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高通早于2018年就已推出整合主动降噪功能的QCC5100系列蓝牙芯片,时下能够查到的主动降噪TWS耳机并不算多,主要以搭载QN1e降噪芯片的SONY WF-1000XM3和搭载苹果H1蓝牙芯片的AirPods Pro最为出名。而Libratone Track Air+是最早使用QCC5100蓝牙芯片的真无线主动降噪耳机之一,搭载即便到现在也还非常少见的高通QCC5121蓝牙芯片,不过令人意外的是,Track Air+和WF-1000XM3 & AirPods Pro一样,是使用独立芯片加上自家降噪演算处理技术,并未使用高通芯片的降噪功能,令人十分好奇其表现如何。最近笔者终于有机会能够体验到Track Air+的降噪效果。

其实当年也入手过Audio-Technica的ATH-ANC7b,而现在只要在这么小巧的体积下,就能够获得主动降噪功能,真的明显感受到科技的进步,那Track Air+的表现到底如何?

产品设计和特色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Libratone Track Air+的包装盒设计,外包装使用蓝色区块搭配纯白底色设计,正面和背面右下为产品外观设计,背面简要的给出了产品特色,整体显得简洁、干净,正面右下角则标出了Track Air+获得2019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的殊荣。

打开外层包装,Track Air+内盒使用带有压印纹路的黑色纸盒,同样使用常见的磁吸式开盖设计,向上掀开就能看到Track Air+耳机和充电盒,充电盒有使用一层塑胶膜保护,而耳机本体则使用独立泡棉区块固定和保护。

对于入耳式耳机而言,选择适合的耳套确实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不只是佩带舒适度,也大大地影响最终声音的表现;配件部分除了耳机自带的S尺寸耳套之外,Track Air+还额外提供三种尺寸的耳套供选择,其他还包含一条USB Type-C充电传输线、说明书等。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一下Track Air+的外观吧!

Track Air+的设计相当独特,由一个豌豆型的本体搭配上一个三角形的金属手柄,手柄采用阳极喷砂处理的铝合金外壳,本体则使用轻盈的塑料材质,整体设计相当简洁又不失时尚感,同时不会有塑料感过重的廉价感。

将耳套卸下后,可以发现Track Air+的耳管相当短,即便套上耳套后长度也是偏短,使得Track Air+在佩带时侵入耳道的程度相当低,主要还是依赖豌豆型的本体卡在耳甲腔来达到固定,对于不喜欢入耳式侵入感的消费者,Track Air+这样的设计能够带来舒适的佩带感。

为了消除环境噪音,除了监测耳内声音之外,Track Air+的金属手柄上部另有一个监测外界噪音的开孔,利用内外监测的方式,让Track Air+具备更好的主动降噪能力;此外,金属手柄底部还有一个通话麦克风收音口,用于语音交谈。

Track Air+的充电盒外型如同鹅卵石造型,采用塑料材质,体积小巧且重量相当轻盈,充电盒上方印有「夜莺」的Logo,Track Air+手柄部分的三个金属接点,刚好对应充电盒的摆放处,采用磁吸式设计,开口刚好符合耳机手柄造型,摆放起来相对的稳固。

Track Air+的充电盒内侧有一个指示灯和功能按钮,当按下功能按钮时,指示灯如果闪白灯代表充电盒电量充沛,闪红灯时则代表电量不足,虽然能用App来查询正确的剩余电量,不过充电盒没有直接的电量显示还是有点麻烦。

接下来看下Track Air+的主要特色:

