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一考定终身”这句话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常见于年迈的班主任在循循教导班级里的那群熊孩子,也常见于看到自己孩子班级倒数成绩单后父母失望责备的场景。似乎高考分数对孩子的前途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这里学马君要告诉各位读者朋友们,高考分数固然重要,但是得知分数后如何选择也同样重要

亲爱的家长们,如果说分数不理想,想要冲刺更高的目标,那么请你帮助你的孩子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投入到复读的“苦海”中(毕竟要再经历一次高三和高考)。

如果你的孩子选择进入大学,投身新的生活和学习节奏,那么恭喜你们,接下来学马君的分享,可能会让你的孩子十年受益。

正文

2020年延迟了一个月的高考终于结束了,很多孩子刚考完都急着放松自己,参加各种聚会活动,毕竟压抑了这么久,这些行为都可以理解。但是还有不到一周,高考就要出分了,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分数决定了孩子的出路。但是事实上,在出分后一周的志愿填报和高考分数同样重要。

志愿填报不止是决定你的孩子未来4年在哪座城市、哪个学校学习生活,还决定了你的孩子未来10年的路是否走的通顺。

只有两类孩子不需要考虑高考志愿填报问题,第一类是清华“姚班”、“智班”,北大“图灵班”,上交大“ACM”班,这类学生属于学校二次选拔,都是人才中的人才,拔尖中的拔尖。第二类就是文章上面提到的,分数不理想,选择复读的孩子。

往往在这里,很多家长和孩子会纠结,那到底是选择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

有人说,学校重要,因为应聘的时候,面试官都会问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有人说,专业重要,如果不喜欢这个专业,在大学里面是很难转专业的,只能“被迫”打《和平精英》...

其实两种说法都对,也都不对。

孩子在选择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的时候,要因个人生涯规划而异,因分数而异,因学校而异。

高分段的学生,在选择志愿时,应优先考虑学校,兼顾专业。低分段的学生,应优先考虑专业,找容易就业或者深造的专业更为合适。

高分段的学生为什么优先考虑学校?不仅仅是在就业面试的时候牛逼哄哄的告诉面试官自己是“清北人复交”等重点名校的高材生,而是重点大学给到学生的资源、平台、眼界完全不是一般大学能够比较的,这些对于学生的提升无疑是巨大的。

我们可以看一下2020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开支预算前30名:

大家可以发现,同样是顶级名校,学校之间的开支预算有非常大的差别,从总排名来看,清华大学总预算达到了310.72亿元,位居国内高校的首位。浙江大学自2019年预算超越北京大学之后,2020年预算依旧有大幅提升,总预算高达216.2亿元,与北京大学逐渐拉开了差距。中山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由于拥有庞大的医学学科,总预算也超过了150亿元。

与其它同档次高校相比,南京大学的经费确实偏低。华东五校中,浙大、复旦、上交、中科大等高校经费都超百亿,哈工大、西交大经费都在90亿以上,而南大却不足80亿。2019年南大的经费排名第17位,当时就引发了不小的讨论,今年南大经费排名依旧继续下滑。南大缺少预算不是一年两年的问题了,这些年南大的大量人才流失和缺少经费有很大的关系。也有观点认为,南大之所以预算上不去和医学这个短板有关系,毕竟排名靠前的大学基本上都是理工科或者医学实力较强的高校,南大这方面是硬伤。

还有一些高校预算是下降的,代表高校有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厦门大学和南开大学等。其中,厦门大学下降比例超过10%。看来这些高校确实是响应了号召,大力压缩了预算。预算下降的毕竟是少数,多数高校预算都有上涨。除了上面提到的东南大学之外,湖南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预算增长比例都超过了10%。天大和南开的预算差距也在越拉越大,原来的同城双子星似乎渐行渐远。湖南大学预算增加了20%,不知道在今年的双一流评选中能否顺利上岸。

除了教育部直属高校外,地方高校预算在今年迎来了大爆发。郑州大学入选双一流之后预算大幅增长,2020年预算高达63.28亿元,排在全国高校总支出的第24位。即便加上哈工大、中科大等高校,其排名也在30以内。深圳大学作为广东重点扶持的高校,常年预算排名地方高校首位,今年也是首次被郑州大学超越,不过其预算也超过了60亿元。另外,南方科技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今年的预算增长幅度都超过了40%,这是相当惊人的。

整体来看,高校的预算和高校的规模一般成正比,巨无霸高校预算自然就多。同时,理工科和医学规模大的高校总经费也比较高。评价一所高校是否为土豪,不仅要总预算,还要看生均预算。从生均预算来看,南方科技大学确实无校能及。同时,工信部直属的哈工大、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生均费用也很高。由此看来,高校中的土豪大学都是非常低调的。

在当今时代,一所高校要想快速发展,一定数量的经费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正在建设“双一流”的国内重点高校而言,办学经费的多寡就显得更加重要了。经费的多寡,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双一流”建设的快慢。

好,看完各顶尖大学的支出预算,咱们再看看各顶尖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的情况:

第一梯队:

第二梯队:

第三梯队:

国家实验室是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的科研实体。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门,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可以说国家重点实验室代表了目前中国最高精尖的科学研究技术水平,是中国最高端的科研人才聚集地。

目前中国一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700个左右,其中依托高校为主体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共只有180个左右,目前中国有高等院校3005所,所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于高校来说绝对是非常稀缺的资源,一所大学拥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绝对能反映出这个大学的科研实力。

接下里我们再看一下顶尖大学的2019年就业情况: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所以总体来讲,越顶尖的大学,这里的学生能接触到更多的稀缺资源(师资、校友、对外交流等),能有更大的平台去展示自己,氛围也不会有很大的不同,就业也会有更多样的选择。而且顶尖大学的学生本科毕业以后选择深造的比例非常高,顶尖大学学生深造的机会和途径也会更多。

好,咱们再来看看哪些专业方向比较好就业。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和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我们先来看一下2020年高校毕业生的总体的就业形势。

我们再来看看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较好和较差的行业。

接下来看一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较好和较差的职业。

好,那我们再看一下毕业生期望的行业是哪些。

接来下,看一下毕业生期望的岗位是哪些。

下面看一下毕业生获得offer的数量。

毕业生获得offer的原因。

毕业生未获得offer的原因。

所以总体来讲,高校毕业生倾向于去互联网、文化/传媒/娱乐、商业服务、金融业等新经济行业。有职业规划、有相关实习经验、求职目标明确的毕业生更容易受到面试官青睐。

当然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的因素不仅仅是高校和专业,还要参考孩子个人职业规划、地域、家庭等因素。没有经验的家长要多学多问,孩子十几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未来的生活工作能更加美好,千万不能因为这“一选一择”走错了路。

来源:学马教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