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4月13日,一场特殊的婚姻在日本东京的军人会馆,也就是现如今的九段会馆举行。这场婚姻引起了中日和全世界多个国家的关注,之所以如此,自然因为婚礼太过特殊。

溥杰与嵯峨浩的婚礼

这场婚礼举行时正是中日关系最严峻的时刻,此时,日本占领东北后建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已经存在五年。婚礼上的新郎来自中国,新娘来自日本,他们二人的结合便是日本企图进一步控制中国的一步棋。

日本人这盘棋上的这两颗棋子分别是:伪满洲国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和日本侯爵嵯峨公胜的孙女嵯峨浩,因为这场婚礼本就是阴谋一般的政治联姻。所以婚礼上出席的几乎全是怀抱政治目的出席的要员,溥杰这边的亲友仅几名,而嵯峨浩参加婚礼的朋友也被限定为了5名,师长则被限为7名。

一场婚礼,自己的亲友却被隔离在了婚礼,溥杰和嵯峨浩及其亲友自然怨声载道。他们开始意识到,这场婚姻所面临的一切将不会像他们想象中简单。

婚礼这年,已离过一次婚的溥杰年30岁,而嵯峨浩年也已23岁。

两人的婚礼虽一直被日方掌控,但婚礼的排场却非常到位。这点,从日本《读卖新闻》当时对这场婚礼的描写就可见一斑。具体,请看节选:

“淡云藏空,春光明媚,樱花待放的4月3日,在九段军人会馆,满洲国皇帝陛下的御弟溥杰氏与嵯峨公胜侯爵的孙女浩小姐,在日满结缘更加牢固的两国朝野的欢庆声中,圆满地举行了结婚典礼。”

从现今存世的两人婚礼照片来看,这场婚礼无疑也是极尽隆重的。照片上的两人都穿着象征贵族身份的服饰,而“金装”之下的溥仪和嵯峨浩俨然金童玉女一般。

婚后,两人还在日方的资助进行了一星期的蜜月旅行。

就在两人举行婚礼的当天,身在国内的伪满洲皇帝溥仪却神经极度紧张,他一直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脸上的神情也异常凝重。他心里十分害怕,但他的害怕却并非是为国家为人民,而是为自己的安危。溥仪知道:日本人这步棋,就是为了寻找新的取代他的更好的“傀儡”。而这个“更好”,当然是一个有日本血统的傀儡皇帝了。

这就意味着,一旦溥杰和嵯峨浩生下男童,他溥仪在日本人眼里就将没有任何利用价值,那时他的生命安全自然也就没有保障了。

正因为看透了日本人的奸计,在溥杰与嵯峨浩认识前,溥仪才那么着急地替离婚弟弟溥杰找新的妻子。最初,溥仪找到的理想人选是晚清最美格格完颜童,这个女子是皇室出身,姿容也相当出众,她还是溥仪皇后婉容的表妹。

可溥仪的计划最终还是因为日本人的强烈反对而搁浅了,日本人对溥仪说了:在日本留学的溥杰只能娶日本女子为妻,而且还必须是日本贵族出身。

日本人经过长期的周密考察后锁定了嵯峨浩,嵯峨浩与日本皇族关系密切但又并非内室成员,除了这个因素之外,嵯峨浩之被选中还因为她的容貌极其出众,日方认为拥有这样倾世容颜的女子是完全可以担负起“蛊惑”溥杰之重任的。

果然,嵯峨浩的照片被送到溥杰手中之后,溥杰只一眼便喜欢上了这个明眸皓齿的清纯佳人。所以,日方问完后溥杰便欣然点头同意了。

相比之下,最初的嵯峨浩对这段婚姻则怀着惴惴不安,她的家人更是感觉到恐慌,虽然当时的溥杰是所谓“御弟”,可当时中国毕竟在日本铁蹄之下苟延残喘,所以他们对这桩“安排”感到寝食难安。

可当溥杰真的出现在嵯峨浩家族时,所有人,包括嵯峨浩所有的担心竟全都一扫而光了。因为他们看到的溥杰虽在军校读书却温文尔雅且仪表堂堂。嵯峨浩看到溥杰第一眼就温柔地低下了头,她的家人纷纷在见到溥杰后感叹:“这样堂堂的好青年,在日本是极少见的,像他这样的人才,就算是没有地位、不是日本人也没关系啊!”

这次会面后,当家人再问嵯峨浩对这桩婚事的看法时,她低头羞涩地道:“一切都拜托了!”

