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男轻女,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传统"从古至今,这个传统都是难以更改的。无论是君臣,还是寻常百姓家,都是重男轻女。

而世人对于这样的传统或许已习以为常。那是为什么产生了这样的观点,而延传至今呢?

古代,多为君主制,而君王大多为男子。历史上也仅有两位女子,掌握政权。所以,君王更多希望有男孩出生,可以继承自己的王位。

毕竟确实是男子会更让人信服些。

寻常百姓只是需要更多的劳力,男子可以下地耕种,可以挣钱。女子不得抛头露面,这就引来诸多不便,也使得女子社会地位是依靠男子的社会地位决定。

当然,当时是受社会背景所影响,才导致了家家户户都想生男孩。

即便生出了女孩,也会想方设法地再生男孩。还有一个很主要的观点应该是:在古代,女孩嫁了人之后,是要被冠上夫姓,而且是放在自己本姓之前。

例如,周某嫁给了李某,我们就要叫她李周氏。婚后,没有人会叫她的名字,时间一长或许自己都会淡忘。

01

"无论男子是否有出息,在社会上都有他的一席之地"

男子一直是有社会地位的。但其实和他本来的能力或许没有多大的关系。

他们一出生貌似就备受关注,就连爷爷,奶奶都津津乐道。

他们调皮,父母会说,男孩子嘛,就是淘气一些。特权也会比女孩子多上很多。

确实,男孩子因为其性别,受到了诸多良好的待遇。一些工作,都会特别标注,只招收男生。

因为在人们的固有印象里,男孩子就是要比女孩子要强壮,还比女孩子聪明。

上学的时候,就经常听老师把男孩子与女孩子对比。

男孩子智商很高,但很贪玩。女孩子智商有限,全靠自己后天努力,还不一定比得过男孩子。

这或许是人们内心里的潜意识吧,但我确实也是这样认为的。

男孩子在外不用怕吃亏,随意做他想做的事。女孩无论在哪里,似乎都属于弱势群体。

相对于男孩子来说,人们会过于关照女孩子。

02

"儿子再没出息,也比生女儿强"

虽然现在,女子的地位提升很多,也被众多人认可。但仍然是有一些落后地区,还是有重男轻女的想法。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传统思想,为什么都更想要生儿子呢?

其实,更多的还是,男孩子可以撑起一个家庭的重担。

女孩子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柔弱一些的。

现在都说生男生女,并没有什么区别。

可是,如果你有一个儿子比你有一个女儿会有安全感很多。

女儿终归是要嫁人的,只是一件必然发生的事情。而你嫁了人,就已经是另一个家庭的一份子里。你要融入的是另一个家庭,就是说远离了自己父母,在另一个家庭生活。

表面上来说,你已经不再是这个家里的人。

而儿子不一样,他是把人带回家的。将来儿子的孩子,是和你一个姓氏的,这是传承。

03

"儿子才是,老了之后的依靠"

可能又会有人说,养儿防老,这是更多人所熟知的。而且,绝大多数父母也是这样想的。

在中国,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且儿子赡养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正是这样的深刻思想,让人们争相恐后的生儿子。

虽然儿子小的时候是有些淘气,但长大之后宽厚的肩膀,确实很让人有安全感。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2015年姥爷去世的时候。

母亲是一位坚强的女性,在我们面前一直是一个女强人的样子,但就是姥爷去世的时候,哭的六神无主,仿佛这世界上再也没有了光亮。

我的安慰对于母亲来说,无异于蜻蜓点水,毫无什么用处。

直到哥哥从外地赶回来,在院子里,还没有将行李放下的时候,母亲就跑到了他的怀里,放声哭泣,真的像是希望照亮了大地,这种安全感是任何一个人都代替不了的。

从那之后,我知道了母亲是柔弱,也知道了哥哥的肩膀有多宽厚。

生儿生女,对于现在的父母来说,差别不大。没有王位继承,也不指望着子女要挣多少钱。自己不需要任何人给安全感,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快快乐乐的成长。

这是现在父母最大的心愿。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私欲,去随意改变他人的生活轨迹。

即便我们是父母,也没有决定他们生死的权力。让一切顺其自然,听从内心的指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