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核心市场的定义,覆盖了业务发展的各个方面;除了核心技术的选择、产品发展的定位,合作伙伴的选择也会直接影响品牌发展的前景。

2020年7月,久未在新能源领域有所建树、迫切需要业绩提振信心的日产汽车首次亮相纯电动SUV Ariya;而吊起用户胃口多时、强调中国本土生产的纯电动SUV——BMW iX3也全球首发。

这两款电动车均是传统车企面向未来的领军产品,前者采用纯电动平台,供应商带有全球化标签;后者采用兼容平台,供应商构成更突出本地化印记。它们选择的路径值得传统车企思考,特别是关于合作伙伴,甚至会决定发展的脚步。

发展电动车

小型还是中型

对于这个问题,汽车行业尚无共识,即使同是日企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决定最终选择的,将是人的生活方式、城市的功能形态,而非汽车企业的技术路径或技术进步。

日产Ariya、BMW iX3、刚刚发布低功率版的梅赛德斯-奔驰EQC、对标特斯拉Model X的捷豹I-PACE,均是中型SUV;而中国品牌广汽新能源、比亚迪、蔚来、威马也不约而同地选择同一细分市场进行产品布局。传统车企与初创车企、跨国车企与中国品牌,如此一致的选择,说明这一市场大有可为。

中国车市连续多年的销量冠军都来自中型车市场,SUV市场有哈弗H6独揽王座,大众途观、日产奇骏、宝骏510、长安CS75紧随其后;轿车市场则是朗逸、轩逸、卡罗拉、速腾、英朗轮流坐庄……

对于用户而言,买一辆中型SUV或中型轿车,是一种“不会出错”的选择。一位美系经销商说,20年前“个头大”的车好卖,是因为“有面子”;20年后还是个头大的车受欢迎,当年的锐界、昂科威现在的奇骏、CR-V,则是因为中型SUV的功能强大,从送孩子到上班,从周末郊区游到全家跨省游,几乎所有的事儿,开它都会不耽误。这也是用户端对于产品价值的终极认知。

对于大多数车企而言,研发生产一款纯电动中型或中大型SUV,是一个相对低风险的选择。一方面,中型SUV具有较大的车身尺寸,布置动力电池、提升续航里程可以更加从容;另一方面,中型SUV所在的细分市场,用户的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以装备65千瓦时电池的日产Ariya为例,其在日本市场的售价约为4.67万美元,而电池采购成本则趋近9000美元,电池成本在车价中的占比达到两成。由此可知,研发小型纯电SUV,即使技术上可行,制造成本、市场竞争力也面临极大的挑战。

尽管有很多理由说“不”,但丰田汽车还是坚持电动车的小型化(紧凑)。其根本原因在于,丰田是站在全局的高度,从未来30年甚至50年城市发展需要的视角去权衡电动车的定位。

丰田认为,在产品使用上,小型、紧凑型电动车与中型、中大型混动或插电式混动车型可以形成互补,前者专注于市内通勤,后者可以用于城际交通。不同于其它车企,富士山脚下的175英亩土地已被丰田“征用”,将打造一座全新的原型实验城市Woven City,以测试自动驾驶车辆、智能家居技术、机器人技术、新的移动产品……在这座“编织”之城中,丰田将会打造一个智能化、互联化的“乌托邦”,人类所有关于智慧城市、未来出行的设想也会得到一一验证。

小型化还是中型化,这一电动车的尺寸之争,或许要到“未来出行”初具模样时才会得出确定的答案。只是,那时仍然存在的车企是否还会记得今天的争论?

标定续航

NEDC还是WLTC

续航里程的标定,已经成为笼罩在消费者眼前的迷雾。你标500公里我挂700公里,你用全球标准我用欧洲工况,反正大家都是“有理有据”。

日产汽车公司首席运营官古普塔明确表示,在日本测试条件下,日产Ariya的满电续航里程预计最高可达到610公里。在日产汽车官网上可以查到对Ariya性能的描述,对于续航里程的估算是基于“WLTC日本循环”而进行。

如果此时还没有不明觉厉的感觉,那么有必要解释一下“WLTC日本循环”。这是由指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制定的世界轻型车测试标准WLTP,WLTC则是指该标准的测试程序。自去年9月1日起,WLTP正式取代NEDC(我们国内常用的新欧洲循环),而成为欧洲车辆认证程序。目前,除欧洲外,日本、韩国和印度也在使用这一标准。

相比仍被大量使用的NEDC,WLTP的测试采用更高的平均速度和最大速度,分别从34公里/小时、120公里/小时,提高到46.5公里/小时和131.3公里/小时;覆盖更广泛的驾驶条件,如城市、郊区、主要道路和高速公路;模拟行驶约23.25公里(NEDC的行驶距离为11公里);具有更高的平均和最大驱动功率;观察更陡峭的加速度和减速度……

简单地说,WLTP的测试更接近日常使用的行车表现,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实验室测量值也会高于NEDC。这意味着,相比实际使用表现,NEDC标准下的排放物和油耗值较低,而续航里程则较高(可以达到20%甚至更高)。

