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一首歌,进门一把禾。这是陕南山区农村男人们日常生活的缩影。近几个月,带有浓重地方口音的陕南山歌却时常响起在关中的黄土原上。这不是幻听。今年45岁的王洪军,时不时的就扯开不再动听的嗓门,让充满“异域风情”的陕南山歌,传遍小屋方圆几里的沟沟卯卯。这是高兴由内而外自然表达的声音,能听懂这些山歌的除了“随军”的妻子,可能还有他赖以生存、得以致富的16匹骡马。三年前他因病致贫,家庭陷入窘困;三年后他率领“马帮”,重拾生活信心。“人要勤劳,不要等不能靠。”这个背井离乡的庄稼汉,凭借着和骡马一样的那股倔劲儿,实现了命运的重启,完成了人生的逆袭。

循着歌声来到两间一共大约10平米的小土房前,透过一方小窗户可以看到,熬粥的电饭煲已经雾气腾腾,正切菜的王洪军嘴里哼唱着山歌,身边不远处的妻子一边摘着花椒叶,有一句没一句跟着和唱,夫唱妇随原来可以表现得这么随意又具体。

一曲唱吧,王洪军终于发现了约访的客人,连忙撇下菜刀,擦了双手提起两个简易凳子来到屋外,招呼着坐在树荫下。“地方有点偏,不好找啊,哈哈哈。”唱歌时的笑容似乎被凝固在脸上一般一直持续到屋外,这是一个性格爽朗的陕南汉子,不高的身材很匀称,经常下力才有的肌肉紧绷在一件灰色的汗衫下,露出的胳膊皮肤却是陕南人惯有的“光滑”,唯独斑白的寸头有些不合年龄,那是3年前一场病留下的印记。

2016年,一向健壮有力的农活好把式突然感觉乏力、心口痛还经常发烧。作为家中顶梁柱的他隐约意识到不敢大意,很乐观的去了医院。一检查却是晴天霹雳:“先天性心脏病,需要做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我都这把年纪了,怎么会是先天性心脏病......”因为才盖了3间平房,让原本还算殷实的家境在现金上并不宽裕,前后犹豫拖了半年,借了5万凑够手术费。 2017年8月份完成手术,也许是上天垂怜,也许是生命力的顽强,手术后马洪军恢复的还算理想,但是从此不能再从事重体力劳动。以好把式、肯出力深受村邻信赖的他,突然失去了安身立命的依靠,整个家庭很快陷入困境。聊这些困难过往的时候,笑容始终挂在王洪军的脸上,因病致贫的阴霾已经不复存在。

两个孩子要上学,自己治病借的债要还,妻子因为患精神分裂症住院治疗,体重从110斤增重到180斤。。。。。。出院休养了半年之后,整个家庭失去收入来源,从家境殷实沦落为贫困户, “我们老家有句谚语,人挪活树挪死,想活人就得折腾。” 没上过学,但是他明白穷则思变的道理。

一次午休,看到茶马古道的节目,他眼前灵光一现,“我以前也吆过骡马。”他萌生出也弄个“马帮”讨生活的想法。

一个靠身体吃饭的农村力巴,动过大手术后村民们有意无意的开始疏远他,体力上肯定不行了,万一旧病复发有个三长两短。。。。。。避害趋利是人之常情。借钱买马,简直难如登天。

在医嘱需要休养两到三年的情况下,这个庄稼汉等不了,家里的经济情况也等不了,他决定提前“复工”。“借钱,买马。说弄就弄我这人性子急。”

其实,王洪军的“复工”之路要比想象中难得多。家境中落的他,已经沦为贫困户。借钱变得不再容易,别人怕他还不起。吃了几次“闭门羹”他已记不起来,他硬着头皮到村支书苏顺志那里再碰最后一次运气。没想到抱着尝试一下的念头,村支书借了他2.5万元。由于钱不多,他挑选了年龄稍大的4匹骡马,组建“马帮”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书记借钱给我的时候说,一个孝敬父母的人有啥不能放心的?现在想起来,真的很感谢,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其实王洪军从小家里就困难,11岁的时候父亲半身不遂,年幼的他不仅四处问医坚持治疗,还主动承担家务,13岁便成为一把好手独当一面。也许是村支书看好他年少时孝敬父母的品性,也许是多年来他干活儿实在为人实诚,2.5万元成为他3年后脱贫致富的启动金。

