情太高,

才让卖西瓜的超市表示非常

毕竟众所周知,

不是所有西瓜都能发出让人满意的声响,

那么那些挑剩下的西瓜怎么办?

于是超市只能立一块牌子,

委婉的告诉你,西瓜是拒绝的……

不仅仅是意大利人爱“敲瓜”,

日本人也一样……

日本人本来要吃个西瓜就不容易,

所以对待西瓜也是格外的专注。

在日本的众多生活资讯类网站上,

各种挑瓜的文章都热度不少,

毕竟花了大价钱了,

都不想买个不中意的瓜。

而这些文章大概率都会告诉你,

“挑西瓜,别忘了要先敲一下……”

放眼各类国外的社交媒体,

也有着大量的“敲瓜”视频……

一堆老外争先恐后的告诉大家,

要想挑选美味的西瓜,先得会敲。

西瓜和苹果香蕉啥的都不一样。

不管这西瓜是生或熟,甜或不甜,

它们外表极具伪装性

因为看起来都几乎一个样……

“敲瓜”似乎是人类共同的潜意识行为,

早已成为一种全球普遍的现象。

甚至BBC都盖章“敲瓜”的国际属性

即使偶尔有国家的群众实在不会敲,

也不用担心他们挑不到完美的西瓜,

只要够幸运拥有一位热心的中国邻居,

一定会手把手的教会你……

那么,“敲瓜术”真的好用吗?

这其实源于千百年来的生活经验。

种瓜的瓜农通过千百次的声响差异,

就能判断出西瓜的好坏与甜度……

要看西瓜是否真的成熟,

民间的听音辨瓜确实有用。

曾经有研究针对不同成熟度的西瓜,

被敲击后的声音差异做过统计分析。

发现:

生瓜和熟瓜的声学频率和阻尼不同……

据说一只成熟后的西瓜,

声学频率和阻尼会下降,

而如果这只西瓜过于成熟,

阻尼又会显著的增加。

这为敲击西瓜后的声音分辨,

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

但即使是这样,

要完全根据自己的听觉,

就分辨出这种声音依然很有难度。

鉴于人们对于西瓜的这份困惑,

最终诞生了一个新的职业。

叫——验瓜师!

他们的日常工作技能,

就是利用对于西瓜的声学特性,

来帮助识别出一只只成熟的好瓜!

不让生瓜和残次瓜啥的流入市场。

这样一来,

能买到的瓜都是好瓜啦~

这几天因为摔跤摔上了轮椅,

导致一直行动不便……

但是很感动的是,

收到了很多宝宝的鼓励和关心,

菲李谢谢你们一直在!

蛙跳暂时是跳不了了,

但是可以坐等被摸头哦……

爱你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