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假若没有意识人就没有认知力和思考力,意识是人进行探索的前提,那么意识能否解开意识之谜(如果意识具有“意识”,它是否会故意隐藏自己的真实面目)

大家都知道,人活着意识就在,人死了意识会消失。即使活着的人,当大脑受到损伤,也会出现意识模糊、甚至丧失意识的现象。

意识究竟是什么?

科学家发现,构成人脑器官的最小物质单位是神经元(它能传递电流信号)神经元在动物体内普遍存在,然而除了人类其它动物几乎没有意识。

在人类大脑中,到底是什么产生了意识?


科学家利用磁共振成像仪扫描脑部活动,发现了与意识感知对应的区域,这些区域统称为后侧热区,位于皮层后侧的顶叶、枕叶和颞叶区域。

当刺激后侧热区时,会引起一系列感觉和感受,例如闪光、几何图形、变形的面孔、幻听或幻视、熟悉感或不真实感、移动身体某部分的冲动,等等。而刺激前侧皮层则不会出现这些现象:大致来说,前侧皮层不会诱发直接感受。

就目前所知,所有意识体验均产自后侧皮层(同样是神经元构成的大脑皮层,为何有的区域能引发感觉和感受,有的区域则不能?)

大脑感知系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知。研究发现,感觉越敏感、感受越丰富,意识则越清晰;感知越简单、感觉越麻木,意识则越模糊(同样具有视觉、听觉等基本感觉能力,为何人类具有意识,动物没有意识?)

结论:

1、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感质(能产生感觉和感受的物质结构)
感质可以产生感觉,在此基础形成视觉、听觉、触觉、味觉、意觉等不同感知区域。

2、意识是多种感受汇集在一起形成的综合感知体验(多种知觉的综合反馈)
单一形式的感觉(如视觉、听觉等单一感知),产生低级意识(基础感知,如动物意识,只具备基本的感觉和感受),多种复杂感觉组合在一起,产生高级意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汇集在一起,不同区域的神经相互链接形成综合感知区域(意觉),如人类的思维)

因此,意识是以神经细胞为物质单元,通过结构复杂性的组合方式(构造复杂结构),构造出感质组织(产生感觉的物质组织),组合成感知系统(产生意识的物质系统)。使多种不同感觉和感受交织在一起(视觉、听觉、触觉等不同神经区域相互连接),形成了意识(意识是各种感知的综合反馈)

意识的产生过程表现出层层递进关系:神经细胞(自然物质)→感质(非物质感觉)→意识(非物质意象)

意识的深度探索

1、物质如何演变出非物质——“感质”(产生感觉)


自然万物都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本身没有感觉,“感觉”来自哪里?

假若感质(感觉)是物质复杂结构引起的“质变”(感觉是物质结构复杂性引发的质变行为,物质组织演变出非物质现象),那么只要将物质进行更复杂的组合就能无限的创造出更加神奇的特性!

物质与感觉是演变关系,物质系统是感觉产生的结构基础(感觉离不开物质系统),感觉是物质形态的高级演变(感觉超越了物质形态)

假若感质(感觉)是非物质存在体(宇宙中除了物质,还有非物质体的存在),那么自然物质就不能创造出感觉(纯粹的物质不能构造出感觉)

物质与感觉是纠缠关系,灵赋予物质系统感觉(感觉不是物质系统产生的),感觉通过物质系统表现(感觉会在物质系统中表现出来)

2、“感质”如何产生意识?

动物能产生感觉但却没有意识,为何人类出现了意识?

假若意识是人脑复杂结构引起的“质变”(感质组织通过复杂演变构造出人脑感知系统创造出意识),那么只要将人脑设计的更加复杂就能使人类获得无穷的能力(比如,若大脑构造更加复杂,人就能衍生出超感知力)

意识与感质是演变关系,意识是感质的高级进化(感质组织足够复杂就能创造意识),感质是意识的诞生基础(意识的产生离不开感质)

假若意识是灵赋予人脑的特殊功能(意识不是物质脑功能的呈现),那么人工智能永远不会出现意识(意识不能通过系统升级产生)

意识与感质是等级关系,意识(意象)是灵在人体高等级别灵性的呈现,感质(感觉)是灵在动物身上低等级别灵性的呈现。

结语:科学只能研究物质领域的现象(物质行为和物质规律,却不能触及非物质领域的本质(比如,感觉本质是什么?科学能通过物质系统解释感觉的来源,但却不能从自然中创造出感觉)。科学通过研究大脑的构造,可以解释意识的产生的物理原理(人脑产生意识的机制),但却无法揭开意识的真相(人脑为何会出现意识)

相关阅读:
科学新发现:大脑“主意识”奥秘
大脑奥秘之“全能潜意识”
意识的本质?
自然奥秘——感生万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