这个豁达又质朴的山里农民没有辜负村支书的信任,王洪军的“马帮”要价合理不误工期,接活儿不断。很快骡马的数量从4匹增加到6匹、10匹、12匹。直到今年3月份,宁强县汉源街道办党委书记陈益品为他争取到5万元政府贴息贷款,将“马帮”数量扩大到16匹。业务也从本省扩大到四川、甘肃和江西等地。“说真心话,要不是俺村支书和驻村书记帮忙起步帮忙发展,我哪有今天?恐怕早都过不下去了。要说感谢政府,感谢党,对我来说还真不是一句客套话。”

从艰难起步到今天初获成功,王洪军只用了3年时间,做人厚道、爱交朋友是他成功的法宝。“马帮”干活儿需要帮手,喂马饮马装卸货物都是体力活,运输途中需要马夫牵引负责安全。由于从老家带马夫需要负担住宿饮食问题,为了节约开支,他决定每到一处就地重新培养马夫。

牲畜不愿意接近陌生人,不了解马匹的人也会惧怕这些大型动物。需要用骡马来完成运输的工程工地往往条件有限,骡马负重之后容易受伤,马夫的安全更不能出半点差池,一个熟练的马夫需要十来天才能培训完成。怎么给骡马饮水、喂料,怎么吆喝口令,他一遍又一遍做示范不厌其烦,直到新任马夫完全掌握。

16匹骡马是王洪军的全部家当,王洪军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伺候它们身上。半夜起来给骡马加料,负重之后间隔一段时间才能饮水,夏天割回来的青草要放凉了再喂等等等等。“骡马2岁便可以干活,寿命大概在40左右,我今年45,我肯定比它们先退休,必须照顾好。”王洪军对这16匹骡马的关心胜过关心自己,每匹骡马干活儿时的步态是否异常、水量食量控制得是否合理,都是他每天工作中的重点。3年经验积累王洪军自夸已经是半个兽医,牲畜一般的病症都可以观察出来,并能对症喂药和打针,对外伤消炎也是手到擒来。

王洪军对骡马上心不难理解,对马夫也是十分和蔼,每一趟活儿回来,都有泡好的热茶,还会散一圈纸烟,问问路上的情况,身体情况好的时候也少不了帮忙装卸马鞍,打理马厩等。“我对他们好,它们就会对路上的骡马好。骡马惊了可能伤着人,或者出活的时候石料掉下来砸着碰着,或者骡马自己受伤,那都是不得了的事。”王洪军坦言,要降低骡马的受伤风险,让团队更加稳固,最终都会直接左右着每一单活儿的收入。现在看来,王洪军的为人赢得了别人的认可和经济上的回报。

短短3年时间,王洪军成功完成自救,已经摘掉了“穷帽子”。没念过书,但是他心里有一本收支明细账单,记录着从脱贫到致富的喜悦。

一匹骡马根据年龄和体质等情况不停,价值每匹一万一二。每匹骡马每天需要消耗40元钱的草料,马夫每天工资200元,包括100元一月租下村民看果园的房钱,零零总总乱七八糟算下来,只要有活儿干的情况下,大约一天有三、四千的收入。除过季节、天气不能干活的亏空,还有马匹的运输费用以及购买耗材等环节,每年大概可以存下5到10万元不等。

小孩上学赡养老人自己生活家用以及看病等欠下的外债一共10万左右,但是这几年没有结的工程款也有20万的样子,两下抵消还能结余10来万。加上16匹骡马每匹一万一二的资产,王洪军已经从贫困的行列里挣脱出来。“媳妇儿,俺们现在当不成贫困户了。”喝着啤酒,王洪军和妻子开玩笑。

“只要自己勤劳不等不靠,加上扶贫攻坚政策的强力扶持,我现在基本上算是翻过身了。”总结自己的再创业经历,王洪军很有信心。“现在我只要把马帮经营好,把自己身体养好,还清外债是迟早的事,甚至把老家的3间平房再盖一层,实现人常说的奔小康,都没问题。”

马帮干活分成上午7点到10点、下午2点到5点两个时段。“这天气,走路都觉得气短,人需要休息,骡马也需要休息。” 7月上旬的铜川市王益区环山公园建设工地上骄阳似火,中午室外已经直逼40度,但是原上的早晚气温还是很凉爽,吃过晚饭,王洪军都会带上妻子文纪春出门散步,自己唱着山歌,妻子拍拍小视频,苦日子的阴霾,在王洪军夫妇的脸上身上已经彻底没了踪影。

不会写诗,他们将山歌唱响在离家致富的远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