在嵯峨浩和溥杰的眼里,这桩婚姻是一见钟情的结果,而并非因为政治因素。所以,婚后的两人感情一直非常和睦。

蜜月结束后,溥杰和嵯峨浩搬到了离溥杰就读的步兵学校很近的日式建筑居住,在这个面朝大海的房子里,两人着实过了一段甜蜜恩爱的好日子。

那时候,每天早上7点,溥杰骑马去上课,而嵯峨浩则留在家里,顺便接待一些向溥杰索字的客人和采访者。

然而,这段婚姻终究埋藏了太多的雷,他们也注定不比寻常夫妻。

1937年,毕业后的溥杰带着怀孕的妻子回到了伪满洲所在的长春,他们的到来并没有受到溥仪的欢迎。他们回来之时,卢沟桥事变已经爆发,中国的全面抗战开始。

此时,本就对他们这段婚姻怀有不满的溥仪一直冷眼看向他们,早在他们回国前,溥仪就做好了不和弟弟说心里话的准备,因为他觉得“嵯峨浩就是日本人安排在弟弟身边的眼线”。

所以,当时的嵯峨浩发现:假如他们和哥哥溥仪一起吃饭,只要是她做的饭他均一口不尝,如果桌子上全是她做的吃食,他也一定等弟弟动过筷子后才略动一下。

溥杰夫妇回国半年后,日本人胁迫溥仪签署了一个所谓的《帝位继承法》,这个继承法里的一条规定:如果帝(溥仪)不在且无子孙了,可传位于弟之子孙。

很显然,这条继承法基本论证了溥仪之前的猜测:日本人想用溥杰和嵯峨浩的儿子顶替他做傀儡皇帝。到那时,他和他的弟弟将都会成为牺牲品。

依此看,溥仪对嵯峨浩冷淡自是情理之中了。

不得不说,溥仪对嵯峨浩存在偏见,这自然是因为他对她缺乏了解。真实的嵯峨浩从踏上中国这片土地起便对中国人民怀有同情,当溥杰为他的日本同学在中国上海战死潸然泪下的时候,嵯峨浩斩钉截铁地认为日本侵略中国不对。

当善良的嵯峨浩在路上看到自己国家的军人逮捕中国人时,她的心里也是五味杂陈。嵯峨浩在骨子觉得已嫁给溥杰的她是个真正的中国人,越是如此,她便越发对中国人怀有同情。

对于嵯峨浩而言,嫁给溥杰对她而言几乎没有任何好处。首先,她得跟着丈夫回到战火连天的中国,其次,日久后,她还得忍受本国人民和来自中国人民对她的各种猜忌,在这些之外,嵯峨浩在中国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刚回到东北时,因为中日已经开战,所以两面受气的嵯峨浩和溥杰被安排到了一个牧场里,牧场周围杂草丛生,常有野兔、獐子出没,还曾有过土匪。

但即便面对这样的条件,从小锦衣玉食的嵯峨浩也没有任何怨言,她在这里为溥杰生下了第一个女儿:慧生。

溥杰夫妻与慧生

慧生的到来,让溥仪和溥杰都深深地长舒了一口气。因为她的到来意味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溥仪和溥杰都会是安全的,毕竟,这就代表家里真的有“皇位”继承的他们还没有真正的“后”。

溥仪哥俩高兴的当口,有一个人却因为慧生的出生非常气愤,他便是“满洲国”帝室御用挂关东军大佐吉冈安直。

吉冈安直在婴儿出生前就准备了礼物:一件白色的松鼠皮大衣。他给这大衣准备了两种绸带包装,如果是男孩,就用水色绸带;如果是女孩,就用粉红色的绸带。当他知道是一个女孩时,竟在扔下系了粉红色绸带的礼物后,便拂袖而去,留下目瞪口呆的众人。

慧生的到来,为溥杰和嵯峨浩带来了无数欢乐,她也缓和了溥仪兄弟两的关系。溥仪非常喜欢这个中日混血的漂亮侄女,这一来是因为他无法生育,二来自然因为她给他带来了安全感。

平日里,每到吃饭的时候,溥仪就让慧生坐在她和溥杰之间并主动为她夹菜。他还给慧生买了钢琴并让她学会后进宫弹给自己听。

两年后,溥杰和嵯峨浩的二女儿嫮生出生。二女儿出生后,溥杰便带着心爱的妻子回到了北京的父亲身边过了一段其乐融融的大家庭生活。

此间,溥杰还带着嵯峨浩游览了一次故宫,对溥杰来说这是对家族的一次回忆,对嵯峨浩而言,这则是她了解丈夫的一个重要阶段,看着丈夫小时候读书学习的地方,嵯峨浩心里百感交集。

