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公孙弘年轻的时候,家境十分贫困,后来当上了丞相,生活依然十分俭朴,每餐只有一道荤菜,睡觉时只盖普通的棉被,就这样,大臣汲黯向汉武帝参了一本,指责公孙弘,说他既已位列三公,俸禄优厚,却还盖着普通棉被,是故意沽名钓誉,为了骗取简朴清廉的美名。

     汉武帝知道后,便问公孙弘:“汲黯所说的都是事实吗?”公孙弘回答道:“汲黯说的一点也没错。满朝大臣中,我与他交情最好,他最了解我,今天他正说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普通棉被,生活水准和一般百姓一样,的确是故意装得清廉以沽名钓誉。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又如何能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呢?”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一番话,倒觉得他为人谦让,后来更加尊重他了。

在面对汲黯的刁难,公孙弘没有极力去辩解,而是承认并接受了他人的意见,并且赞扬了汲黯,这一举措不仅挽回了个人的僵局,而且让汉武帝觉得他很真诚,赢得了汉武帝对他更深层的信任。因此,不与人争辩绝对是一种智慧,一种格局,一种豁达的胸襟与气度。如富兰克林说:“如果你老是争辩、反驳,也许你能偶尔获胜,但那是空洞的胜利,因为那样你永远也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不与人争辩更是一种更高级的修养。在一本青年杂志上读到过一篇文章,题为《最高级的修养》,文章中作者讲述了他和女友的一段经历,阿西是他的好朋友。阿西男朋友叫简白,是一所艺术院校的老师,说话温文尔雅。在与他们吃饭的过程中,得知作者的女友自己在开摄影工作室,简白谈开始谈起日本艺术家蜷川实花。对于蜷川老师的作品,他的朋友是不喜欢的,所以当简白滔滔不绝的时候,她一直默默吃菜。

    简白很疑惑,忍不住问:“你搞摄影的,不研究蜷川实花?”他的朋友只好言实相告:我不喜欢他风格。在饭局的后半场,简白便使出体内洪荒之力,甩出各种专业术语,试图说服他的朋友蜷川实花的伟大,你应该喜欢她必须喜欢她。作者的朋友一向温和,最后也逼急了,反驳道:“不喜欢她的作品是我的自由啊。”

      饭吃完后,他和女友一起去了停车场,他问女友对简白的印象如何,她说:“挺有才华的,可惜没修养。”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心理学上认为,所有人包括男人或者女人,都不希望自己的权威和立场受到挑战,因此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维护他人的立场,尊重他人对待同一事物的不同见解和意见,和而不同,同一个问题所站的角度不同,见解自然不同。学会宽容他人的不喜欢,尊重他人与自己不一样,不因在见解和爱好上的不同去争辩,便是一种最高级的修养。

      在工作中,我也偶尔会为了一两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与同事争论,喋喋不休,争论过后各就其位,各司其职,看起来风平浪静,其实个人是自身情绪变化的第一感知者,原本阳光明媚般的笑脸已经变得一筹莫展,怨气满满,原本驾轻就熟的工作在处理的过程中变成一团乱麻,偶尔也会冷淡几天不与对方讲话,现在反思,是个人的度量不够,为了无关紧要的见解去争辩消耗着自己的精力与时间,同时也锐减了同事间的关系,与人争辩不休,是一种愚蠢的处事方式。不与他人争辩,也是在善待自己。

      《道德经》中讲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正,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上善之所以若水,水善利万物但从不去争,经常停留在人们不愿意去的地方,荒山野岭,从来不去争什么,给它一个地方就流下去,因势利导,去润泽万物,全世界的文化的起源都跟水有关系,黄河文明,长江文明,有水的地方才有人类起。水具有很高的智慧,因此古人才会将水比做圣人。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人争辩是一种本能,不与人争辩便是一种智慧,一种豁达,一种心性的磨练,一种格局的提升,一种更高级的修养。做人如水,不争为争。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