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至少5家上市公司宣佈退出參與設立保險公司 新增參與者爲零

本報記者 冷翠華

7月20日,海南海汽運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汽集團”)發佈公告稱,決定退出發起設立海金財險公司。

事實上,《證券日報》記者根據上市公司公告統計,今年以來,至少5家上市公司宣佈退出發起設立保險公司,而今年到目前爲止沒有一家上市公司宣佈參與發起設立保險公司。

從上市公司資本對保險行業的參與情況來看,2015年和2016年資本對參與保險業的熱情猛漲,此後有所降溫,2019年首次出現“出多進少”的局面,而今年到目前爲止,則呈現“只出不進”的局面。業內人士認爲,預計未來新增保險機構數量仍將維持在低位。

多家上市公司宣佈退出

“鑑於海金財險公司籌建審批時間經歷的週期較長,公司決定退出發起設立海金財險公司。”海汽集團在公告中表示。

從發佈參與設立公告至今,海汽集團只等待了一年多。2019年3月18日,海汽集團發佈公告稱,擬投資1.5億元參與發起設立海金財險公司,認購其10%的股份。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上市公司公告統計,在海汽集團宣佈退出之前,今年至少還有用友網絡拓維信息銀江股份萊美藥業等4家上市公司先後宣佈退出參與設立保險公司,這幾家公司從決定參與設立險企到最終退出,至少等待了3年多時間。

其中,用友網絡在2016年12月份公告稱,擬出資2億元發起設立友泰安財產保險,佔20%股權。不過,截至目前,友泰安財產保險尚處於籌建期,“鑑於公司聚焦雲服務主業,公司擬終止參與友泰安財產保險的發起設立事宜。”用友網絡表示。

萊美藥業和拓維信息則同樣於2016年12月份公告稱,擬參與設立愛爾健康保險公司,而在今年兩家公司先後宣佈退出,原因皆爲該保險公司尚未正式進入設立階段。

此外,銀江股份早在2015年12月份就公告稱,擬出資不超4億元參與發起設立大愛人壽,持股佔比20%。經過4年多的等待後,銀江股份決定退出。“根據目前市場環境,契合公司城市大腦戰略規劃的調整,聚焦主業,提升公司資金利用效率,重點投入主業相關的研發創新,經審慎考慮後,決定終止參與設立大愛人壽的投資事項。”銀江股份表示。

《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發現,與往年上市公司資本對保險行業“有進有出”的狀態不同,今年以來截至目前,上市公司對保險業是“只出不進”,宣佈退出者有5家,宣佈參與者爲0家。

具體來看,2016年,共有70多家上市公司宣佈擬參與投資設立保險公司;2017年,這一數字爲31家,同時,有4家上市公司宣佈退出參與設立保險公司;2018年,擬參與發起設立和決定退出參與發起設立險企的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爲5家和3家;2019年,僅有3家上市公司擬參與發起設立險企,有4家決定退出參與設立,首次出現“出多進少”的轉折。

與此同時,從監管機構的批籌來看,2019年至今,除了少數保險資管公司、外資再保險公司,銀保監會並沒有批設新的保險機構主體。

新增保險主體將很少

爲何近年來上市公司資本對保險業的態度由熱轉涼?新的市場主體進入滯漲階段的原因是什麼?後期,新設保險機構還會“放量”嗎?

對此,中國社科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認爲,上市公司資本涉足保險業熱度降溫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申請新設保險公司在排隊的較多,等待期較長;二是保險公司股東准入和公司治理監管的標準提高,對關聯方交易、“一參一控”等監管要求強化,讓一些擬進入者卻步;三是保險市場化改革加速,公司盈利壓力增加,預計部分險種未來的增速將放緩,讓保險業投資吸引力下降。

對於監管批籌收緊,王向楠認爲,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前期籌建和申請設立的保險公司在陸續消化中,二是大部分城市的保險公司數目已經到達了競爭性較強的標準,爲了平衡好競爭和穩定的關係,監管批設的節奏放緩。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諮詢合夥人周瑾表示,中國市場的保險產品同質化嚴重,伴隨着保險行業業務轉型與增長模式的轉變,保險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馬太效應明顯,中小主體普遍面臨着發展乃至生存的問題,加之前些年資本對保險牌照的投入並不太理性,最近5年新開設保險公司的整體發展也不太順利,給市場帶來的創新元素和價值貢獻並不明顯,所以,對於同質化競爭主體的牌照,監管審批的總體態度是謹慎的。同時,去年以來,國際和國內經濟形勢變得複雜,很多上市公司的經營也存在不確定性,對於非主業的投資也會有所收縮,部分上市公司前幾年曾經計劃參與設立保險公司,甚至已經提交可行性研究報告和申請材料,但一直處於排隊狀態,並未進入到籌建階段。基於當前及未來的形勢,這些公司判斷可能進一步推進的希望不大,宣佈退出也是合理的選擇。

從趨勢上看,王向楠和周瑾一致認爲,未來市場上新增保險公司數量將長期維持在低位。周瑾表示,新增機構數量少,且主要爲外資機構或健康險、養老險等專業領域的險企。從業務發展來看,險企必須創新產品和模式,做大保險的增量市場。王向楠指出,隨着市場競爭更爲激烈,一些股東會被動或主動退出保險公司,因此,擬進入者可以考慮收購這些股權;同時,擬進入者也可多考慮籌辦專業性很強、能改善市場供給的保險公司。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