1943年,溥杰一家回到嵯峨浩的故乡日本。两年后,溥杰与嵯峨浩带着二女儿回到长春,而大女儿慧生则被留在日本上学。谁也没想到,溥杰与大女儿这次分别竟成了永别。

1945年抗战胜利,日本投降,紧接着,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宣布伪满洲国解体。在这一严峻形势下,嵯峨浩竟在决定是否留在中国还是返回日本时选择了前者,她当时是这样说的:“这里(中国)不安全,但它是我丈夫的家乡,也是我的家乡,我选择和丈夫一起留下。”

可让嵯峨浩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就在她拒绝日本官员带她回日本后不久,她的丈夫溥杰竟为了自身的安全决定跟随日本人去日本“避难”。

因为带溥仪两兄弟去日本的飞机太小,所以溥仪两兄弟竟把自己的老婆:嵯峨浩和福贵人都抛下了。

而这一别,竟就是整整16年。

溥仪与溥杰抛下妻子孩子准备在机场起飞时被苏联红军虏获,随后他们被押往伯力,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囹圄生涯。

在苏联期间,溥仪几次三番给斯大林写信请求长期留在苏联而不要返回中国,这自然因为他知道自己回国后会被以“汉奸罪”论处。每次写信完后,溥仪还要溥杰也在上面签字。可此时的溥杰却只一心想回日本和妻子嵯峨浩团聚,于是他便请求苏联翻译帮他联络东京。

只是,溥杰没有料到的是,他的妻子嵯峨浩此时并不在日本东京,她的处境几乎比溥杰还要糟糕。

得知溥仪兄弟被苏联红军抓住后,明知丈夫抛弃了她的嵯峨浩便哭得死去活来。还没来得及从悲伤中缓过来时,嵯峨浩母女便和婉容一起被抓了,因为“福贵人”透露她与日本天皇关系密切的缘故,她受到了无数次的审讯,期间的她被无数次辗转看押。

几经辗转后,婉容死在了路上,而嵯峨浩则落入了国民党的手里被软禁起来了。不久,她被判为战犯。无数辗转后,嵯峨浩才好容易在日本官员的帮助下回到了日本。自此,嵯峨浩母女三人才得以团聚。

嵯峨浩回到日本后一直一个人带着两个女儿生活,期间的她一直不停地打探丈夫的下落。转眼便到了1954年,此时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新中国,而溥仪则也已于1950年被押解回了中国抚顺战犯管理所。

溥仪和溥杰在战犯管理所改造

得知这一确切消息后,身在日本的嵯峨浩总算放下心来了。行到此时,她已与丈夫分别了整整九年。这一年,16岁的慧生因为心疼母亲鼓起勇气给新中国总理周恩来写了一封长信,在长信里,她向周总理诉说了母亲对父亲的思念,她还请求周总理让父母恢复通信。

周总理见到这封特殊的信件后很受感动,随即,他便将信转交给了在战犯管理所的溥杰。

拿到女儿这封信后的溥杰哭得像个泪人,他一面欣慰自己女儿的懂事,一面为妻子这些年始终在等他而感动。得到周总理准许后,溥杰赶紧提笔给妻子和女儿写了信。

因为当时中日还未建交,所以信是有日本红十字会转交到嵯峨浩手中的。拿到丈夫的家书后,嵯峨浩激动得几晚没睡着,有生之年能再次和丈夫联络上,这对她而言已经是老天的分外眷顾了。

自此后,嵯峨浩便对新中国和周总理怀有了极大的敬重和憧憬。

嵯峨浩便一心想着尽快离开日本带着孩子们前往中国一家团聚,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她19岁的漂亮女儿竟爱上了日本人。

慧生与日本人的恋爱遭到了母亲嵯峨浩的极力反对,她的理由很简单:你是在中国出生的,你是中国人,就应该嫁给中国男人。

无奈的慧生只得写信向父亲溥杰求助,可当时的溥杰却只说“一切听母亲做主”,他没想到自己的这个决定竟被妻子解读成了“反对”。不久,慧生因无法取得母亲同意如愿嫁给日本青年而自杀了。

慧生殉情后五天,当人们找到她的遗体时,她还与青年相互依偎着……

在国内的溥杰得到这个悲痛的消息后伤心欲绝,他随即怀着无比愧疚的心情写下了三首悼念女儿的诗歌,在其中一首悼亡诗里他写到:

“呜呼慧儿!吾伏枕哀吟,汝不可闻。我忏我恸,汝岂获知?呜呼慧生!汝其瞑目于地下,乃父将迎尔骨还吾故土。呜呼哀哉!”