●稳定的真无线蓝牙连结,Track Air+具备佩带侦测功能,取下耳机自动暂停,戴上耳机自动重启播放。

●轻巧且符合人体工学的造型设计,单边5.6 g的轻盈重量,加上圆润小巧的充电盒,适合外出携带使用。

● CityMix®Smart智能主动降噪调节及可手动调节降噪功能,可依环境自动调整适合的降噪程度,最高达30 dB的环境噪音隔绝能力。

● 24小时总使用时间,Track Air+能持续播放6小时音乐,搭配能三次完整充电的充电盒,提供您一整天的使用需求。

● Track Air+具备IPX4生活防水功能。 ●双麦克风降噪通话功能,提供清晰的通话品质。

●自由选择单或双边使用,任一边耳机均可单独使用。

●充电盒支援qi无线充电功能。

内部构造探讨

虽然说Qualcomm QCC5100系列蓝牙晶早于CES2018上就已经发布,但整整过了一年才有搭载QCC5100系列芯片的产品问世,而Libratone Track Air+就是市面上少数几款搭载高通QCC5100系列芯片的真无线耳机,Track Air+搭载的是QCC5121蓝牙SoC芯片,具备极低功耗、支援蓝牙5.0、小体积封装和四核心处理器架构,由双核心32位元处理器和双核心Qualcomm Kaliimba DSP音讯处理子系统组成,同时内置ROM+RAM和外部Q-spi闪存,并具备192 kHz/24 bit I2S和SPDIF接口,和两声道98 dBA讯噪比的D类耳机扩大芯片,高度整合的芯片,让各项功能在小体积下得以实现,但由于QCC5100系列芯片定位于高阶产品,价格方面比较不亲民,所以比较少厂商愿意尝试,直到后续QCC30XX入门级芯片推出后,真无线耳机才正式的迎来爆发期;Track Air+比较特殊之处,在于内部额外配置Analog的ADAU1787芯片,这是颗具备4声道ADC和2声道DAC,且具备音讯DSP音效处理的低功耗音讯处理芯片,Track Air+将之用于处理音讯和实现可程式化数位控制的主动降噪功能,而非使用QCC5121内置的主动降噪模块,让Track Air+具备能够手动和自动调节的主动降噪功能,看起来Libratone对自己的主动降噪方案更有信心。

QCC5121蓝牙SoC架构图:

从Track Air+的拆解信息来看,Track Air+单边各内置一颗55mAh的充电式锂电池,并使用一颗小尺寸的5.3 mm微型动圈;为了达成取下耳机暂停播放的功能,Track Air+还具备光线感应器来判断耳机是否处于佩带状态,并且藉由动作感应器来侦测使用者是否移动中,同时达成操作敲击的感应功能;为了达到良好的降噪效果,Track Air+使用上两颗降噪收音麦克风,一颗位于耳机上方,用于拾取环境噪音,另一颗通过导音管拾取耳内的噪音,现在高端主动降噪耳机都开始采用这样的配置,除了单纯侦测外界噪音之外,还会监测耳内的噪音,利用演算法达到更精确的降噪效果。

通话麦克风则位于手柄部底端,应该是跟顶部麦克风协作,利用高通cVc8.0技术来达成通话降噪功能;耳机的阳极喷砂工艺处理的铝合金背板除了好看,也刚好兼具天线功能; Track Air+小巧的体积内,三块电路板经由柔性电路板相连,整体设计相当精密且空间配置合理,展现出Libratone在电路设计上的功力。

测试环境

为了保证耳机处于最佳状态,我们对其进行大约75小时的烧机,初开声一如预期声音稍嫌紧绷,尤其中高频区段,但随着烧机的时间拉长,声音紧绷的情况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改善,甚至中频区段出现相当柔和的声音,所以这边会推荐使用者给Track Air+一些时间,不要用初开声的表现来做评价;由于主要是测试蓝牙连线功能,本次评测的主要平台以支持aptX的三星Galaxy S7 Edge和HiBy R5为主,另外一只支持AAC的iPhone 6和测试电脑连接稳定度的Surface Pro 4为辅;对比的耳机主要以TaoTronics Duo Free+、Nuarl N6 Pro和Anker Soundcore Liberty 2 Pro。

