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來莎莎 李娜

[ 國內5G手機連到網上的終端數截至6月底有6600萬部,而且隨着老百姓手機的更新換代,這個數據還在逐月攀升,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新聞發言人聞庫指出。 ]

[ 截至6月底,三大電信運營商在全國已建設開通的5G基站超40萬個。 ]

以5G爲代表的中國新基建投資力度持續加大。5G在穩投資、促消費、助升級、培植經濟發展新動能等方面的潛力不斷顯現。

7月23日,在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新聞發言人聞庫介紹稱,上半年我國新建5G基站25.7萬個,近期每週平均新開通基站超1.5萬個。截至6月底,三大電信運營商在全國已建設開通的5G基站超40萬個。

中國5G商用產生了龐大的硬件與軟件需求,這爲全球通信行業創造了一個巨大的增量市場,中外企業都將分享紅利。

5G用戶發展進入快車道

根據工信部信息,目前已有197款5G終端拿到入網許可,今年已經出貨8623萬部5G手機。

運營商近期披露的數據顯示,我國5G套餐用戶數已過億。除了中國聯通未披露,中國移動中國電信5G套餐用戶數分別達7019.9萬和3784萬戶。由於5G套餐用戶並不一定是實際使用5G網絡並因此付費的用戶,因此這一數據也被不少人質疑誇大了5G網絡的實際使用情況。

不過,最新數據顯示,我國5G用戶發展的確進入了快車道。“在用戶發展方面,運營企業很多報的是5G套餐數,我想我們報一個更爲有說服力的數。因爲真正大家手裏捏着5G手機的,不管你用套餐還是不用套餐,連到網上的終端數截至6月底有6600萬部,而且隨着老百姓手機的更新換代,這個數據還在逐月攀升。”聞庫指出。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按照上年不變價計算,我國上半年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19.3%。疫情催生的網上購物、直播帶貨持續火爆,在線教育、遠程問診等行業蓬勃發展,信息消費增長加快。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提速,互聯網應用在助推經濟秩序加快恢復中發揮重要作用。

跨國公司分享中國5G紅利

5G對經濟拉動明顯。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成長企業投行部負責人王曙光在華爲“5G創造新價值產業高峯論壇”指出,5G基站的快速投入和建設將促進多個基建細分行業的發展,包括PCB、無線基站、基站芯片、射頻前端以及FPGA等。他表示,初步估算,整個5G帶動的新基建行業總投入將超過1200億美金。

根據中國信通院預測, 預計2020年到2025年期間,我國5G商用將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10.6萬億元,直接創造經濟增加值3.3萬億元;間接帶動經濟總產出約24.8萬億元,間接帶動的經濟增加值達8.4萬億元。

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披露,中國信通院5G應用倉庫監測顯示,目前我國在醫療健康、媒體娛樂、工業互聯網、車聯網類的應用數量明顯增多,逐漸成爲5G先鋒應用領域。此外,5G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度融合,將使企業運營更加智能,生產製造更加精益,供需匹配更加精準,產業分工更加深化。通過產業間的關聯效應和輻射效應,將放大5G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帶動國民經濟各行業各領域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國5G商用創造的數以萬億計的增量市場,並不僅僅只是中國企業獨享。

總體而言,我國5G半導體自給率較低,主要依靠進口。在全球供應鏈分工中,幾乎沒有哪家從事通信業務的公司可以脫離美國的元器件而存活。甚至有機構做出了預測,進入實體清單後的華爲庫存備貨撐不過一年半。根據華爲曾經披露的供應商名單,2018年核心供應商名單共有92家,美國供應商最多,達33家,佔比約36%。

今年7月,中國大陸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正式迴歸A股。中芯國際是大陸國產芯片的重要一環,在全球十大晶圓代工廠營收中排名第五。不過,與龍頭臺積電相比,差距較大。中芯國際主要收入仍來自於成熟工藝,今年一季度28納米和14納米營收合計佔比不到一成。而臺積電今年一季度更先進的7納米制程出貨佔晶圓銷售額的35%,16納米晶圓佔19%。

目前,5G手機廠商中高端機型採用的應用處理器及基帶芯片製程主要採用7納米及以下更先進製程,中芯國際尚無力承接。

半導體諮詢公司VLSI Research發佈的2019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廠商的銷售額排名顯示,美國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荷蘭阿斯麥(ASML)、美國泛林半導體(Lam Research)、日本東京電子(Tokyo Electron)、美國科磊(KLA-Tencor)等佔據了全球集成電路裝備市場的前五名,美國獨佔三席。缺少這些設備,半導體代工廠無法生產芯片。