今天,在中国销售的特斯拉Model S、Model 3和Model X都采用了“国标工况法”去定义续航里程,Model S的续航里程甚至高达610公里。而其最新产品Model Y的展示页面有明确提示,该车“采用WLTP测算标准”,续航里程为505公里。

在美国市场,特斯拉采用EPA美国环保署的测试程序,会将油、电系统分开测试。以混合动力车型为例,先在满电状态下测试纯电续航,再在亏电状态下测试“混合动力油耗,而且还会测试打开空调时的全负荷运转循环和高速、高加速度工作循环,而这恰好是WLTP的“盲区”。目前普遍的认知是,EPA的数据最接近实际,NEDC的数据最好看。

车企乐于采用NEDC标注续航里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根本的两点在于:车辆性能相同的前提下,NEDC的测试数据更好看;在相同数据值的前提下,NEDC的标定可以降低电池成本。

目前已知的车型中,也有不少采用WLTP标定续航里程的“实在亲戚”:奥迪Q4 e-tron配备82kWh的电池组,续航450公里;梅赛德斯-奔驰EQA装备60kWh的电池组,续航里程400公里;沃尔沃XC40配备容量为78kWh的电池组,续航里程为400公里;大众ID.3搭载了45kWh、58kWh以及77kWh共三种不同容量的电池组,WLTP工况下的续航分别为330公里、420公里和550公里……

选择伙伴

技术还是前景

两个人成家是相对简单的私事,两个家族的通婚则会涉及人脉、资源的整合,汽车行业也不例外。

据日产汽车的官方表述,日产智能个人助理技术可以与Amazon Alexa协同工作,前者可以识别混合语音、理解自然语言;后者则可以根据用户的声音控制而播放音乐、拨打电话、听有声读物、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等。显然,Amazon Alexa帮助日产Ariya实现智能互联的应用问题。

在日产汽车设定的为期四年的“复兴计划”中,核心业务将集中在日本、中国和北美市场;至2023财年,每年将有超过100万辆电动车出售,Ariya为此奠定了基础。但很难想像,一辆基于Amazon Alexa而实现车辆智能控制、系统协同工作的电动车,在中国市场销售?

Alexa是Amazon开发的AI虚拟助手,能够实现语音交互、播放音乐和有声读物、创建待办事项以及提供天气、交通等实时信息。此外,Alexa还能用于家庭自动化……其大多数技能是在Amazon的AWS云中运行。

在中国市场,有不少用户在使用Amazon的Echo音响,但仅仅作为普通的Wi-Fi音响使用,除了语音控制限英文之外,点外卖、约出租车也都无法实现,流媒体音乐巨头Spotify、Pandora也未开放中国市场。甚至有Echo的用户笑称,装上Echo就是为了练练口语。

在日本市场、美国市场,目前的Ariya可以称为一辆完美的车,但在中国市场却恰好相反——在中国年轻用户特别在意的智能互联领域,装备Amazon Alexa的Ariya几乎是白纸一张。

在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背景下,跨国车企开始与中国科技创业公司共同探讨和实践新的合作模式,在合作创新的路上发现新的机遇。

同为日本企业的丰田汽车,在普锐斯问世23年混动技术一骑绝尘、率先量产氢燃料电池车Mirai、全面掌握“三电”核心技术的前提下,一面与在中国引领绿色出行的比亚迪汽车建设合资企业,共同研发纯电动汽车及电池;一面与全球领先的电池企业宁德时代达成战略合作……既是为了降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成本,通过规模效益开疆拓土;更是为了“三电”领域建立结成同盟达成共识,未雨绸缪地搭建产业链、布局未来产能。

同期发布中型电动车的BMW,不仅在中国设立三家研发中心,更牵手百度、联通、四维图新、腾讯等多家中国科技互联网企业,合作内容覆盖了从标准到应用、从出行到服务的方方面面;其与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也有多个维度的合作,除了共同开发天猫精灵,还在上海建立“联合创新基地”,为推进互联化与智能化应用、搭建智慧城市架构铺平道路。

经过6个月的评估之后,曾与Alexa牵手的大众汽车已决定放弃在云基础设施占据主导地位的Amazon AWS云,而选择微软Azure作为“汽车云”项目的基础支持。虽然微软在汽车行业也有丰富的经验,但Amazon AWS的全球线路资源和数据中心实力是毋庸置疑的霸主,在全球云服务中也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有评论称,大众之所以弃Amazon Alexa而选择微软,是考虑后者可能存在潜在的竞争风险。

汽车驾驶舱已经成为“未来出行”的主要战场,而其中的关键便是“云架构”。它不仅是汽车——未来智能终端的流量入口,更是带领用户回家、为用户选择餐厅“无形的手”。或许Amazon有能力完成对于中国用户使用习惯、消费文化的解读,但很难想像,Amazon有时间和资源去完成这一任务。

编辑:大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