蓝牙无线连接和使用体验

Track Air+采用非开盖即连线的设计,这并非是Track Air+没有开盖侦测,而是因为Track Air+采用先拿出来为主耳的设计,两支耳机都可成为主耳和单耳使用,在使用上相当的便利,Track Air+会根据电量差异,在暂停播放或主耳机电量过低时自动切换主/副耳;耳机拿出后会自动连结最后配对的装置,连结上后会听到指示声,连结速度算是中等;Track Air+的连线稳定度相当出色,可能由于和Liberty 2 Pro同样采用大面积金属背板当作天线,Track Air+的整体连线品质在目前测试过的TWS耳机中同处较佳的层级,同时在各种装置间也未出现相容性问题。

Track Air+的操作模式为「敲击」两次或三次两种,注意这边用的是敲击而非触碰,这是由于Track Air+是使用动作感应器来侦测手势,这样的好处就是比较少发生误触的问题,有些使用触碰感应的耳机有时候还会自动触发,这些问题在Track Air+就不会发生,整体使用上也相对轻松写意;

此外,Track Air+有支援拿下耳机即暂停播放的功能,要注意这样功能是双耳均拿下才会启动,而且在电脑上也能够触发,如正在观看影片时拿下耳机处理事情,回座后带上耳机就可以自动开始播放,在使用上增加不少便利度。 Track Air+比较不方便处是大部分操作都依赖App,诸如降噪等级和电量查询都需要经由App,尤其因为充电盒没有精确剩余电量指示灯,查询充电盒电量时必须将一耳置于充电盒内,并打开充电盒的盖子,每次都需要这样操作确实有些不便,好在App界面看起来清晰简洁,将相关设置设定好后,除了检查电量之外也不需太常去开启App,另外就是Android版的App手势操作部分不支援音量调节,照官方说法是由于Android手机大部分不支援音量同步调整,所以才未在Android版开放这个功能。

在通话部分,Track Air+在比较吵杂的环境中,可能由于通话降噪的程度太高,虽然觉得背景声音较为安静,但通话的语音也因此变得非常小声,语意比较难以辨识,好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通话品质良好,整体相较于部分平价产品来说好上不少,稍微突出的手柄还是有一些帮助;续航力部分,官方数据Track Air+具备6小时(充电盒额外使用18小时)的续航时间,实际使用上则依实际环境和播放模式有差异,如果在注重音质(aptX)模式和非常吵杂的环境下,Track Air+的续航力会稍微缩短一些,而当环境较安静且于普通连线模式下(SBC),Track Air+能够有6.5小时左右的续航时间。

在佩戴方面,Track Air+由于耳管和耳套设计都相当短,所以侵入耳朵的程度相当低,主要还是依靠耳机豆型的本体卡在耳甲腔内,外侧金属的手柄部也起到平衡重心的作用,整体佩带的贴合度良好,填满耳甲腔也起到被动隔音的效果,也是少数我家女王大人戴起来觉得舒适的入耳式耳机,但毕竟是要卡进耳甲腔,还是推荐亲自去试戴一下会比较准;另外Track Air+具备IPX4生活防水功能,但我们同样强调不要太依赖这项功能,毕竟IPX4只是防泼溅的程度,长期处于相对潮湿的环境下使用还是不太好。

主动降噪功能体验

Libratone Track Air+预设是开启最大主动降噪功能,取下耳机则会自动关闭降噪,在App页面中可以手动设定0-30级的降噪等级档位,区分为环境感知、办公室、咖啡厅、捷运飞机等四个情境,而且可以很明显感受出每个档位的差异,也可以开启CityMix®Smart智能调节,耳机会自动依环境噪音进行调整,并且当动作感应器侦测到使用者走动时,Track Air+会自动切入运动中模式,将环境音收入耳机内,帮助使用者感知周遭环境的声音,环境增强的效果也非常自然,感觉就像是没有戴耳机时听到的声音,整体使用上令人满意。