與此同時,5G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也由美國廠商提供。根據全球網站通訊流量監測機構Statcounter數據,截至2020年6月,在移動端操作系統中,谷歌Android系統佔74.14%,蘋果iOS佔25.26%,其餘平臺佔比都不超過1%。

Android是一個適用於移動設備的開源操作系統,也是由 Google 主導的對應開源項目。根據Android 開源項目 (AOSP),手機廠商可以創建定製的Android 操作系統版本,將設備和配件移植到 Android 平臺。

一位Android開發人員曾對第一財經表示,谷歌會定期更新Android系統(例如Android P、Android Q),隨後各手機廠商根據Google發佈的版本進行改進研發,形成各種不同特色的Android系統,如華爲的EMUI和小米的MIUI。

雖然Android 開源,但使用谷歌移動服務(GMS)仍須取得谷歌的授權。據悉,GMS包括Google Map、Gmail、YouTube等應用,以及應用商店Google Play,業者要使用就必須獲得谷歌的同意與授權,而且不得隨意修改,否則就無法接收Gmail,透過Google Play下載APP、買手機遊戲寶物。

目前,國內各手機廠商都在進軍海外市場。雖然國內廠商都有自己的手機應用商店,但是海外安卓用戶嚴重依賴Google Play,Google Play是他們安裝App的主要通道,甚至很多App沒有GMS就無法運行。

“因爲這東西在國外是手機標配。對於海外用戶而言,遠遠不是無法從Google Play商店下載應用這麼簡單。海外App即使通過華爲商店等途徑安裝了,也無法運行。即使你自己安裝上了,也會提示你‘缺少GMS組件,無法運行’。”上述開發者表示。

他舉例稱,缺少GMS支持的手機將無法使用FaceBook、WhatsApp和 Instagram 等絕大多數國外常用App。

華爲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中國無論在頻譜資源、基站站址數量及建設能力、消費者的認知和需求、行業與企業的參與度、政府的支持等方面都是全球最好的。“中國企業智能手機出貨量全球佔比超過50%。中國目前擁有的終端產業鏈與領先全球的5G技術都是做成全球最好的5G的優勢所在。與此同時,全球正在共享中國5G發展帶來的紅利。”

中國廠商越來越重要

世界各國都在推進5G商用化,全球企業發揮各自資源稟賦、分工合作,成爲世界通信行業的主流意見,但是一些西方國家與中國技術脫鉤的雜音不時響起。中國5G建設需要本土企業發揮更大的積極性,做出更大的貢獻。

7月3日晚間,國際標準組織3GPP宣佈R16標準凍結,標誌5G第一個演進版本標準完成。R16不僅增強了5G的功能,讓5G進一步走入各行各業,還兼顧了成本、效率、效能等因素,使通信基礎投資發揮更大的效益。

“目前情況下,已經具備了相對全面的能力。從全球的5G部署來看,設備商、運營商、終端廠商或是其他應用提供商,都可以更積極地行動起來,這可能會進一步掀起5G建設熱潮。” 3GPP RAN全會副主席、中國移動首席專家曉東對第一財經等媒體表示。

3GPP SA2工作組副主席、中國移動研究院主任研究員孫滔告訴第一財經,R16開始真正和一些工業互聯網場景做更深入的融合,“R16非常重要的一個特點是垂直行業拓展,超過60%的標準項目都和5G 2B能力有關。支持工業互聯網的確定性網絡開啓了CT和OT技術的融合。5G局域網、5G虛擬專網等也都大大豐富運營商服務行業客戶的能力。”

在3GPP R16標準中,中國電信主導完成10項技術標準制定,包括非公共網絡組網、移動性增強、5G性能指標定義與增強等關鍵標準領域。

從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發展到5G領先,中國廠商在5G產業鏈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管是中國移動等三大電信運營商,華爲、中興兩大電信設備商,還是小米、OPPO、vivo等手機廠商,都發揮着各自作用。

在5G標準制定方面,曉東指出,全球電信運營商對5G標準的貢獻中,中國移動提交技術提案3000餘篇,佔全球運營商提案總數的三成以上。

中國聯通提交技術提案1000餘篇,主導完成6項技術標準制定,包括NR 2.1GHz大帶寬、從5G到3G的語音業務連續性、FDD-TDD雙連接高功率終端、4G和5G基站一致性架構演進等。

根據國際知名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在2020年1月發佈的報告,截至2019年底,中國通信設備廠商華爲和中興的5G標準必要專利申請量分別爲3147件和2561件,分列全球第一和第三。在上述專利申請中,華爲已獲批1274件,居全球廠商已獲批專利數量的第四位。值得注意的是,OPPO、vivo、展訊等中國廠商也進入該榜單前列。

