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招生事关考生前途、家族荣耀,不仅是考生自己,他们的老师和家长都对之很重视。然而,每年高考招生,总会有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各种幌子实施种种骗术,部分高考生家庭因此失了钱财,还导致考生错失进入正规学校就读的机会,很是可惜。

为了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笔者专门整理了近些年高考招生的几个骗术,!考生和考生家长都要注意了,别上当。

第一个骗术:冒充高校工作人员

一些骗子,带着高校宣传简章,自称是某高校工作人员,向家长和考生介绍学校。经过几轮交涉,当渐渐获得家长信任,他们就会不断向家长暗示“以孩子的高考分数,很难被录取,但自己可以帮忙”。家长一时心急,砸下巨资,结果上当受骗。

了解高考招生录取机制的人都清楚,录取工作实行的是异地远程网上录取,计算机按照高考生的志愿和分数进行检索和排序,再根据一定的规则投档,任何人都没有能力干扰投档结果,更不可能有能力录取一些不符合条件的考生。

第二个骗术:以“自主招生”旗号行骗

自主招生又称自主选拔,指考生通过高考自主招生笔试和面试后,可以享受相应的高考降分政策。一般情况下,学校会与通过考试的考生签订招生考试合同,考生会得到十分至几十分的降分录取“特权”。专业选择方面的优惠,考生则要与学校具体洽谈。

由于一些高考生及考生家长对自主招生政策不了解,骗子利用考生和家长的认知盲区行骗,以“花钱能搞定”为借口向家长索要钱财。

其实从2020年开始,将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取而代之的是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的“强基计划”。

第三个骗术:谎称“有内部指标”

有一些骗子自称与考试院或招生院校某领导熟悉,可以帮助运作内部指标。还有一些胆大妄为的骗子,他们伪造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以高校招生人员的身份与考生和考生家长接触。在接触的过程中,他们会拿出伪造的证件和伪造的空白录取通知书,以获得家长的信任。再通过诱骗的方式骗取家长的钱财。有些家长交了钱还傻傻地在家等录取通知书,殊不知骗子们早已逃之夭夭。

各地的高考招生录取工作会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下达的招生计划和招生程序,所有与招生有关的公开资料都会统一向社会公布。即便有追加录取的指标,省考试机构也会第一时间公之于众,没有人可以拿到所谓的“内部指标”。

第四个骗术:混淆教育形式蒙骗

高等教育办学形式是多样化的,以本科为例,有全日制本科教育,也有自考、成考、开放教育、业余教育、远程教育等形式的非全日制本科教育。一些招生骗子就特意将自考助学辅导、远程教育等与全日制本科教育混淆,声称交钱就能上大学,结果很多家长交了钱,只能上“自考学习班”,或“远程教育学习班”,根本拿不到全日制学历证书。

虽然说通过自考、成考、业余教育、远程教育等形式获得本科学历,也是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但因为这类教育形式入学门槛低,教学内容和教育质量不及全日制教育,拿到的本科学历在求职过程中很难被认可。所以它们一般只适合那些有学历需求的在职人员,应届高中生,还是应该通过高考,进入全日制院校进行全日制学习。

第五个骗术:凭借“定向招生”或利用所谓的“预科生”进行行骗

一些骗子拿国家定向招生政策说事,以“三寸不烂之舌”博得家长信任,让家长相信他们有实力弄到定向招生指标,然后支付一笔不菲的“定向费”。也有一些骗子向家长推介不存在的“预科生”政策,以获取巨额好处费、信息费。受骗的家长带着孩子到学校后,根本无法办理录取手续。

定向招生是为了鼓励学生到农村或一些特殊行业就业的招生政策,各地的定向招生计划会与其他招生计划一样,由招生考试院统一投档录取;而“预科生”的说法根本就不存在,高校招生中的民族预科班,与“预科生”是两个概念,且民族预科班也是需要按照正常高考志愿填报程序才能被录取。

总之我们要记住,高考招生的所有程序都是公开透明的,通过正规的官方网站可以查询任何相关政策,并了解录取过程。所有号称能用金钱摆平的录取方式,都是违法的,家长切不要相信有“后门”,否则害了自己也害了孩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