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謀士軍師當如過江之鯽,其中一流人物更是數不勝數。說其中誰獨佔鰲頭?恐怕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但要說誰是三國登場的第一位頂級軍師,整個行業的祖師爺,那非董卓帳下軍師李儒莫屬,這位董卓集團的第一甚至是唯一智囊,其重要性可比肩諸葛孔明之於劉備集團,荀彧之於曹操集團,絕對是個至關重要的角色。

想當初董卓也不過只是個西涼刺史,手裏有些兵,掌握些許地盤,也就西北邊陲一個草頭王、地頭蛇的能量,然而天上突然掉了餡餅,外戚出身的大將軍何進爲了除掉宦官集團,向地方勢力下詔,讓他們帶兵進京,誅殺宦官集團,董卓當然不會放過這一重大機遇,於是其迅速整頓兵馬準備進軍都城。此時,李儒就站出來出了他的第一個重要決策,他說“今雖奉詔,中間多有闇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順,大事可圖。”

表面上看起來是李儒在賣弄文人式的咬文嚼字,但這裏面其實很有講究,“奉詔”,這詔書畢竟是何進下的,就算他是手握重權的大將軍,但他畢竟不是皇帝,總有些名不正言不順;“上表”,那是臣子遞交給皇帝天子的,就算這天子並無實權,但法理上纔是真宗的天下之主,檔次壓根不一樣。而且上表那是有白紙黑字的書面材料,比起奉招這種口頭上的答應更是有理有據也正式的多。而粗獷的董太師也明白了其中的區別,欣然採納了李儒的建議。

李儒第一個計謀奠定了董卓篡權的第一步,而他的第二次重要決策就可以說對整個三國曆史起到了極大推動作用了,當董卓進京後逐漸掌握朝中大權後,就有着行廢立之事的想法,但一向給人以粗暴蠻橫形象的董太師在關鍵的時候卻變得跟老對手袁紹一樣優柔寡斷,下不了決心,於是就找來李儒商量,李儒直接建議“召集百官,諭以廢立;有不從者斬之,則威權之行,正在今日”,這文人軍師遠比軍閥董卓更有殺伐決斷的果敢霸氣,於是董卓就按部就班的實施這套方案,結果“諸官聽罷,不敢出聲”,董卓通過行廢立之事達到了震懾朝廷的作用。

而接下來李儒的第三次決策則讓董卓集團得到了三國第一猛將呂布。董卓甚愛呂布之勇,部將李肅就獻計說以金銀珠寶,特別是赤兔寶馬來收買呂布。董卓又有些拿不準於是問李儒“此言可乎?”,李儒回答的非常乾脆:“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馬”(從中也反映董卓其實是捨不得赤兔馬的,都太師了還這麼小家子氣)。多麼精彩的一句,有了李儒的首肯,董卓這才下定決心以赤兔寶馬加上”黃金一千兩、明珠數十顆、玉帶一條“收買呂布。結果呂布果然投靠到董卓帳下,成了董卓的義子,爲他立下汗馬功勞。

李儒的第四次決策也是精彩。當時,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董卓軍華雄被斬於汜水關,呂布也被打敗於虎牢關,十八路諸侯勢頭正猛,又是李儒站出來獻計,他說到:

“溫侯新敗,兵無戰心。不若引兵回洛陽,遷帝於長安,以應童謠。近日街市童謠曰: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臣思此言‘西頭一個漢’,乃應高祖旺於西都長安,傳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乃應光武旺於東都洛陽,今亦傳一十二帝。天運合回。丞相遷回長安,方可無虞。”

兩漢時期是各類政治謠言的高發期,而且往往以童謠的方式流傳於世,從帝王將相到平民百姓往往還樂此不疲、深信不疑,李儒利用這則童謠做輿論掩護,遷都長安,一來是避開關東聯軍的鋒芒,修養整頓;二來是迎合該童謠中所謂”天運合回“的天道運勢,這無疑把一場兵敗避難的逃亡之旅硬是給變成了一次奉天承運的遷都壯舉(說不定童謠就是李儒搞出來的把戲),就連董卓也不由不讚嘆道“非汝言,吾實不悟”(看來董太師也有謙虛的一面)。於是董卓迅速遷都長安,避開了關東討伐軍的強勁勢頭。

政治規劃方面李儒自然是一把好手,而用兵作戰的軍事謀略李儒同樣是拿手好戲,遷都長安的路上,李儒提前做好了預案和準備,他料到西遷途中必然有追兵,所以建議“伏軍滎陽城外山塢之旁,若有兵追來,可竟放過;待我這裏殺敗,然後截住掩殺。令後來者不敢復追。”結果不出所料,曹操統帥大軍前來追擊,結果正中李儒之計,損兵折將不說,要不是曹洪拼死相救,曹老闆怕是已經提前退場了。正是李儒,導致了雄才大略的曹孟德的首次慘敗!

到了長安之後,董卓越發不得人心,朝臣們暗中團結起來企圖除掉他。當王允策劃的美人計把董卓呂布義父子已經搞的關係如同水火之時,聰明的李儒一眼看穿了其中的陰謀!他勸告董卓,你再喜歡貂蟬,她也不過只是個美人,而呂布是你的心腹猛將,應該“就此機會,以蟬賜布,布感大恩,必以死報太師。太師請自三思”。

這話說的非常中肯,董卓開始的時候還很醒悟,認爲李儒說的有道理,但這位“愛美人不愛江山“的董太師最終還是捨不得貂蟬,並還扯出什麼“布與我有父子之分,不便賜與”的理由來爲自己開脫(相比之下,同樣愛好美人的曹丞相就絕不會因爲女色誤了大事),而且還警告李儒不要再多言,否則就要殺你!面對一向對自己言聽計從的主公如今卻爲了一個女人把忠言當逆耳拋擲腦後,李儒不由仰天長嘆 “吾等皆死於婦人之手矣”!

多麼悲涼的言語!李儒果然有先見之明,不久呂布反水殺了義父董卓,還未解恨又大呼曰“助卓爲虐者,皆李儒也!”(這句話倒是不假,但你呂奉先難道就沒當過董卓幫兇),於是命人去捉拿李儒,結果還沒出發,李儒的家奴已將李儒“綁縛來獻”(看來真是家賊難防)。李儒,這位董卓帳下的頭號軍師,就這樣繼主公董卓之後,身首異處,爲他的人生畫上了一個並不圓滿的句號。

縱觀李儒的一生,無論是政治謀劃還是軍事策略,都狠毒潑辣、精彩絕倫,堪稱政戰兩道的頂級高手,他的每一次決策或建議,都能側重要害、中正軟肋,有的甚至能影響整個歷史的進程。然而,他輔佐的董卓,卻終究只是一個志大才疏、優柔寡斷,特別是都權傾朝野之時還捨不得寶馬放不下美人,實在只是個爛泥扶不上牆的昏庸之輩。最終李儒也只能淪爲一個犧牲品、殉葬品,不知如果其泉下有知,看到郭嘉、賈詡、荀彧、諸葛亮、法正、龐統乃至司馬懿這些後輩們縱橫天下、叱吒風雲之時,是否也會有一絲心有不甘的遺憾呢?

僅以此文,表達我對這位三國謀士軍事的祖師爺的悲,痛,惜,哀之情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