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人海,相逢便是有缘。

作者:一朵

图片:来自网络

01卷首语

冷清秋,一个出身于小门小户的平民女子。

金燕西,一个常年游走于戏场和舞场的花花公子。

只因出众的相貌和清冷的气质,冷清秋成功吸引到了金燕西的注意,一段高甜的恋情就此展开。

悲剧的开头往往是喜剧,在金燕西求爱的初始期,也曾有过同游向日葵花海,葡萄架上长出百合花的浪漫桥段,就连新婚夜,地上放的,床上铺的,都是百合花。

“齐大非偶”四个字最常出现,冷清秋和金燕西,一个是平民之女,一个是总理家的少爷,在所有人眼里,怎么着也是冷清秋高攀了。

就连当事人冷清秋,都认定自己是高嫁,还未进门时,就各种小心翼翼,生怕一个小家子气的举动,会被富贵人家瞧不起。

可是,冷清秋真的高攀了金燕西吗?看看婚礼当天作为主婚人的金铨给出的结婚致辞,就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答案。

02金铨承认,金燕西高攀了冷清秋

冷清秋和金燕西结婚当天,声势浩大,金铨作为主婚人致谢词。

他说道:“冷女士原是书香世家,而且自己也肯读书,照实际说起来,燕西算是高攀了。我对燕西夫妇能看破阶级这一点,是相当赞同的。我不敢说是抱平等主义,不过借此减少一些富贵人家的名声,我希望真正的富贵人家,把我这个主张采纳着一用。”

在金铨看来,有学识的人永远比有金钱的人高上一等,从这一点来说,金燕西能够娶到冷清秋,着实高攀了。

抛开“好色”不谈,金铨也算是一个有学问有家世的上进人,年纪轻轻就去了欧洲留学,归国后就一心扑在了事业上,“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他脑子里想的都是如何报效国家。

自然而然,冷清秋这样的杰出女青年是他赞赏的类型。

其实,早在婚礼前,四姐金道之帮弟弟说和这件婚事的时候,金铨就曾对冷清秋的文章和人品称赞不绝。

金铨还曾讽刺自家儿子仗着有几个臭钱,就引诱良家妇女(冷清秋),明摆着看不起自家儿子,当然也就会觉得金燕西高攀了冷清秋。

03家世上,冷清秋高攀,学问上,金燕西高攀

从家世背景上来说,冷清秋算是“麻雀飞上枝头做了凤凰”。即便冷家反复强调自己祖上五代以上也是书香门第,可终究是没落了,五代开外的事情,还是不提也罢。

当然,冷清秋在国文上的出众成绩值得肯定,她写得一手娟秀的字,又会作诗,年仅17岁,就有如此成就,未来可期。

反观金燕西,他不去学校读书,只是挂了一个名字,成日里流连于跳舞场和戏台,年纪轻轻就步入了晚年的慢节奏生活。追求冷清秋的时候,他十分上心,知晓冷清秋喜好诗文,他找了冷清秋的舅舅做枪手。

就连给冷清秋写的日常书信,也是从书上东拼西凑抄袭来的。这样的金燕西,精神上极度空虚,根本就配不上学识渊博的冷清秋。

两个人结婚的时候,金铨就曾说过金燕西夫妇俩还很年轻,未来还会继续求学。

倘若冷清秋没有嫁给金燕西,她一定不会在中年沦落为靠博同情摆摊卖字的憔悴女子。毫不夸张地说,金燕西毁了社会的一个栋梁。

04总结

所谓的门当户对,也并不是单单指物质上的对比,还涉及到精神方面和三观是否相符。从前者来说,冷清秋嫁入金家这座豪门,的确是高攀了。

可若是从后者来说,金燕西高攀了冷宅。毕竟,冷家虽然没落了,但好歹也曾是书香世家,读书人的诗书气依旧在。而且,在母亲和舅舅的教导下,冷清秋样样都好,为人处世也相当规矩,丝毫不输名门闺秀。

倘若冷清秋没有嫁给金燕西,她的未来必然会是像改编的电视剧里欧阳于坚那样投身于革命事业,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只可惜,她选错了一步,接下来的步步都跟着错了。

正如金铨说的那样,金燕西终究是高攀了冷女士,而且就是典型的“拆白”,为了自己的私欲,毁了人家姑娘的一生。

-END-

话题互动:

到底是冷清秋高嫁了金燕西,还是金燕西高攀了冷清秋?

欢迎留言讨论。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