接下来进入重头戏的部分- Track Air+的主动降噪效果,Track Air+的主动降噪反应非常迅速,一切入该模式后就马上启动。官方指出Track Air+的主动降噪能力是30 dB,实际在使用时,确实能够轻易地感受到其出色的降噪能力,但和耳罩型主动降噪耳机(SONY WH-1000XM3)有些不同,Track Air+更专注于低频区域的降噪,尤其在低音如引擎声的抵销上,Track Air+处理得非常出色,但是在中频部分包覆全耳的耳罩型就显得比较安静,实际呈现就是使用Track Air+时,还能够听清楚交谈人的话语(语音音量还是有下降),甚至由于阻隔调低频的轰轰声,有时候在吵杂环境下,开启降噪反倒能够辨识得更清楚些,而WH-1000XM3则是残留相对多的低音漏进来,但在中频区段的隔音效果更好,所以不开启环境收音就很难与人交谈,但整体的降噪效果比较出色;这体现在使用环境不同,会感觉降噪的能力有所差异,譬如在图书馆等安静的情境下,就会觉得能阻隔绝大多数中频声音的WH-1000XM3来得更为安静,但在低频引擎震动声较多的汽车上,入耳式的Track Air+反倒让人觉得更能阻隔噪音。

关于部分人常碰到降噪太强带来不适的问题,主要是太安静的环境有时会产生一种负压感,当手动设定Track Air+到最高档位时,确实会有这个问题发生,不过由于Track Air+具备CityMix®Smart智能调节降噪,开启后,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Track Air+会自动降低降噪等级,本熊觉得Track Air+依环境调整降噪强度这块处理得相当不错,能够有效的降低负压感带来的不适。

主观声音评论

Track Air+的主观声音评论是在aptX音讯协议下,开启主动降噪功能进行测试,耳机韧体的版本号是116-->124,横跨两次更新,但并没有明显的声音差异;Track Air+传递出一个很轻微两头翘的声音风格,在兼具鲜活明快的声音下,保持相对良好的声音平衡度,同时从其中体验到从容不迫且力度良好的表现,这也显示Track Air+整体动态表现处于较优良的层级。

Track Air+具备一个温暖、量感稍多、柔顺但带一点紧绷感的低频,在大动态下有着相当不错的控制力和层次感,使得Track Air+的低音相对干净和具爆发力度,但在极低频处,Track Air+则表现出一个松软的风格,和中低频衔接上稍显突兀,但也起到缓解上面提到的紧绷感作用,调整至最高主动降噪等级时,Track Air+的低频弹性会变得更加明显一些,同时低音较为收束和量感些微下降,意外地使得Track Air+整体低频处于恰到好处的水平,虽然无法和高阶有线耳机相比,但在TWS耳机中这样温暖均衡且清晰的低音,确实是不多见,可见搭载的ADAU1787耳扩品质应该是相当不错。

由于两头翘的声音风格,Track Air+的中频稍微有些退缩,但这不是说Track Air+的中频水准不好,反倒是我们近期测试过的TWS耳机中较好的类型,这颗5.3 mm的微型动圈展现出温暖、柔和的声音,并且同样在动态范围有着良好的表现,让整体声音在大动态下也显得从容不迫,Track Air+的人声饱满且细节丰富,乐器虽然分离度不是顶级,但扎实有力的声音让形体感非常出色,中高频部分声音转变为紧绷一些,如果能维持同样柔和应该会让声音更加甜美,不过也为中高频乐器增添一些轮廓和清晰度;高频部分,Track Air+拥有一个细节丰富且开阔的声音表现,能够体现出高频乐器的精致和细腻程度,但也能感受到Track Air+的高频有些微的修饰感,可能是DSP介入压限的缘故,使得高频显得有些温驯和拘谨,好处是即便在大声量下,Track Air+也未产生任何失真和刺激的感受,但也让一些声音动态和层次受到影响。

整体来说,Track Air+展现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声音表现,虽然不是发烧友等级的声音,但作为一款真无线蓝牙耳机,Track Air+的声音表现已经能够和价格接近的有线耳机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评比,虽然目前还处于些微落后的局面,但至少让我们对未来TWS耳机的发展有了更高的期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