中國用戶對5G接受程度也更高。愛立信調研顯示,89%的中國用戶認爲5G會在疫情這樣的災害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比其他地區的人羣約高了十個百分點;五個歐盟國家市場(瑞典、法國、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16%的智能手機用戶計劃在此次疫情危機消退後立即升級到5G,中國這一數值高達41%。

應用落地存挑戰

從中國5G整體產業的發展速度來看,5G已步入商用期,但難點出現在應用端。5G網絡由原來面向2C個人客戶的網絡,轉向同時服務企業客戶。這就要求運營商提供的服務能滿足行業的個性化需求,爲工業企業提供定製的5G網絡。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肇雄此前表示,5G挑戰首先在於各垂直行業的信息化基礎參差不齊、發展路徑各不相同,存在標準互通等共性問題,客觀上形成一定的融合壁壘。其次是規模化的網絡設施是促進5G應用推廣普及的基礎和前提,亟須全面加快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獨立組網產業生態完善,加快在垂直行業的網絡部署應用,實現重點行業5G網絡優先覆蓋。

作爲新基建之首,5G肩負着帶動傳統行業升級轉化的重任,賦予5G改變社會意義的也正是mMTC和URRLLC這兩類物聯網場景。其中,mMTC對應的是大規模機器類通信,而URLLC對應的是如無人駕駛、工業自動化等需要低延時高可靠連接的業務。

如何讓5G融入這些行業,解決垂直行業的痛點問題實非易事。一方面,目前技術標準R16剛剛凍結,包括終端、芯片等產業鏈並未完全成熟。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指出,5G投資和運營成本均顯著高於4G。由於目前設備成熟度還不高,規模部署後未來還需承擔大量設備優化、替換成本;另一方面,5G盈利模式尚不清晰,2C側目前還沒有出現過硬的“殺手級”應用,2B側儘管一些解決方案已經落地,但規模推廣與商業模式還不清晰。

功耗與成本是電信運營商最關注的話題之一。業界認爲,5G單基站價格和功耗是4G的3倍。國信證券在此前的一份相關報告中稱,由於5G的通信頻譜相對於4G更高,單基站覆蓋面積變小,5G基站數量相對4G大幅提升。此外,基站配套方面,5G站址資源相對更加稀缺。該機構認爲,5G建設將是一個長期過程,保守預測也需要6到7年時間。

從市場孵化的角度來看,儘管中國人均流量使用量每月接近2GB,並且以160%的增速向前推移,但沒有企業敢打包票說已經找到了“殺手級”的應用。

“從目前的趨勢看,5G的投資確實很難變成利潤,2G是語音經營,3G和4G是流量經營,流量經營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5G賺錢模式需重新考慮。”中國電信研究院總工程師畢奇認爲,推動垂直行業的發展需要變革思維,能否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將是決定未來5G成功與否的鑰匙。

“不僅僅是我們,全世界的網絡在4G、3G、2G之前都是面對手機等個人消費,” 聞庫稱, “對企業各種應用要有一些量身定製或者私人定製的網絡,聯合產業開展虛擬專網研究與試驗,滿足行業數據的一些需求。比如一些工廠不希望數據走到大網裏再回到工廠,而是希望從基站直接拿下來存到本地的數據庫裏,還希望對企業生產流程、控制有一些操作,這些都對我們的網絡提出了新的要求。”

對於傳統行業而言,要升級換代也面臨不少挑戰。只要是變革,總會帶來陣痛,企業是否準備好迎接變化?

華爲輪值董事長鬍厚崑認爲,面向垂直行業,對應用需要跨越的障礙,行業準備是不足的。

“比如說,5G遠程醫療手術,所有的利益相關方怎麼分配利益?誰付錢,怎麼分錢?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面向垂直行業應用的障礙是非常大的。我承認前景非常好,但我們不要忽略了它所面臨的上述挑戰。”胡厚崑說,“我們到底應該怎樣設計相應的產品?到底應該怎樣調整我們現有的商業模式?這一點做好了可能意味着無窮的商機。如果做不好,現有好多產業的玩家最終將被顛覆,甚至消失。”

“不過,5G的發展不要糾纏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要避免起個大早、趕個晚集。”徐直軍認爲,每一代移動技術的引入,都曾經爲此爭論、苦惱、糾結過,爲此努力尋找過殺手應用,歷史證明意義不大。5G用於物聯網的發展需要循序漸進,物聯網的關鍵在物而不在網,跨行業合作是一個持續的過程,5G成爲各行業數字轉型的基礎設施需要時間,需要協同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