在溥杰承受失女之痛时,嵯峨浩也在极大的悲痛里,她几乎在一夜之间白了头,可她却依旧认为自己的坚持是正确的,她觉得她的所为:是战后,所有中国女人都应该坚持的。

1959年12月4日,溥仪作为第一批被特赦人员被释放,可溥杰却因为迎娶日本女人的缘故继续被关押改造。

被特赦时,溥仪苦口婆心地对弟弟说:“我在改造期间想明白了,这个女人就是日本特务,你可千万不要再和她扯上关系了,你趁早断了和她的往来还能得自由。出来以后,也要赶紧和她离婚!”

溥杰听到哥哥这话却并不吱声,这些年里,吃了各种苦头的溥杰无时无刻不在怀念妻子和女儿,她们甚至是他活下去的全部希望,他又怎会为了自由或者其他而放弃她们呢。

所以,在溥仪再次和他提及与嵯峨浩离婚的事宜时他只说:“她的心是向着中国的,我们可以做中日再建交的桥梁。”溥仪听到这话只是摇头叹息。

一年后,溥杰被释放,溥杰获得自由后,他在日本的妻子嵯峨浩当即就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她抱住女儿说:“我们就要回国了,我们就要和你爸爸团聚了。”

1962年3月,北京统战部就嵯峨浩回国的事情召集溥仪家族商谈。溥杰的弟妹都欢迎嵯峨浩回国,他们认为是一家人就应该尽快团聚,可溥仪却直摇头,他始终觉得嵯峨浩是特务。

双方胶着之际,周恩来总理再次出马,他以个人的名义将溥仪一家请到自己家里吃饭,席间他在营造出来的欢乐祥和气氛里提及了嵯峨浩回国的事宜。

饭后,周总理郑重其事地表示:“偌大的中国,难道还容不下一个日本女子吗!”周总理此言一出,一直对嵯峨浩回国持反对意见的溥仪也点头同意了。

当晚,溥杰便无比激动地给妻子嵯峨浩写信请嵯峨浩回国了。

嵯峨浩接到丈夫的信时正是1961年3月,此时中国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可是嵯峨浩却想都没想便收拾物件动身回国了,她的毅然一如当初婚后与丈夫回国。

回国时,嵯峨浩特点带上了女儿慧生的骨灰,捧着骨灰时她含泪说道:“女儿啊,我们要回你的祖国了,你终于可以落叶归根了!”

1961年5月,嵯峨浩带着母亲、女儿回到了中国。那天的她身穿一件黑色的中国旗袍,她的容颜已经较离开时苍老了很多,但她眼眸里的光亮却依旧如昨。

见到丈夫溥杰的第一眼,她竟是喃喃地对他说:“我对不起你!”听到这话,溥杰赶紧含泪让她不要再说了,他知道真正该说“对不起”的是他自己。

十六年后重聚的那天,溥杰轻轻从妻子手中接过女儿的骨灰盒紧紧抱在怀里,一如分别时他抱着五六岁的她。随即,他在二女儿的一声“爸爸”里如隔世一般地大声应着“哎,哎!”

多年后,溥杰在回忆中这样记叙他们十六年后的重逢,他说:“十六年的岁 月是漫长的,但现在当我挽着浩的臂膀一道走路时,我觉得这个漫长的岁月结束了,我们的新生活开始了。”

团聚后的一家人被政府安置在了北京的新家,他们的新家新式家具一应俱全,屋子里还被安上了电话。此后余生里,嵯峨浩一直与溥杰生活在此,而他们的二女儿则和姥姥回到了日本。

在人生最后的几十年里,嵯峨浩与溥杰一直相濡以沫、举案齐眉,他们的日子几乎完全是世间“神仙眷侣”的模样。

1987年6月20日,嵯峨浩走完了她73年的人生旅程。她辞世时,丈夫溥杰一直拉着她的手唤着“我的浩,我的浩……”

可这一次,无论他怎么呼喊,她也还是走了。

嵯峨浩的葬礼

嵯峨浩离开后的溥杰一直郁郁寡欢,他经常独坐在屋子里看着妻子的照片落泪,七年后,溥杰在抑郁中辞别了人世。

死后,他的骨灰被按照他的遗嘱分成了两处安葬,他的一半骨灰葬在日本山口县山神社(嵯峨家的神社)的爱新觉罗分社,陪伴自己的爱妻和爱女共眠,另一半则葬于北京。

原本,这是一桩被日本人精心策划的包办政治婚姻,可最终,它却被演绎成了生死相许的旷世绝恋。他们用一生的坚守证明:“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类的词句,不仅仅是一首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