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之间出了很多幺蛾子。

我本不想谈这个话题,因为:如果全说实话,此文就被和谐了。如果说假话,也违背了我的本心。如果只说一部分实话,又不可能把道理讲透。

所以我不知道该怎么写。

想了想,只能绕弯子讲道理。

先给一个结论:中美之间没有战争。

所以,对于最近领事馆的事儿,南海的事儿,都不必放在心上。我说的是如果有人担心开战的话。

我是不是看轻局势了呢?

没有。

以前我说过,6月底、7月初,对我国来说是一个战略转折点。7月份以来两大国的关系,在之前已经很恶劣的基础上继续急转直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但要说开战,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不会。

只要不开战,两面都可以说自己有理,都把责任推到对方头上。反正不就是打嘴炮吗,谁都会。

但是,对于两个都有雄厚实力的大国来说,仅仅因为吵架而走向战争,不可能的事儿。

第一次世界大战,可不是德国发动的,这一点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德国战败了,世界把责任推到德国头上,成王败寇而已。一战的发动者是奥匈和俄国,德国是在无法避免战争的情况下,半推半就参战的。当然德国也很想打。但当时谁不想打?法俄、德奥,都想打。

第二次世界大战,确实是德国发动的。希特勒为什么要这么干?因为他觉得德国的实力足够,觉得英法不行,苏联不行。

从一系列工业生产数字和科技水平来看,希特勒的想法很有道理。

可惜他还是错了。

现代社会,打仗看的是双方的科技水平,掌控资源的水平。早着呢。

讲两件古代的事儿。

努尔哈赤晚年时征伐叶赫部,当时他已经基本上统一了女真,只剩下叶赫这个刺头了。

但是叶赫很强大,只是稍弱于金国。叶赫首领当时纵横捭阖,也在不断扩大地盘,还和明朝结盟,从明朝不断获得火器和财政支援,也很勇猛善战。

所以努尔哈赤要吃掉叶赫,很难。

有一次,努尔哈赤几乎倾巢出动,带领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这三个成年儿子,以及侄子阿敏,还有一大堆儿子,来征伐叶赫,连续获得胜利。手下情绪激昂,都想趁机灭了叶赫。

但是努尔哈赤却退兵了。

皇太极们不解,问父亲为什么不乘胜灭国。

努尔哈赤说(大意):

叶赫是个大部落,和我们差不多。我们越往里打,它的反抗越强,我们短期内并没有灭掉它的把握,如果强行灭它,我们会损失惨重,万一灭不掉,我们就惨了。但这次我们拿走它六个小部落,消化吸收,会不断消耗它的实力。叶赫的人越来越少,它的大头领们的财政收入就会不断减少,生活和用兵能力会每况愈下。所以我们每次只要打掉它一点,几次之后总归能吃掉它的。

努尔哈赤的意思是:叶赫是个大部落,建州女真并无一口吃掉的实力,不如慢慢来,这样可确保胜利。

后来他果然把叶赫灭了,完全统一了女真。

努尔哈赤的做法,皇太极听进去了。他当时就觉得父亲的想法非常高明,佩服之至。

皇太极可不是不敢打。从个人勇力来说,努尔哈赤、皇太极都非常厉害,说他们以一当十都是低估的,但限于篇幅,这里就展开描述他们的个人勇武了。就说一点:他们都是勇力卓越的人,但在连续获胜的情况下,仍不敢轻视一个大国。

后来皇太极继位,连续侵扰明朝。大的就有三次,从古北口入关,在山西、河北、山东一带连续抢掠,不断损耗明朝的国力。

当时的金国,有没有实力灭掉明朝呢?

早在1630年代,金国/清朝内部就多次有人给皇太极提议,说不如大举进兵山海关,直接占领北京,把明朝灭了算了。

但这些建议,都被皇太极否决。

皇太极的说法是(大意):

以我们八旗劲旅的实力,现在占领山海关乃至北京,并不难。我们付出重大代价,完全可以做到。但是,占领了北京又怎么样?下一步呢?

以我们现在的实力,只能占领北京和附近地区,我们的国力已经不能支持我们继续扩展了。但是朱家子孙那么多,他们还会另立一个皇帝。如果选出一个英明的皇帝,以大明几乎全国的实力和我们对抗,我们有必胜把握吗?显然没有。

所以怎么办?

所以,我们不要去打山海关,也不去打北京,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去大掠一次。我们每次都能抢回几十万人口和猪马牛羊,留一个烂摊子让明朝不断补救吧。而他们内部还有农民起义,李自成张献忠什么的。所以我们这么做,让他们两头难以兼顾,不断损耗国力,我们则不断强大自己。所以再等等,以后再说。

我们不仅不能灭掉明朝,反而要不断和他们谈判,争取一个有利于我们的条约。

皇太极深得努尔哈赤精髓!

可惜明朝始终不和清朝谈判,这也让皇太极每次都有在他看起来名言正顺的借口。

皇太极不求速胜,他要的是100%的必胜。

拿出全部筹码去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把希望寄托在偶然性上面。这种事儿,他是不会做的。

不虑胜,先虑败,或者考虑获胜之后下一步该怎么办,会不会因为一系列表面且肤浅的胜利,反而遇到一个自己处理不了的大烂摊子?

思考问题达到这种深度,才称得上是老成谋国的君主。

1643年,皇太极死了,摄政王是多尔衮。1644年,多尔衮在范文程的建议下,决定大举入关。他率领将近20万清军南下,占领了由李自成灭掉的明朝的大片土地。

历史记住了范文程,好像他的建议很及时、很有用,但他只是给满清统治者上书入关的一系列人中的一个而已。就算他不上书,也会有别人继续上书;就算没人上书,多尔衮也在不断做准备,始终跃跃欲试。多尔衮最后一跃的时机也确实很好,一系列决策都是正确的,可谓水到渠成。满清以极小的损失,不久就控制了中原乃至全国。

各位看官,你们认为现在两个大国的决策者,还不如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吗?

现在又是核武时代,大国之间的战争又要调动比过去多得多的资源,所以决策者怎么可能随意开战。

特朗普只是在为以后进一步的做法做铺垫,还早着呢。

我们也一样,大家都在铺垫。

在可预见的未来,两个大国之间不可能有战争。

每一个国家,都要先搞好自身。

各种经济刺激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将层出不穷。

如果效果不错,石油、铁矿、粮食等战略资源都能跟得上,再说下一步的事儿。

这一点我充满信心。我相信,我们从给世界经济指明方向,转到以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的新的战略路线上,会继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

相关文章