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意早已褪去,暑意渐渐来袭,小河旁的杨柳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这是2020年的夏天,也是属于机场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017级研究生谭雯丹的毕业季。在这个特殊的毕业季,她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2019年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学金的创新特等奖(天津市共10人),这个奖项对她来说是对硕士研究生生涯一份完美的答卷,也是对自身努力的一个肯定。

自强不息

勤奋好学

在学习与科研的道路上,谭雯丹用执着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情,稳重踏实,不断追求卓越。无论是在本科期间还是研究生期间她的成绩都名列前茅,曾获得民航局长奖学金、中国民航大学人民奖学金一等奖、中国民航大学人民奖学金二等奖2次、波音奖学金、中国民航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2次以及中国民航大学研究生入学奖学金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在科研方面,她撰写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录用文章8篇、以合作作者身份发表文章4篇;从刊物级别来看,EI期刊收录论文1篇(第一作者),北大核心学术论文学科前30 %期刊收录论文11篇。可以说她获得的所有荣誉和奖励都离不开她的刻苦钻研、勤奋好学。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从2013年进入中航大开始,谭雯丹就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在本科期间,她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曾获得2014年中国民航大学本科物理竞赛三等奖,2016年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等。

她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首要任务是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再通过比赛和社会活动来增强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因此,她在本科阶段就开始进行科研,并成为2016年天津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机坪管道防腐层破损对阴极保护系统参数的影响》项目的成员。在项目初期,她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寻找创新点,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出现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不理想的情况时,她会和导师沟通,与团队成员交流,共同商定解决方案。也正是因为在比赛和大创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为她在研究生阶段完成科研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回忆起这些经历时,她感慨:“我参加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时是和一个团队一起的,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也提高了我的创新能力,对我后来的科研开展有很大的帮助。”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人生的路有千万条,但成功的路无不是辛勤跋涉走出来的。在经过本科四年的学习后,她想在自己的专业方面有更深的探索,便选择了继续读研,来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开阔视野。

当谈到为什么继续留在中航大读研时,她说:“一方面是因为喜欢中航大的学习氛围,中航大具有严实向上的校风和笃学、精博、严谨、创新的学风,这里有我熟悉的校园环境、熟悉的老师和同学,另一方面是因为我自身对本专业感兴趣,专业老师们也都很厉害,因此想在该领域内继续探索。”

然而,考研的过程是漫长而又辛苦的,有时谭雯丹也会感到压力很大,但是她始终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她告诉自己:“既然制定了目标,就要不断努力,不忘初心,坚守本心,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功夫不负有心人,她顺利通过了考研的初试和复试,继续留在中航大,完成自己的心愿。

孜孜不倦

乘风破浪

完成一项创新科研项目是一件漫长而复杂的事情,但是谭雯丹从未厌倦,在项目遇到难题无法继续下去时,她会选择和好朋友出去逛街、吃饭,来放松自己,而不是一直把自己关在实验室。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她也总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创新点,并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学习去克服困难,提高创新能力。

谈到大创项目她颇有感触:“在大创项目的选择上,我们应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才会愿意花费精力并且更出色地完成它。平时的科研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枯燥无味,是比较有弹性的一种生活方式,周内做实验整理数据写论文,在课余时间游泳、看电影、读书,保持和同学之间的交流。”

科研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导师、朋友、父母的帮助。在读研期间,身边的朋友会关心和照顾她,学弟学妹们支持着她,父母又作为她坚强的后盾,给予她前进的动力。

在谈及这方面时她满怀感恩地说:“在我完成大创项目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要感激每一个陪伴在我身边的人,但是在这些人当中给予我最大帮助的就是我的研究生导师庞铭老师,无论是在科研上,还是在学习上,他都一直鼓励着我,为我指明了方向,让我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

从谭雯丹进入中航大到现在已经有7年时间了,在这7年里,她始终保持着勤奋刻苦的学习习惯和踏踏实实的学习态度,她的成功也来自于她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勇于接受挑战的勇气。

如导师对她的殷切期盼:“未来的路,你无论是选择就业,还是读博,希望你可以延续中航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传统,发挥自己的才能,将来不论在哪个领域,都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谭雯丹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无论走向何方,缔造精彩人生必将持续。

关于培养研究生的体会

我今年带的毕业研究生谭雯丹获得了天津市创新特等奖,在此交流一下培养经验,分享一些我在带研究生期间的一些体会。

每年金秋9月,研究生新生都会怀揣梦想进入民航大学。应该说我们每一名研究生都是追梦人。如何指导和帮助研究生顺利追梦、实现梦想,这需要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努力。

由于本科和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差异,研究生的定位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目前民航大学研究生学制是三年,第一年主要上一些专业课程。由于本科的惯性,研究生在第一年课程的学习大家都是没有问题。如何让学生能在第一年实现从本科角色到研究生角色的深度转换,建议在第一年,导师就帮助学生围绕研究方向确定一个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关于研究方向建议,最好在确定最后的研究方向之前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对该方向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技术瓶颈进行相对精确的把握。我认为,好的培养方向的选题基本上是成功的一半。

在确定研究方向和目标基础后,下一步是如何实现培养目标,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围绕研究方向的总目标,将目标拆分为多个阶段的周目标,并坚持每周最少和学生花费半天时间在一起围绕研究方向的难点、在研究过程发现的新问题一起讨论,同时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特别是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的最新文献,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在培养目标实现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可能大部分研究生进入民航大学都有一个期望值,能在整个研究生期间出大量成果,成果的形成是围绕研究方向开展的一些工作的一个凝练和总结,通过瞄准研究方向、聚焦科学问题、围绕难点进行突破,其研究自然就会形成论文等一些成果,建议不要为了成果而成果,成果应该是在做研究方向的科研过程自然而然形成的产出。由于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大部分都没有进行过学术论文撰写的训练,对于学生的第一篇小论文,导师最好多花些时间进行详细的修改,通过修改研究生的第一篇论文,和学生深入交流,让学生掌握如何撰写小论文,如何凝练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如何通过科学分析获得结果实现对行业发展的支撑等。第一篇小论文的成功还有激发学生科研兴趣的“功效”。

在学术视野的培养方面,结合学生研究方向,导师可以结合自己个人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多去研究方向顶尖的科研院所和团队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对前沿问题的深度理解和准确把握能力,提升学生协同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通过和行业内的顶尖科研团队和专家进行互动,更精确地把握目前遇到的难点是行业内的难点还是只是自己个人不能解决的“伪难点”,这对后面研究方向科研成果的产出有很大影响。

在学生科研条件方面,由于目前从事的研究方向大部分都是跨学科的,单一靠某一个实验室很难实现对结果的全面表征,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助社会资源,比如高校的开放重点实验室等。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尽量避免低端的重复工作,只有先进的实验方法和表征方法才能为成果的产出助力。

最后,在研究生整个学习期间,研究生需要和导师经常沟通和互动,很多新的学术创新点就是在和导师沟通过程中不断碰撞思想产生的。

研究生期间,学生在进行科研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体育锻炼,做到劳逸结合。

以上是关于研究生培养的个人体会,在科研的道路上无论是导师还是学生,都是追梦人,祝每位研究生追梦成功。

——机场学院 庞铭

每个人都是梦想的孩子

但是逐梦的路上永远不会一帆风顺

但是坚信只要

脚踏实地、自强不息

孜孜不倦、乘风破浪

不断丰富充实自己

总会迎来梦想绽放的一天

加油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